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生命诗性的天然漫步

作者:韩富叶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刘亮程散文意境的自然之美,根源于作者真实的经历和独特的体验。在《剩下的事情》中,作者描写自己远离村庄的寂寞和恐惧之感。在真切体验的基础上,在挑动起了读者的相关生命体验后,作者关于人们寂寞和恐惧的议论就显得恰到好处。这是一种基于自我体验而面向大自然的议论,因此才让人感到深刻、真切,合情顺理,又融于景物。——我的寂寞和恐惧是从村里带来的。
  每个人最后都是独自面对剩下的寂寞和恐惧,无论在人群中还是在荒野上。那是他一个人的。
  就像一粒虫、一棵草在它浩荡的群落中孤单地面对自己的那份欢乐和痛苦。其他的虫、草不知道。
  孤身一人,守望在远离村庄的田野,日夜相伴的多是虫、草,感受最多、思考最多的是寂寞和恐惧。作者随情起思,见物生情,如此倾诉,内外相融,深沉、天然。
  “展现博大与深远的可能是一颗朴素细微的心灵。那些存在于角落不被人留意的琐屑事物,或许藏着生存的全部意义。”刘亮程散文的意境丰厚优美,还得力于其内蕴的生命意识和哲学意味。这方面的意蕴多由类似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而来,便给人多义感,也就更耐品。其意蕴不是单层面的深入,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刻,是在内涵广博基础上的丰厚。他的散文中,表现为“形散神散”的作品居多。这和作者的生命体验直接相关。他在《我受的教育》一文中说:“这一生中,我最应该把那条老死窝中的黑狗称师傅。将那只爱藏蛋的母鸡叫老师。它们教给我的,到现在我才用了十分之一。”“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出生,让我在一根木头旁呆二十年,我同样会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这里的每件事物都蕴含了全部。”正因为刘亮程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体验中读懂了人生的许多道理,而且在一根木头或一股寒风中也会悟出多种哲理,他散文的意蕴才广博而又深刻,给人多方面的品味。他散文中的“风”可以是自然景象的虚化,也可以是虚化了的自然景物,“风”刮在社会、世事、人生、人性、机遇,和总让人困惑的命运之中,也刮在那草、虫、树等世间广泛而平凡的众多生灵中。比如那“树是一场朝天刮的风。刮得慢极了。能看见那些枝叶挨挨挤挤向天上涌,都踏出了路,走出了各种声音”(《树会记住许多事》)。在作者的笔下,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了生命丰富深刻的内涵,它们和人融为一体,难解难分,共同阐释着世间的哲理和人生的奥秘。一些不起眼的草籽,也有着不同的运命,它们各自长在院子里、门边上、屋顶、墙缝等地方,它们落地时或许会落在羊身上、鸟毛上、人的鞋坑和衣帽上,它们会在你身上的隐蔽处一藏多年,“其间干旱和其它原因,这种草在大地上灭绝,枝被牛羊吃掉,火烧掉。根被人挖掉、虫毁掉。种子腐烂掉……春天空空来临。你走过不再泛绿的潮湿大地,你觉得身上痒痒,禁不住抖抖身子——无论你是一条狗、一头羊、一匹马、一只鸡、一个人、一只老鼠,你都成为大地春天唯一的救星”。“有时草籽在羊身上的厚厚绒毛中发芽,春天的一场雨后,羊身上会迅速泛青发绿……发芽后的(草籽)伸出一枝一枝的绿芽子。这时羊变得急躁,无由地奔跑、叫、打滚、往树上墙上蹭。草根扎不透羊皮……太阳晒干羊毛时,所有的草便死了。”(《一村懒人》)这里草的种种命运,也是人的命运,草成了人中的“草”。在作者对琐屑事物的细腻描绘中,在作者细致而又深沉的思索中,有了令你久久咀嚼的意境。如此刘亮程散文的意蕴里,有对故乡风物和人情的依恋,如《捉迷藏》《共同的家》《老父》等;有对人生孤寂境地的无奈慨叹,如《天边大火》《鸟叫》《走着走着剩下我一个人》等;有对生命的同情与怜悯,如《一只虫子的死》《狗这一辈子》《有人死了》等;有对人生、人性的揭露和批判,如《狗全挣死了》《偷苞谷的贼》《沉沉牛哞》《通驴性的人》等;有对生命困境沉重的思索和叹息,如《寒风吹彻》《通驴性的人》《只剩下风》等;有对命运不屈的抗争与悲凉,如《逃跑的马》《剩下的事情》《家园荒芜》等;还有那些几乎散布在他所有散文中的对世界和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所有这些,都从刘亮程的“村庄”里细致生动地流露出来,走进他的“村庄”,就会沉浸在一片生命之海里痴痴地思索。
  刘亮程散文的意蕴就这样让人浮想联翩,寻味良久。那阵大雪天吹彻心魂的“寒风”(《寒风吹彻》),那扇夜风里一开一合的院门(《风中的院门》),那截不舍扔弃而最终朽腐的木头(《远远的敲门声》),那两股死死缠着飘向远处的炊烟(《烦烟是村庄的根》),那只半夜鸣叫的鸟(《鸟叫》),那个趴在屋顶愣愣想着事情的人(《高处》)……太多的形象,在刘亮程的散文中都演绎成了诗中的意象,使得生命诗性于其中漫步,让人品了再品,说了又说,品评不尽,是因为他的散文不仅能引起人们普遍生活体验下的感受和沉思,而且能引起读者在当代思想和文化意识层面的理解和共鸣。
  刘亮程散文的情感和意蕴,以“团”的光焰照亮,以至燃烧着我们的心灵,它区别于“点”的闪烁,也有别于欠缺特色的“泛滥之水”。他的散文以对一个村庄巨细无遗的自然感慨和深刻思考,导引着众人去思考我们平凡、琐碎却包孕无限的日常生活,沉思我们熟悉和习惯了的一切,从而从我们日益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人生的种种问题和种种困境,去探索我们人生的深层内蕴,追求更为人性而智性的理想人生。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①③ 鲁枢元主编:《文学理论》,第225页、第226页、第22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②④贾平凹主编:《散文研究》,第37—38页、第60页、第62页、第284页,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⑤《风中的院门》。
  ⑥⑨《捉迷藏》。
  ⑦ 《追狗》。
  ⑧⑩ 《炊烟是村庄的根》。
  张国俊:《中国艺术散文论稿》,第4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对一个村庄的认识(代跋)——答青年诗人北野问》。见散文集《风中的院门》,第415页,2001年1月第一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