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发挥校园文化功能 提升学生精神素质
作者:严 冰 朱 坤
[关键词] 校园文化,大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7)03-0220-04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学来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全面、良好的综合素质,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而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它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其核心内容包括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外在表现为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术讲座、社团及科学文化体育活动,也集中体现于校训、校歌及各类文化设施之中,如楼宇场馆、花草雕塑等。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教育,通过开展各种科学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一般地说,国内外著名的高等学府都有自己的学校精神(College Spirit),或称为校园精神,它以一种凝炼的语言体现出这座学府的历史传统、办学思想和精神风貌。这种校园精神就是校园文化中的核心和底蕴,是被广大师生高度一致认同的优秀的文化教育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校园精神的产生、丰富和发展大致有两条途径:一是在建校之初,办学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办学目标,将其所期望培养的精神明确提出,激励师生身体力行,形成传统;二是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将实践中出现的有价值的思想、观念加以总结提炼,大力倡导,蔚然成风。
一种校园精神一旦形成,便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和感染力,使置身校园中的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并且,这种校园精神也成为师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精神渊源。他们以跻身于这样的学府而自豪,以维护这种光荣传统为己任。在二次大战中,当反法西斯盟军会师易北河时,巴顿将军曾骄傲地向朱可夫元帅说:“我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而后者则回敬道:“我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毕业生。”可见,两位世界一流的军事家都为自己的母校而自豪,而这种自豪正基于他们对自己母校独特的校园精神和历史风格的崇敬。
2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
1) 约束功能。一切文化对其主体都具有约束支配功能,校园文化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对其主体的约束和精神文化对其主体的行为习惯的规范和支配上,此外还有道德约束和舆论约束等。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校的独特节日、典礼、仪式等,以学校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行为规范的方式熏染着学生;
2)导向功能。每一个社会都存在着文化规范和文化价值的复杂体系,它自觉不自觉地规定着某些个人和整个集团的行为。校园文化对其主体的导向是多方面的。它对人、对一个集体的行为都有较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动机导向、需要导向等等。如大学的培养目标、校训、校风,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引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3) 激励功能。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校园文化对其载体无时无处不发挥其影响,特别是对校园文化的主体——学生的影响作用就更大,全面教育的功能表现得最为鲜明、最为突出,校园文化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学生这个主体的影响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意识、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引导着人才的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激发每个学生高昂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4)凝聚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是要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对青年学生形成一种向心力,把青年学生的行为维系于一个共同的精神文化之中。这就是之所以人们谈论起某一所大学的学生,总能用几句话来概括他们的“整体形象”,或者说是这所大学的学生留给社会的印象。而且,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的整体形象。其实质就是校园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植根于学生身上、长久起作用的结果;
5)塑造功能。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各方面才华的舞台,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浸染其中的青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使他们各自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我个性、体现各自优势、挖掘不同潜能,完成大学生塑造自我的过程;
6)示范功能。校园文化居于一个地区文化的最高层次,其文化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文化模式等在该地区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引导示范效力,其影响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由于校园文化具备了独立性、示范性、超前性和高层次等基本特点,所以它的辐射示范功能在周边社区及人群的文化发展、价值取向、消费观念、继续教育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利用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精神素质的几项举措
3.1开展校情校史教育,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中,首先提到的就是热爱祖国和服务人民。对大学生而言,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反映应该是热爱母校。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所在的集体都不热爱的话,又何谈爱国呢?集体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大学生应首先从热爱班级、热爱院系、热爱学校做起。有些学生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事物,时常听到他们抱怨社会、抱怨学校,总是带着不满情绪。近年来,高校也是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应该树立起“校兴我荣,校衰我辱”的思想,把自己看作学校的主人,心中就会充满责任感。不能只想着做树下乘凉之人,应该先做栽树的人。教师应多宣传学校的历史,宣传老一辈人艰苦创业的历程。拿燕山大学来说,可以组织观看学校搬迁初期的录像资料,当年全校师生为建设新校园齐心协力添砖加瓦、挥汗劳作,其中有学生,也有校领导,大家一起搬砖、推土,那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一定会激励现在的学生奋发向上。笔者认为这就是很好的爱校教育素材,让学生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一个大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将来就可能实现“今天我为母校而骄傲,明天母校因我而自豪”。
同时,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和铭记自己的校训。校训,作为学校传统的核心内容,是治学办校的精神动力和群体价值观的精华,也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目标追求,能够激发全校人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强化全校人员建校爱校的责任感、使命感,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师生受到鼓舞和振奋。这其实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一经形成,将成为大学的一种文化和精神底蕴,潜移默化,长期受益,从而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勤奋追求。它能让置身校园的每个学生做人有准则,求学有目标,对学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辐射性。中国高等院校,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训,而且在校训中都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如北京大学:爱国、进步、科学、民主;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允公允能等等。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校训,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