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谪居胜概 潇洒出尘

作者:黎 湘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记体文。晚唐五代至宋初,重骈风气占领文坛主流,作者能如此成功地运用古体进行散文创作,要得益于宋初诸贤包括王禹偁自己对古文的大力推扬。这篇文章语言风格上古朴简雅,体现了宋初古文创作的最高水平。而且我们可以从中很清楚地看到作者在文体上所做的革新努力。比较此文和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优劣,曾经是宋元文人的一个热门话题。北宋王安石认为这篇文章胜过《醉翁亭记》,黄庭坚认同王安石的观点,并指出此文在“体制”方面比《醉翁亭记》更加值得称道。可到了金人王若虚和南宋人陈鹄那里,他们却从文章的艺术价值出发,得出与王安石、黄庭坚相反的结论。后来还有不少文人也加入了这个讨论,一时间议论纷纭,促进了文人们对“体制”和“审美”的思考。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都是北宋迁谪文学中的精品,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它们又恰恰处在北宋散文革新两个转捩点,《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北宋初年散文革新的重要成果,作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的记体文中形式主义之风,完成了对古典文体、文风上的回归,并且创新性地增强议论内容,开宋代记体文重议论的风气之先,其在北宋散文革新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进行“破体为文”的创作实践,把赋的创作方法引入记体文,打破文体藩篱,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散文中的审美元素,从而在中国散文思想史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篇文章各有千秋,它们都是北宋散文革新历程中的标志性作品。
  (责任编辑:古卫红)
  附: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宋]王禹苯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芜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寥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助也。公退之暇,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但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