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愁如春水
作者:水觅舟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曾经学过的。但是我现在还是要把这首词重新讲一讲,自知不免于见笑大方的。
词的作者李煜是一位具备多方面艺术才能的天才。孟子曾经说过:“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据《宋史•世家一》载:“煜字重光,璟第六子也,本名从嘉。少聪悟,喜读书属文,工书画,知音律。”可知李煜真是天赋异禀,而且他骈齿重瞳,按照中国古代的相术来看,那就一定是特别的福贵之相了。
但是中主李璟的时候,南唐已经是风雨飘摇,只剩得半壁江山了。而北面的宋庭在赵匡胤的手中逐渐壮大,对南唐虎视眈眈,觊觎良久。后主即位后,改名煜。取以光明照耀之意,乃出自汉代杨雄《太玄•元告》“日以煜平旦,月以煜平夜”一句。可见他是决心致力于国事,重振昔日雄风的。只是不幸得很,李煜作为一介文人足可绝代,却实在缺乏治国的才能,以奸为忠,以贤为愚。用宋太祖的话来说,就是:“李煜好个翰林学士,可惜无才作人主耳!”
公元九七五年农历十一月,金陵城破,李煜率群臣“肉袒”请降。自此,南唐灭亡,三千里地山河尽归了宋庭版图,李煜也作了亡国的后主。三年后李煜因作《虞美人》词,太宗遂赐酒以牵机药将其鸩杀。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他的这首绝笔词。
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有的论家这样解释,认为“春花秋月”是代指以往的人生的快乐和美好。我以为这个说法未免有些欠缺。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比兴的,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边,很多的作品都是以比兴起头,例如《关雎》一篇。所谓《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而且我们还要知道,李煜降宋以后,被太祖赵匡胤软禁于汴京礼贤宅中。这个宅子是完全以金陵皇宫的布局来建造的,李煜一共在这里度过了三年多的时光。第三年的春天里,那礼贤宅中春草茂盛,萋萋被径,花妍莺啼,惹人流连。一切都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多情。宋祁《玉楼春》里不是写道:“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吗?现在李煜日日夜夜对着这些花草山石,小桥流水,曲径回廊,池台楼阁。无一不似尽依稀故地,又怎能不惹起那无涯的家国愁思?
这其实就是起兴了。 “春花”和“秋月”都是李煜眼中之物,正是现实当中的美好引发了他的感情。清朝的词学家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说:“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别有不得已者。此不得已者,既词心也。”由于词人的敏锐,外在的风雨江山就引发你心中的感情,使你有了一种激动。李煜在这里也是一样的,他看到了那外界的美好,但是自己却国破家亡,囚居异地,受尽凌辱,你将何以堪?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所写的:“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你有什么怅惘?你有什么哀伤?外界的鲜艳明媚不能来安慰你,不能教你得到排解,依然自顾自的美丽着。你对此有什么办法?奈何?那只能是李商隐写的“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你无可奈何!有的人就说了,春天过去了就好些了,叶子落了也就好些了。可是就是在那万物渐零的秋夜,那一轮皎洁明朗的圆月,你又何以当得?《明月皎夜光》里说:“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秋天,本来就是天高气爽,所以夜晚的月亮就特别的明朗,特别的皎洁。这一切无不牵愁照恨,使人魂销肠断。而李煜亡国之人,更加是不能自持的。他看到了明媚的春花,看到了皎皎的明月。这些一般人都盼望的美好,在他看来,无不都是莫大的讽刺与哀伤。于是他呼喊道:“春花秋月何时了?”你什么时候才结束呢?但是那论家的看法也是不错的。李煜在看到了这些个自然的美丽,发出几近癫狂的反常之问的时候。他其实也在对比着,我的人生的美好在哪里,我的那些个“春花”和“秋月”怎么一下就没有了,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春花秋月何时了?”可以说,正是这对比的结果所产生的巨大的反差,天壤之别的失落使得他如此的哀伤,如此的痛苦。所以,这一句其实是有两层的内容包含在里边的。
后面他接着写道:“往事知多少?”“往事”是什么?往事纷繁错杂,难理端绪,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幽邃。“往事”的“往”字,你要知道它就有一个时间的长度在里面。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开始二句就是:“大山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大家都知道,长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她从青藏高原蜿蜒流出,到了南京的时候,途中不知经历了多少的群山沟壑,有着多少的故事不为人知。所以说,往事是有着历史的厚度,时间的长度的,自然也有着很强的感叹在其中了。而且李煜,我们要清楚,他实在是一个天真烂漫,任情任性的人物。高兴的时候,那就尽情的欢乐,正如他在《玉楼春》里形容的:“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一遍一遍的听歌,兴致高涨,醉拍阑干。最后意犹未尽,还要踏马月夜,并且吩咐宫女不要点烛,他要尽情地玩赏这清泠的月色。而当他悲伤的时候,那就一切都是悲哀。也是他写的《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以及《乌夜啼》的末尾,“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往事对于李煜来讲,太如梦幻,纷至沓来。他不知道他究抵是因为什么亡了国?他只能哀叹,只能饮泪,“不堪回首,若我,往事只朦胧”。他确实是不具备丝毫的政治才能的。一般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当然肯定是进行反思,但李煜回首往事,却什么都不明白,只能一句“往事知多少”痛入心扉。真是“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上阕的最末两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金陵是在汴京的东面,李煜夜不能寐,登楼遣愁,却又如何能得?礼贤宅中刻刻都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腔痛苦,有谁可知,何人能诉?寂寞这一张无情残酷的大网铁定罩牢了“我”!在三年多的囚居生活里,李煜的自由完全被限制,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门前日日都有兵卒把守,非得圣旨,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那夜夜漫漫的冰冷,小楼上惟独斯人形影相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何况那无休无止的东风,那从故国飘过来的风,仿佛还依稀带着故乡泥土的清香。可终究不过是“满目山河空念远”罢。终于是白白的念远。念远有什么用?“我”还能够回到过去么?就算是作为一个平民甚或乞丐回到金陵,又能否得偿所愿?“我”大概只能在梦中相见了罢。可是“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现在也还是有春风的,可笑早已不是昔年之人了。但只是整日徘徊于这“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小楼,独自饮泣吞声。我总以为,我们读中国的古诗词,实在是要重视里边的虚词,它往往包含了很重要的信息。比如这里的“又”字,就说明词人不止是一次感动于东风,而是有很多的次数的,它有一个感情的强度在里边。后面词人接着写道:“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年年的东风,年年的故国悲哀,在这月圆之中,我李煜是不堪回首的,不能忍受的。月亮是那么的圆,那样的明洁,一切都是那么完好。可是我的美好,我的故国早已不在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面写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月还是去年的江月,但是人事已然全非。总之是那“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何堪回首?
下阕开始两句“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虽说是不堪回首,但词人的心思还是禁不住飞回了金陵,那往日的雕花阑干,玉石台阶都应该还在吧?只是往日的那个人朱颜已改,形容憔悴,白发丛生了。自然的玉石秉性高洁坚固,大概是千年难变的吧!而“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尸子》)。李善注道:“寄者故归。”相比起来,人真是天地之蜉蝣,沧海之一粟了。“雕阑”一句有的版本“应犹在”作“依然在”。我以为当取“应犹在”为好。如果是“依然在”,那就表明宫殿确确实实还在。当时李煜早已软禁在汴京,对于故国只是臆想,一切都只是猜测,也不清楚那旧日的皇宫是否还在,或是已经拆除。所以“应犹在”更为熨帖,且那种猜想更自有一种沉痛在。第二句的“只是”,这两个虚字也凝结了一分深沉的悲哀,感人至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