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大学英语写作新旧教学法的优势互补

作者:王郡辉

的提问,教师就暂停讨论统一讲解,这种统分结合的指导方法,就是新旧教学法的一种优势互补;
  3)小组反馈(15~20分钟),即小组发言、组间评议。首先从心理上看,教师并不以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把博取教师承认的传统压力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探讨,趣味无穷。但是评议不可一味放任,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评分标准,可分为5个方面:①内容充实30分;②表达符合英语惯用法20分;③篇章结构合理,逻辑性强20分:④语法严密正确20分;⑤代表发言的语音语貌及视觉印象10分。其中的分值分布体现了新旧教法侧重点的优化整合。教师当场点评,避免讨论时教师因鼓励发言而宽容错误产生的语言石化现象,更要做出公正的评分示范,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批判继承和鉴赏的能力。
  然后在剩余时间内(大约15~25分钟),教师全力分析范文,包括讲解语言、写作技巧和分析范文。范文的出现会像一剂强心剂,这也是在教师看来最为受用的一个时刻,因为在前面几步学生建构的基础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已经很强,几乎全部表现出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至此课上的写作教学任务完成,但是,整个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结束:
  4)重写,课下独立完成(严格按考试要求的30分钟)。有重写的机会,学生不拘泥于文字,思维活跃,快乐写作。课下独立完成,能节省课上的宝贵时间,效果同等。这一阶段学生所遇到的大部分表层问题已得到解决,写出的文章也像模像样。但仍鼓励在出现新困难的地方做出标记和记录,以备询问教师。教师在批改中更省时,更有针对性:
  5)教师评分及讲评。对学生上交的成品,教师必须评分,否则学生会失望,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的评语中优缺点共存,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文章。为节省时间减少重复性劳动,可公布一个评语代码表格,但针对每个文章的个性评语绝对不可少。在下一节课中,教师用十分钟集中公开评讲,利用多媒体展示好、中、差三类范文,带领学生学会欣赏、批判继承和修改,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和自学能力,实现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拐棍说”。至此一个写作教学任务告一段落,但实际上它同时是一个新任务的开始,学生根据这一教学过程的习得课下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法的有利延伸。
  写作训练在这个封闭的流程里体现出其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的实质:学生一教师一学生,此外课堂学习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充分而又充实的发挥了它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作用。它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和建构主义理论,实现了新的教学法的精髓。同时,它在课堂时间的利用上、教师的“权威”处理上和对语言积累的态度上,又秉承了传统教法的优势。一个学期的英语写作实践最突出的成果是学生兴趣高昂,信心十足,对写作有新的认识。这个折衷的新教法,从实践角度证明了传统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的对立与融合。
  还应看到,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储备,组织、指导、应变、监督、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受到空前的挑战,但不能不说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法的改革和研究对新型教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