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薄命女儿青春祭
作者:白灵阶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三、黛玉的影子
“晴有林风,袭乃钗副”⑤,已是包括脂砚斋在内的古今众多读者和学者的共识。比如,晴雯的出身,能引起我们对黛玉凄凉身世的回想;晴雯在丫环中首屈一指的伶俐和能干,让我们想起黛玉的夺魁菊花诗、“堪怜咏絮才”;晴雯的标致俏丽,是黛玉式仙子风度的贫民版;晴雯的“痴心傻意”,是黛玉式恋爱的丫环版;晴雯的抱屈而亡,是黛玉泪尽而逝的预演及其现实原因的折光;而晴雯死后丫环口中、宝玉意中的“芙蓉花神”形象,更是对“晴有林风”的最终确认。林黛玉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作为她的影子,晴雯在又副册中排名居首理所当然。
既然如此,如何解释正册中黛玉在与宝钗的同一首判词中屈居其后,及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曲》中同样的排序呢?其实,袭晴是钗黛的影子,但并不是钗黛形象的简单复制,而有自己独立的形象特征和审美价值。尤其是,袭晴与钗黛的人生结局似而不是,这是造成彼此排名不同的关键因素。钗黛本是《红楼梦》中铢两悉称的双美。站在爱情的立场,宝玉心中的NO.1无疑是林黛玉;但就人伦亲情关系而言,与宝玉关系更近的是作为妻子的薛宝钗。似乎正是为了不强分伯仲,作家让钗黛共享一图一词一曲,而以判词和歌曲中明显的情感倾斜,平衡先“怀金”而后“悼玉”所致宝钗领先半步的差距。袭晴则不同。同为宝玉的一等丫环,晴雯如黛玉,以其悲惨的结局成为宝玉心中最难忘的记忆;而袭人却不同于宝钗,她在做了若干年的准姨娘后嫁给了蒋玉菡,这最后的身份毫无悬念地拉开她和晴雯的距离。
四、“晴雯,情文也”
《红楼梦》人物命名多有寓意。对于“晴雯”二字的取义,晚清二知道人曰:“晴雯,情文也。……雯乎,雯乎!情文相生,真令我把卷流连,不自知涕之何从而不能自已云。”⑥当然,《红楼梦》中“情文相生”的绝不止晴雯一个人物。作家在第一回曾借空空道人之口指出,《红楼梦》乃是一部“大旨谈情”的小说。脂批也透漏,贾宝玉最后的评语是“情不情”。当代有论者认为:“《红楼梦》主要的文化特质和精神便是‘情文化’或者叫‘情本思想’。”⑦这种情,纠结在作家的心里,弥漫在所有的情节和细节里。它以家族亲情、世俗人情,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爱之情为内容,以爱情为代表,以对一群“异样女子”的尊敬、赞美、同情、悲悼、怀念为核心。因此,作家在设计宝玉的太虚幻境之梦时,安排晴雯在册子里最先出场,应该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这个丫环的无限赞赏与认同,还以晴雯的谐音“情文”,象征作家对所有红楼女儿不幸命运的同情,意味着这部以“怀金悼玉”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寄托着一个少年对女性最美好的情感、最深切的怀念。
值得注意的是,第五回册子中最先出场是晴雯,最后出场的是秦可卿。秦可卿的姓名取义历来有“情可亲、情可轻、情可倾”等多种阐释,“秦氏”谐音“情事”,早已成为定论。如此,判词排行榜上的晴雯(情文)与秦氏(情事),遥遥呼应,构成了一种令人联想丰富的对应,启人哲思。
五、青春的象征
《红楼梦》被誉为女儿的赞歌和悲歌,故与《红楼梦》女性主题相关的,是其青春色彩。早在故事开始不久,小说就以秦可卿托梦的方式,预言百年望族的贾府,行将走完它如日中天鲜花着锦般的盛世光景,而进入苟延残喘的末世;那些判词排行榜上的女儿们,却正迎来自己璀璨的青春年华。比之一群贵族小姐的文雅矜持,比之其他年轻女奴的温顺谨慎,如雨后彩云一般耀眼的晴雯,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红楼梦》青春主题最合适的代言人。这应该是晴雯排名冠首和最先出场的另一深层原因。
晴雯在小说里一共只有二十三次出场。除去那些一带而过的集体现身,大多数时候她是以能干任性的“副小姐”姿态出现的。她极度张扬的个性,具有典型的青春属性:她坦荡自然,心无城府,个性单纯,锋芒外露。对于看不惯或不满意的人与事,总是直言反击,不含蓄婉转也不预留情面,甚至显得过于严苛。她揭露袭人与宝玉的鬼鬼祟祟,处置偷东西的坠儿,是出于嫉恶之心,也不免有失宽厚。她“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要强倔强,任情任性。在怡红院里处事无畏无忌,说话无遮无拦,虽为奴婢却最大限度地尊重了自己的个性和尊严。撕扇前对宝玉的顶撞,与袭人的争吵,撕扇时的恃宠而骄强词夺理,可见一斑。她情怀独抱却清白自爱,素心爽性,活泼干净。可以忘我挣命地为宝玉补裘,却不屑于为了做姨娘而讨好献媚或小心设计,如此等等。从晴雯身上,我们不仅看到美丽的青春容颜,更感受到生命最自然的魅力,欣赏到青春最本真的状态。
晴雯也免不了青春的青涩和因青涩而付出代价。她太自信,不懂得世事变化无常,“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而没在合适的时间认真筹划自己的人生;她太抓尖要强,不懂凡事要给人留有余地,结果因“灵巧”而招人怨恨;她处事太直接,态度太分明,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殊不知世上最多的恰恰是中间状态;她尖利透明如玻璃,对人对己都缺少生命应有的弹性,更不懂柔弱反能胜刚强。曹雪芹有字梦阮,表示他平生追慕像阮籍那样的魏晋名士,素性放达,狷傲狂放,卓荦不群。因此对于晴雯这样的丫头,应是“心有戚戚焉”。但作为作家的曹雪芹对人情世故有深刻的了解,知道“高标见嫉,直烈遭危”,知道这样张扬放肆的青春必定受伤,何况在等级森严的大家庭里,何况一个奴婢!所以他为晴雯设计了抱屈而夭的结局,并在《芙蓉女儿诔》中,对晴雯极尽赞美也极尽悲悼。一般认为,诔晴雯也是诔黛玉,诔大观园的众多女儿,其实,《芙蓉女儿诔》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诔人生最无忌无畏的青春年华。晴雯如霁月一样难逢,如彩云一般易散,一如青春,最美好也最短暂。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为了环境的和谐,还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无论自己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适应,人在成熟的同时,必然与青春年代的许多特质渐行渐远。因此,作家设计晴雯为太虚幻境薄命司第一个出场的红楼女子,蕴含着对如幻如电的青春年代的深情怀念和热烈赞颂。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①文中《红楼梦》引文均出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版。
②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在指出晴雯“不是那种把奴隶的手铐当手镯,锁链当项链的无耻奴才”时,提及“曹雪芹在介绍十二钗的册子时,将她置于首位,这是有心的安排”,并推测作家“在描写她的不幸遭遇的同时,也可能还有政治上的寄托”。参见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41页。
③己卯本、庚辰本第十七回前总评。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第268页。
④庚辰本第四十六回夹批。同上,第459页。
⑤甲戌本第八回夹批。同上,第210页。
⑥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一粟编《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97页。
③ 孙逊:《〈红楼梦〉的文化精神》,《文学评论》,2006年 06期,第102页-第109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