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本科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宋之帅 林 勇 文 理




  [摘要] 文章在分析了发达国家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教育的现状和要求后,提出了在《战略管理》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模式,同时指出了案例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和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介绍了可以采取用其他形式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析过程,角色模拟。
  [中图分类号] F20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6)05-0423-04
  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科的一门重要而独立的应用型学科,也是工商管理本科阶段教学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在内容上涵盖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这门学科,单纯的靠教材的学习或听讲座,可以得到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并没有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然而,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在企业中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但是,其教育方法既成本昂贵,也不现实。
  
  1 《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方式
  
  对于《战略管理》的课程教学,国外发达国家通常采用二种方法结合该课程进行实践,一种方法为案例教学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在案例中扮演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不同角色;另一种是运用模拟竞赛系统:若干“企业”在某一给定的行业中竞争,每个企业均由一组学生来经营,各小组负责在模拟期间做出企业的战略决策,并将其输入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模拟模型中进行竞赛。两种方式在美欧等国家的大学里不仅是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专用,而且很多公司也将其作为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要手段。本文仅对第一种教学方式展开研究。
  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学生对战略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就案例的战略问题做出决策,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企业战略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从《战略管理》课程来看,战略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教学为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提供了分析背景和讨论对象。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运用和被运用的关系,是证实和被证实的关系。因此,案例教学方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苦苦思考。
  在案例教学中通常有四种方式:一是先讲授部分概念和理论,利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分析几个案例,接着讲一些理论,再进行案例分析;二是先分析案例,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后,再讲授与案例有关的理论;三是先讲完课程所有内容,再将剩下的时间全部用于案例分析;四是在第一种的方式应用中,先采用小案例讲解,当部分章节学习完后,再运用大案例进行综合性归纳。通过多年实践,对本科生来讲,用第四种教学方式,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较深、掌握较快。
  从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来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拓宽知识的覆盖面,使学生具有适应面广、可塑性强、基础宽厚的特点。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学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压力大,人均教学量大,影响到对科研的投入。”“外国管理理论及方法与中国本土结合不够:研究中理论性比较强,结合实际不多。”因此,笔者认为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强调提高学生素质中的智慧和魄力;着重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主张对所学知识的死记硬背。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可能是未来企业的高层领导,作为高层领导应具有一定的知识、技巧、态度,这些都与案例讨论方法有关。笔者通过多年案例教学实践,得出案例教学确实比一般的讲授方式具有更强的启发性、趣味性、参与性,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2 案例教学法的运作模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其最高目标就是使学生明白如何把战略上的理论和计划变为实际行动。对于中长篇幅的案例分析,教师要进行有效地组织和计划实施,其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2.1案例的选择
  案例讨论前的准备是双方面的,即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明确其目标。教师首先要选择与教学目的相关的案例;在熟悉所要讲解案例的前提下,了解其分析要点。对学生要求明确的内容有:明确案例的时间背景;通过泛读和精读了解案例,作好阅读笔记:将注意力集中在案例中企业的关键战略问题;努力运用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准备好初步案例分析报告。在此项工作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应根据小组的分工,准备好各自的案例分析报告,对案例中的战略问题提出建议。
  
  2.2讨论小组的建立及角色的模拟
  为有利于案例分析讨论的开展,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小组的人数尽量与案例企业的高级战略管理层人数相符,同时进行企业职能管理者的角色模拟,这样,既可使得战略管理案例的讨论更加接近实际,又可保证每位同学能站在案例的角色中去分析问题。人数在5人比较适宜。在企业实际中,重大决策往往也是由几个关键人物做出的,人数太多不利于意见的充分分流,人数太少不利于集思广益,形不成讨论气氛。小组建立后,为保证课内、课外讨论的质量,每次都应由小组长(总经理)负责,并主持讨论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组织和主持会议的能力。通常小组长的产生方式有:自荐(自荐学生对这门课有浓厚兴趣,但有时会忽略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教师指定(扮演经理的同学有时组织难以控制会议的讨论)、由小组成员选举产生(讨论的效果较好)。小组的其他成员可根据案例中的角色来分担各部门的分管副经理。
  在讨论中扮演各部门的副总经理在发表自己的分析报告后,案例的整体轮廓就展现出来了。这时,每个学生既可以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又可以在自己负责的方面进一步深入分析。对于这种虚拟的高层管理团队组建,可以借鉴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行学说理论(如五方说等)。但由于本科生年龄和阅历的关系,用五形人的特征来组建案例分析小组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2.3学生积极准备和参与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对一些典型的发言(如具有创造性地、具有概念性错误的、具有逻辑性错误的)要及时予以指出,但不能过多。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理论概念,创造性地把握企业战略思考的逻辑,由于课堂讨论的效果会随着参与讨论的人数的增加而提高,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长在课堂内汇报课外讨论的情况,或是让学生自愿发言,或随机抽查,或直接参加小组的讨论并给与指导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达到集思广益、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的目的。
  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课堂讨论的方向加以指点,把讨论的方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教师可以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促进案例讨论的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