首页 -> 2007年第4期

大学日语专业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建设

作者:黎 燕




  [摘要]以设定语境导入文化内容,把握日本社会结构及问题为例,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在大学日语专业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日本社会文化课程,语境,日本社会,大学日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4-0339-03
  随着中国与日本经济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日语教学教育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大学日语教学与教育以应付考试为主,重视语言知识传输,言语技能训练,这种教学与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现代社会要求日语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外语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将“日本社会文化课程”作为大学日语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
  但大纲仅是对课程的目标本身做了规定。课程应如何进行具体设置?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理解和设置。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形式,诸如“日本文化史”、“日本社会风情”、“日本经济”、“日本地理”、“日本文化”等,但国内大学学校多偏重于商务日语教学。笔者认为,仅有商务日语不足以称为日本社会文化课程。作为日语专业高年级的日语学习,应与基础阶段的教学相衔接,进一步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同时,扩大视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设置要让大学生正确及时认识和了解日本社会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教材。我国介绍日本有关日本社会文化方面的书籍不少,但少有适用于大学本科的高年级的教材。大学的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多是学校自编讲义。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了《日本文化》、《日本语言》、《日本社会》丛书,堪称难得的较好的参考书。笔者认为,其不足之处则是将语言文化和社会分隔,《日本语言》以词汇句法为主,《日本社会》仅有社会学方面的内容,用作日语专业日本社会文化课程教材时颇有不便。笔者认为,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建设以设置教材内容为主,应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
  因此,本文试以设定语境导入文化内容,把握日本社会结构及问题为例,就大学日语专业日本社会文化课程设置内容进行探讨。
  
  1设定语境导入文化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与文化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在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设置中,语言知识的学习应该摆在首位。语言形式反映了社会文化,语境有助于理解与文化有关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与文化有关的词语仅仅套用词典的解释,不能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在交际时,不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语言表达形式,容易造成文化错误。日语专业的学生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有必要加强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因此,在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设置中,应设定语境导入文化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与文化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例如,谈到日本社会文化,不能不提及日本人“内外有别”的社会意识。“内”与“外”意识影响着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日本人在自己周围画圈,以区别“内”“外”。在语言交际中,对圈内和圈外的人和事亲疏远近各不同的表达形式。对“内”的沟通,表达亲近,亲密的关系,对“外”,则恭敬有礼以示距离。不仅如此,日本人认为世间万物为“外”,相对于世间万物的人为“内”,所以处理事情时,事情是“外”,人们则共处于“内”,语言交际中,表达与对方共同承受外来的困扰,病痛等则较使人易于接受。日语有很多的表达方式与此相关,也是一个学习上的难点。学生很难了解这种异文化的差异。学生很容易会认为,内外有别与中国文化相似,甚至一样。
   因此,设定语境进行说明就较容易引导学生理解。让我们以探访病人时的交际语言来分析吧。
  探访病人时,中国人认为,为了病人好好休养,一般会说:“啊!您的脸色不太好啊!我们会处理好公司的事情的,请安心休息吧!”
  而日本人则会说:「やあ、思ったより元気でらっしゃじゃないか、君が入院したと聞いて心配していたんだ。それに君が休んでいると仕事が滞って,皆困っているんだよ。早くよくなって僕たちを安心させてくれたまえ!」中文的意思是“啊!你比我预想的要精神多了,听说你住院,我很担心阿!还有,你住院后工作停滞不前,我们很为难啊!快点好起来,让我们放心吧!”日本人说,你住院后工作停滞不前,我们很为难啊,表示我们不能少了你。从而产生感情的沟通,达成了“内”的一体感。在日本人看来,中国人的那种说法是见“外”的,因为“我”病了,对你们一点影响都没有,你们不需要“我”了,把“我”排除在“外”。
  这样的社会意识也同样体现在敬语表达,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除了不以为然以外,相当多的中国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虚伪。笔者认为,虽然属于正常的文化排斥心理,但是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设置要引导学生吸取日本文化中的精华,正确理解其文化的弱点,不能仅局限于交际语言的培养,还应重视非语言要素的培养。
  
  2把握日本社会结构及问题,培养学生达成辩证认识异文化,完成跨文化交际
  
  在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设置中,不能局限于交际语言的培养,还应重视非语言要素的培养。日本文化是随着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在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设置中,应导入影响日本文化的日本社会结构及当今日本社会问题,以培养学生达成辩证认识异文化,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在多年的日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日语学习者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盲目的“哈日族”,日本的一切在其看来,都比中国要好,而另一种则是全盘否定者,他们常有的看法是“小日本有啥了不起!”笔者认为,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都不是跨文化交际应有的积极有效的态度。
  跨文化交际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日本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巴纳(Bennet M J.)在谈及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时指出“要避免固定概念和先入为主的影响”,“注意评价的倾向”等等。如果过分依存固定模式的认识,就不能客观地认识他人或他人的交际行为。同时对于价值观不同的他人,容易产生否定性评价,这种评价也影响了顺利跨文化交际。笔者认为,客观评价应以社会状况背景为基准。因此,在日本社会文化课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把握日本社会结构及问题,辩证认识异文化。
  社会状况背景知识也可通过大量阅读获取。互联网缩短了人们与世界的距离。人们可通过网络获取日本最新的信息。但是,网络的信息参差不齐,良萎不分,对于在中国国内学习的日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因为没有直接的体验所以难于了解其真实情况。因此,在日本社会文化课程中,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等引导学生把握日本社会结构及问题。
  例如,分析日本 “一亿总中流”的阶层结构。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各个阶层之间的经济、教育和职业声望差异缩小,日本形成了“一亿总中流”的阶层结构。就是说日本人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处于中等生活水平。时至今日,日本真的达到人类所追求的大同世界了吗?实际上,泡沫经济后,日本进入长期的不景气时期,长期的不景气使日本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中流崩溃等现象。人们的阶层意识也和高速增长时期不同了。有如何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在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设置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分析,学会学习。
  综上所述,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建设以设置教材内容为主,应包括日语语言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外的内容。国内大学的日语专业学生缺乏实际社会生活体验,设定语境导入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日本社会结构及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