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老人与海》不是赞扬现代人硬汉精神的小说
作者:刘建军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部小说思想主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评价。但总的来说,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小说展示的是海明威笔下人物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精神,是人类永不屈服、永不言败精神的一首颂歌。但是,当我们对这部作品再一次进行仔细解读的时候,有些看法可能会受到盘诘。其实,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对20世纪的人的状况和人的处境理解的产物,是作家对“现代人悲观绝望”情绪的一次集中表现。因为在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尴尬地位以及人类精英在面临困境时的无奈感受,反映了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特征。
一个古老故事的现代寓意
就《老人与海》的这部小说的情节来说,它描写的是一个文学史上常见的老套故事,故事本身并不新奇。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内容,按照海明威自己的话来说,故事如果是海面上露出的冰山的八分之一,另有八分之七则掩藏在海面下。正因这部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深意,它才被公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首先,老人与海的故事,反映了海明威对当代人类社会中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理解。
第一,老人所面对的大海,是他眼中神秘莫测而又是危机四伏的暴力世界的象征。暴力主题是海明威作品中一直挥之不去的主题。海明威始终认为,在现代世界中,暴力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暴力形式。战争、死亡等等属于有形的暴力形式,而有形的暴力所导致人心灵、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则属于无形的暴力形式。发展到后来,凡是对人的造成的伤害的东西,在海明威看来,都可以看成是暴力。这种认识,他就用一个象征性的载体——大海表现出来了。在小说中,我们看到,老渔民桑提亚哥,一辈子以打鱼为生,最近却运气极坏,一连84天出海都打不到鱼。作品中描写,就连船上那个用破面粉袋做成的船帆,也像一面失败的旗帜。同时,大海中还充满各种各样危险的敌人(暴力),包括海浪与海流,黑暗和寂寞,凶狠残暴的鲨鱼。因此,大海成了作家眼中“暴力世界”的象征。在西方文学中,常常以人和大海的关系来表现人和世界的关系。古希腊史诗开篇所说的人在大海上,其实就是人存在于漂泊不定的世界上。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白鲸》、英国小说家笛福的荒岛小说、法国凡尔纳描写大海的小说以及20世纪英国作家戈尔丁的《蝇王》等,都是以大海为背景的作品。表现大海的诗歌更多,拜伦、普希金等很多诗篇大抵如此。实际上,大海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符号,以大海为象征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海明威赋予大海一些新的内涵,借以喻指世界的神秘莫测:它随时会使身处其中的人面临厄运,人们对此无法预测,也无法把握。在海明威的眼中,现代世界也是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风暴雨,时而让人一无所获,时而令人无可奈何。所以,如果把大海和世界相类比,这个世界和人是对立的,人无法把握人世间的暴力。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用众多的笔墨书写大海的各种特点,正是在暗示世界的荒诞和无法把握,揭示暴力世界的难以认识和把握的特征。
第二,作品主人公——饱经沧桑的老人桑提亚哥——是人类精英的象征。“老人”这一意象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和西方当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主要象征着具有漫长历史的“人类”。
首先,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桑提亚哥是人类自身的象征,他的饱经沧桑的经历,正是人类漫长发展历程的艺术浓缩。这样的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中以大海为对象,以大海为目的,在大海中生存,力图战胜大海,驾驭大海,却屡受大海随意地捉弄。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如今也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人类虽阅历丰富,却仍然会被随时出现的新的暴力形式所捉弄。
然而,老人又不是一般人类的泛泛象征,他更象征着现代社会人类中的精英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作为一个老渔夫,作品描写桑提亚哥饱经沧桑,仍然总是面临失败的厄运,但仍然选择行动。老人坚持出海表现了海明威对人类本质特性的理解。人类在自身角色长期无法实现的条件下,人应选择行动,还是选择放弃,这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大问题。人的本质是追求自由,但现实却告诉我们,人类的自由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现实总是和人的自由需求相悖的。老人面对如此凶险的大海,失败的可能性永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但老人选择了行动。老人认为,尽管自己可能还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绝不能放弃。因为老人深知:人类生存的需要决定人自身的需要永远不能满足,而价值就在于人的行动。人类不会以一次性的胜利,获得永远的满足。我们也知道,人类的进步一直都是伴随着巨大的灾难。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脊椎动物到灵长类动物,从猿到人,人类的成长,离不开冰河期的毁灭,离不开火山爆发,洪水等自然灾难。欧洲中世纪大规模的蛮族入侵,比大的瘟疫还要厉害,他们见人就杀。文艺复兴时期,黑死病、鼠疫,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近现代社会从资本主义早期走到今天,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地摧残了人性。人类可能还会遇到更大的灾难,同样,人类也还会有更多的希望。面对这种境遇,要么逃避,要么行动。但是逃避不是办法,“老人”选择了行动。
第三,老人和大海之间的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关系,也是作家眼中“人与世界关系”的象征。一方面,老人离不开大海,老人以打鱼为生,大海就是他生存与活动的家园。无论大海多凶险,他都不可能不去打鱼,因为不出海,他便失去自己“渔民”的身份(角色),就不可能生活下去。但另一方面,“大海”是个不以老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大海”的凶暴和无常,常常与老人的意愿相违背。这决定着人在面临自然的时候,总是面临这样的困境,人不依赖自然不能生存,但人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去战胜大海。假如人类不从自然的依赖中挣脱出来,又将永远一事无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老人与大海的关系,就是互相依存与相互矛盾斗争的关系,他既要依赖于大海,又要战胜大海。对此,我在一本书中所谈到的:人类总是和自己所面临的对象形成一种既矛盾又斗争的关系。早期的人类面对自然时,就是一方面依赖自然,一方面又要战胜自然。人完全离开自然,就生存不下去,而一味屈从自然,人就无法脱离动物界。同理,在中世纪,人类创造了宗教,说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需要宗教和依赖宗教,但同时必须又要不断地战胜宗教,获得了进步。今天人类对物的依赖也是如此。一方面人类要想活得富裕幸福,人类不能不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人又必须反对拜物主义,反对人被异化,为物所役。在海明威写作《老人与海》的时代,他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意蕴。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老人已经84天没有打到鱼了却还要出海;为什么明知鲨鱼会吃掉他的猎物却仍然不放弃;为什么回去之后还要反复梦见狮子,还想进行新一轮的战斗;为什么明知失败却仍然不放弃?——在海明威看来,这是人类的定命,就是受到这个规定制约的不得不为之的定命!
从以上所分析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上看,海明威就为《老人遇海》的写作,定下了一个现代悲剧的基调。
由处境到境遇:老人角色的悲剧底蕴
为什么说老人桑提亚哥所处的悲剧是现代社会西方人的写照?这里其实包含着两个问题:一个是老人所处的困境已经不是传统的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另外一个方面是人类的身份能否实现的问题。
在海明威看来,老人(亦即有着漫长历史的人类)在今天所面临的困境是:人类处在自身角色不能实现的两难境遇。
自古以来,人类其实一直面临着“To be or not to be”两难选择。如前所言,早期人类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选择过程。一方面,远古的人类要依赖自然而生存,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地要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并试图战胜自然。这是因为,假如他们不依赖自然,那么,他们就根本无法生活下去。如果他们一味地依赖着自然,不去认识它和改造它,那么,人类就永远不会脱离动物界。这是典型的人和处境的关系。人的活动,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从而决定着人和环境的冲突与矛盾。但20世纪的西方人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和环境的矛盾转化成为人的精神之中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