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建构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运行机制

作者:张 焕




  [摘要]培养能够持续学习和创新的人才是当今高校的主要任务,建立学习型高校的运行机制又是培养这种人才的基础平台,本文从学习型高校的特征、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构建学习型高校的过程和方法,以推进我国高校从传统教学型运行机制向现代学习型运行机制转化,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创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学习型高校,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6-0479-04
  在大力倡导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全社会都在努力创造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人才,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引进学习型组织并达到成熟应用。高校作为一个学习的场所,学校的一切活动以学习为前提,所以说学校更能体现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一方面,学校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活动更能体现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21世纪,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
  
  1学习型高校及其特征
  
  1.1学习型高校的概述
  学习型高校包括“八大要素”: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高校内建有多元回归和开放的学习系统;组织内部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每个人都具有实现共同远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大家都能感觉到工作学习化的意义;学习工作化使高校可持续地发展;学校管理实行分权管理,校长授权,教职工、学生家长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活动;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学习型大学的校园应向社区开放,同时,社区的公民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学习型高校的建设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推进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鼓励大家广泛参与学校管理,重视团队精神,为了共同的发展远景而努力,培养并发扬终身教育的理念,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学习型的个性化的学生,为学生奠定人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生存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
  构建学习型高校,主要是依据彼得圣吉(Peter M.Senge)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办法提出来的,五大办法如下:① 自我超越。明确个人成长对于组织成功的价值,创造激励个人发展的组织环境。梳理个人真正愿望,客观直视现实,从而创设精神基础;② 改善心智模式。要求组织检查和修正以往以局部或静态思考的方式为主的心智模式,向注重互动关系与动态变化的思考方式为主的心智模式转变;③ 建立共同远景。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与信念,为组织学习提供焦点与能量,并激发组织成员不断向前超越的力量;④ 团队学习。要求成员超越自我,克服防备心理,学会相互学习和工作,形成共同思维;⑤ 系统思考。树立全局观念,形成整体搭配能力和动态思维模式,系统对待组织发展,寻求动态平衡[1]。从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我们可以推出学习型高校的特征。
  
  1.2学习型高校的特征
  1)理念方面。首先,教职工、学生要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创新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事实上高校的创新成果不是很多。究其原因,诸如体制、组织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笔者在这里强调的是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管是高校的大学生,还是高校老师,没能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团队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团队学习可以使团队智商远远大于个人智商,团队学习能不断地获取知识,在团队内传递知识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能不断增强自身能力,能带来绩效的改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强调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团队学习成果可以扩散到其他团队中去,团队的关键是深度会谈[2];其次,要更新观念,为培养学习型的个性化人才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要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的远期规划结合起来;再次,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管是教职工,还是行政工勤人员,都要不断更新已掌握的知识,加强专业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加强高校与社区的合作。加强高校与社区的合作,学习型学校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学习”行列,学校可以向社区开放图书馆,公共娱乐场所,走进学校共享校园文化,高校可以和社区共同举办文艺活动,比如说文艺晚会,体育比赛,书法展,摄影展,中国古文化知识竞赛等有益于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社区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集思广益,社区公民的一些成熟想法会有益于学校的民主管理;
  3)终身教育。在终身教育方面,不仅要求教职工、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还要带动全民发扬终身教育的精神。法国最具有革新性的教育部长爱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提出终身教育的垂直整合、水平整合和教育民主化三个核心概念。布谢尔教授在此基础上诠释了建立学习型社会,大学应起到的作用。首先,大学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为此要进行结构重组。在垂直水平上,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以欢迎年长的成年人来这里学习,消除成人学习的招生壁垒,目前这个已解除,大学入学不再有年龄限制,但是高校能不能放宽入学限制等;在水平整合上,承认非正规学习的学习成果,承认其学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当地的商业组织进行合作。赫钦斯说“终身教育即为社会民众提供广泛而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为了人的终身价值完善而建立的社会”,可见,高校要发挥关键作用[3]
  
  2建构学习型高校的意义
  
  高等学校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新思想的发源地,把学习型组织应用到高等学校的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运作效能,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带动其他组织朝学习型社会的迈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
  1)学习型高校为学校、教职工、学生的共同发展提供平台。把学习型组织引入高校管理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人们只有发扬终身学习的精神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教职工在工作学习化的过程中,感觉工作的意义,同事之间,在学习工作化中,汲取彼此优点,共同进步,在自己专业方面发挥出最大潜力。在学习型高校中,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学习方法,科研上相互协作,大力发扬团队精神,有助于进行创新。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上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采用这一高效、专业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共同的价值观的引领下,调动起教职工、行政人员、工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自身的知识老化,校领导管理观念的落后,这些都阻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学习型高校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手段。高校作为新思想的发源地,一些新的思想火花更容易在这里发芽、开花、结果。同时,高校培养出来的学习型人才,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创新意识、终身教育理念,走出校门工作后可以影响和带动一大部分人。在学校和社区合作的过程中,共同举办联谊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参与到学习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学习型高校可以带动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携手共建学习型社会;
  3)学习型高校的构建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创建。构建学习型高校要传播终身教育的理念,公民的整体素质会得到提高,首先,学习型高校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学习型人才,建设学习型城市,体现在信息化、多元化,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等[4];其次,通过在农村宣传教育,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会得到改变。公民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环保意识增强,学习型公民之间相互包容,互相协作。这一过程要从较发达的城市逐步地辐射广大农村,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