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人生百态 冷暖交集

作者:黄仲山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在这篇小说中,卡佛拒绝单一化的倾向,色调的对比十分突出,追求一种复杂多变的和弦效果。在短篇小说的构架里,能在极简淡的语言中掀起情感的波澜,清楚地透析人情的冷暖变化,确实体现了卡佛非具寻常的匠心。
  
  三
  
  小说采用了许多技巧手段来体现作者的精妙构思,比如隐喻体系的建构。地处深山的戒酒中心本身就是富有意味的中心隐喻之一,这里的人作为失败者被抛离正常生活的轨道,他们不是主动逃离,而是被动地接受规诫,虽然这里不像监狱那般具有强制的力量,但他们被酗酒这个恶魔所困,他们无法逃离。同时由于沮丧和失落使他们不敢面对社会、面对家庭,从而在心里自行建起樊篱。这一场景不仅是故事发生的现实舞台,也是一个象征性的隐喻。这种半开放式的牢笼就是藏在“美国梦”的浮华表面之下的阴影,在这里,没有彻夜的狂欢和美酒,只有寂寥与冷落。
  小说结尾提到了杰克·伦敦的小说《取火》,乍看似乎游离于情节之外,实则是小说主题深化的点睛之笔。
  
  那里面的小伙子冻僵了,想想看——如果他不能生起火来,他就得冻死。有了火,他就可以烤干袜子,烤干所有的东西,还能暖和他自己。
  他生着了火,但突然间又出现了问题。一团雪块正好掉在火上,火灭了,那时,天渐渐暗下去了,黑夜来临了。⑩
  
  火是温暖的意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情就如同火一样,当人的精神处于被冻僵的状态时,温情就是拯救人的精神瘫痪的最好方剂,但命运的变化无常和人之间的感情隔膜,这种温情常处于被忽视甚至扼杀的境地,就如同雪块扑灭了那团火,人坠入了寒冷的深渊。“我”目睹了J.P.与他妻子的重逢,激发了对美好的家庭生活的回忆与向往,同时“我”也从《取火》这篇小说的寓意中理解了这种温暖内心的火焰弥足珍贵,需要细心地呵护。小说在这里以充满诗意的话语来建构他的隐喻体系,冷暖意象作为诗性符号交织起来,恰如由意象构成的含混的表意空间,富有层次而连绵不尽。卡佛曾认为:“短篇小说在精神气质上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长篇小说。”紜{1}这就是说,卡佛是用诗人的敏锐体验和诗的表达方法来创作他的短篇小说,追求的是一种诗性的表达,尽管文本所隐含的许多意义需要我们去猜度,但其中的怜悯与温情是包含在这些隐喻体系中的,通过对小说色调对比的深入分析,这些隐藏的情感倾向不难被发掘出来。
  卡佛的这篇小说表面上看似乎是对他一贯的冷峻风格的颠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卡佛的冷峻本身就是很含糊的结论,是一种简单的贴标签式的表述,如果我们把他的短篇小说作品进行互文性解读,就会得出新的结论。他的冷峻绝不是他始终坚持的基调,在《大教堂》(Cathedral)、《有用的小事》(A Small,Good Thing)、《象》(Elephant)等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冷暖色调交织的细致表达,因此,我们应关注作家创作内在的丰富性,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卡佛及其创作。
  卡佛作品表面的冷与内在隐藏的热力看起来矛盾,其实并非不可调和,实际上人处于任何困境下,美好的理想与情感都不会泯灭,卡佛正是通过这种冷暖色调的对比,表现人类在精神危机下自我救赎的努力,并且试图对冷酷的现实作出一种理想化的补偿。这一点如果联系卡佛的坎坷身世,我们似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卡佛早年贫苦不安定的生活给他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亲历这些小人物的不幸,而且他本人就酗酒无度,终至家庭破裂,在中年因肺癌而早早去世,令人扼腕叹息。卡佛把自己的经历与情感融入作品,表现梦想与失落的反复,热情与绝望的交织,他的复杂情感就如同黑暗里一颗跳动的心,看不见,却非常适于聆听。
  (责任编辑:水 涓)
  
  ① Raymond Carver: Where I’m calling from:new and
   selected stories,Random House,Inc.,New York,
  1989.
  ② 碧 桃:《卡佛和他的短篇小说》(序),雷蒙德·卡佛:《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版。
  ③ 于晓丹:《城市风景清丽隽永》(序),雷蒙德·卡佛:《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做什么》,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④⑤⑥⑦⑧⑨⑩ 雷蒙德·卡佛:《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做什么》,于晓丹译,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页,第105页,第113页,第102页,第106页,第107页,第121页。
  紜{1}Raymond Carver:Introduction,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