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女大学生体育课中不良情绪的调节方法研究

作者:刘 英 张兴海




  [摘要]首先分析了女大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从生理和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其形成的原因及负面影响;然后提出了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抑制方法。实践证明,不良情绪的心理调节不仅能使女大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和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不良情绪,心理调节,女大学生,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2-0165-03
  [收稿日期]2005-11-20
  [作者简介]刘英(1964-),女,黑龙江克山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心理学;张兴海(1965-),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情绪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中枢协同活动的产物,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反映。女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的个体之间心理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反映出的机能状况与水平,机体可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亦不相同。体育授课项目种类较多,动作难易程度不一,有的尚存在一定危险;体育场地、器材布置等也不尽规范,加之保护与帮助措施的影响等,必然会引起女大学生在课堂中各种不良情绪状态的产生,如胆怯、无信心和过激等,这会使她们的大脑植物神经系统处于低迷状态,心跳缓慢,呼吸减缓,体内新陈代谢过程的血流量减小,糖分解减慢及热能供应不充分等,从而无法给机体以增力性影响,不能稳定身体练习情绪,造成学生技术动作变形,无法完成练习内容,严重的会真的造成伤害事故,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学习效率,从而引起对体育课程的厌倦情绪。若不及时调节这些不良情绪,就会使她们丧失对体育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降低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到她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本论文研究和探讨女大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的原因和调节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之中,其结果表明,不仅使她们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增强了她们的运动协调能力,明显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不良情绪的心理剖析
  
  1.1不良情绪的主要类型
  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24岁之间,身体发育处于第二生长期,可塑性极强,是心理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当前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家庭中小皇帝式的待遇,使其运动能力和体质普遍下降,心理变得愈加脆弱,无吃苦精神。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女大学生,她们像温室中的花朵,很少受到挫折,而体育运动中多数是让人在失败中获得成功的项目,身体素质特别好的学生在学习中,也避免不了受到挫折。总的来说,不良情绪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消沉型。此类型的女大学生在心理上对体育课有一种消极的抵触情绪,上课时经常表现出无兴趣、厌烦感、不活跃、不愿动等不良情绪;②过度兴奋型。这种类型的女大学生的特点是对体育运动热情极高、易激动、好动,往往不易控制自己的过分紧张和激动的情绪;③抑制型。该类型的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自信心、害怕吃苦、丢面子、失败及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等。
  
  1.2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诸因素分析
  自2003~2005年,课题组对各个年级不同水平的508名女大学生,针对体育课中女学生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了观察、访问、调查、座谈、问卷、个案分析及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诸因素主要来自思想、自身体质、场地器材和运动损伤等方面,主要表现为:①对体育课无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对体育及健康知识理解和掌握得较少;②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较差;③自身没有养成运动习惯,对体育课中的各种技术的掌握缺乏自信心;④因天气原因,如怕冷、怕热而产生畏惧和怕吃苦的心理;⑤因体育场馆窄小、人多,或所使用的体育器材标准性差,甚至缺乏必要的器材等而产生厌倦心理;⑥自身从事某种运动受伤后或看到别人出现运动损伤而产生了恐惧心理等;⑦怕影响或耽误大学某些主干课程的学习。
  
  2不良情绪心理调节的基本程序
  
  由刺激因素或生理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可通过人的认识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由于这种情绪状态具有短暂性、情境性和外露性等特点,它和特定情境中的内外刺激、主体特定的活动状态密切联系,因而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在体育课中教师对女大学生的个体和群体的情绪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进而采取有效的心理手段和方法对其不良情绪进行调节,使她们维持与周围环境间的动态平衡,在情绪上达到稳定,使她们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或保持最适宜的状态。掌握她们对心理调节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她们进行心理调节(流程如图1所示),使其通过各种项目的锻炼,增强体制、培养意志品质,促使她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3不良情绪心理调节方法
  
  体育课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学生直接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为了使她们在体育课学习中达到最佳激活水平和最适宜的兴奋度,控制情绪状态变化,克服惰性,过度紧张,排除不良情绪,并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创造最佳心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中应用心理学手段和科学的方法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状态是极其必要的。
  
  3.1针对消沉型,强调表现意识,采取“激发式”教学
  对于该类型的女大学生来说,如果产生心理厌烦,情绪自然不高,生理上就难于适应,因而易发生许多突发事件。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上体育课不仅能锻炼,还能塑造美的形体,培养高雅的气质。运用“激发式”教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某些刺激的手段,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局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1)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程序。体育教学遵循的是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克服难点,学会每一个动作,这一强化、提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努力刻苦、朝气蓬勃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顽强品质。学习新技术应安排在上课初,学生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候,把灵敏、速度、柔韧和协调的练习,安排在课时的前半部分,将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和比赛及耐力性的内容安排在课时的后半部分,这样有利于调动女大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2)使单调、枯燥、重复性练习具有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游戏具有娱乐性、模仿性、竞赛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容易引起女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如400米跑练习时,可采用结伴跑、超前跑、甩人跑或200米处的报时跑及50m8往返跑、接力跑等方式进行;
  3)善用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教学。对于易产生胆怯、犹豫、信心不足等不良情绪的女大学生,采用表扬和勉励性的语言,对她们的一点点成绩,给予表扬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个别交换意见,是调动她们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这不仅可集中她们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改正错误,而且还能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调整情绪、消除疲劳、增加活动乐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激发她们潜在的能力,以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2对过度兴奋型,加强心理稳定能力训练
  该类型女大学生虽然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但往往由于其心理素质较差,在做动作练习时会显得过分紧张、激动、焦虑,从而心率加快,无法控制自己的动作,产生动作变形。对于这类学生,要为她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心理稳定能力训练机会,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采用分组练习、个人练习,增加预测、补测的机会,使学生在不同的氛围中经受相应的心理锻炼,在每次的当众演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可通过逆势和顺势呼吸法,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使其神经系统迅速恢复平衡,使呼吸平静而有节奏,达到稳定学生情绪的目的,以防过激行动的产生而有损于身心健康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