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浅谈孔子的诗歌鉴赏

作者:肖振宇 郑秀真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其次,孔子的诗歌鉴赏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概括诗之主题。探询诗歌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的诗歌鉴赏,十分重视对诗篇主题思想的概括,在他的诗歌鉴赏中,许多都是属于用概括诗篇主题思想的方式来鉴赏诗的。如《孔子诗论》第八简云:“《小弁》、《巧言》,则言谗人之害也。”《小弁》、《巧言》是《诗经•小雅•小旻之什》中相继排列的两首诗。《小弁》写一个女子的丈夫听信了谗言,遗弃了妻子。这女子在被遗弃之后,哀伤幽怨,涕零如雨,悲怀欲绝。《巧言》写巧言谗臣凭其三寸不烂之舌,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大话,说假话,说坏话,搅乱朝政,陷害忠良;国君又喜听谗巧之言,是非不辨,良莠不分,信任巧言小人,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一片混乱。虽然两首诗在内容、人物上有所不同,但揭露谗巧之人所造成的祸害,是两首诗所共有的思想,故孔子用“则言谗人之害也”来概括二诗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概括,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又如《孔子诗论》第十简云:“《关雎》之改,《樛木》之时,《汉广》之智,《鹊巢》之归,《甘棠》之保(报),《绿衣》之思,《燕燕》之情,曷?曰:重而皆贤于其初者也。”这里孔子一口气概括了《诗经》中七篇作品的主题,而且概括得非常准确。如《绿衣》是《诗经•邶风》中的一首诗,写的是一位丧偶的男子,穿上亡妻亲手为他缝制的绿衣黄裳,不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对这首诗的主题,孔子用一个“思”字来概括,十分贴切。其他像《清庙》《十月》《小旻》《祈父》《黄鸟》《菁菁者莪》《葛覃》《将仲子》《木瓜》《将大车》《鹿鸣》《有兔》《蓼莪》《隰有苌楚》《蟋蟀》《墙有茨》等诗篇,在《孔子诗论》中,孔子都有对其主题概括。
  第二,揭示诗之情感。体会、领悟诗歌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是诗歌鉴赏的又一重要方面。孔子的诗歌鉴赏,很注意体会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情感,并把其揭示出来。如《孔子诗论》第十七简云:“《扬之水》,其爱妇,烈。”考之《诗经》共有《扬之水》三篇,一是《王风》中的《扬之水》,二是《郑风》中的《扬之水》,三是《唐风》中的《扬之水》,但符合“爱妇,烈”这一情感意蕴的只有《王风•扬之水》。该诗抒写了一个征戍在外的男子对居家爱妻的强烈思念之情。诗中“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这一表现强烈怀思之情的诗句,在三章诗中三次出现。孔子说此诗“爱妇,烈”,很符合诗中这一男子思妇的情感程度。又如《孔子诗论》第二十六简云:“《邶•柏舟》,闷。”《柏舟》是《诗经•邶风》中的首篇,写一个女子与意中人矢志相爱,希望结成佳偶,白首偕老,但却横遭父母兄弟的干涉阻挠,难以实现她美好的生活理想。孔子说诗中的这一女子情感忧闷,是很恰当的。
  第三,表达读诗感受。在诗歌鉴赏中,鉴赏者往往会受到诗中内容、人物、情感的影响,产生一些喜怒哀乐之情和想象、联想,这也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的诗歌鉴赏,因受诗中的内容、人物、情感的影响,而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想象、联想颇多。如《孔子诗论》第二十一简云:“《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睧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这里孔子一连讲了读四篇诗时的感受,所谈感受真实自然。如《宛丘》是《诗经•陈风》中的首篇,是一首讽刺诗。诗写的是陈国君臣,不务政治,相与游乐,君击鼓而臣舞睩,无冬无夏,威仪尽失。对于诗中这种委婉的讽刺表现,孔子持赞许的态度。“吾善之”,就是孔子读《宛丘》时赞许之情的真实表达。《猗嗟》是《诗经•齐风》中的最后一篇,诗中刻画了一个仪表堂堂,武艺高强的武者形象,指出正是这样的勇士起着保家卫国的作用。对于这样一个英姿飒爽保家卫国的勇士,孔子由衷地高兴。“吾喜之”,正是孔子读《猗嗟》时喜悦之情的自然流露。又如《孔丛子》第一卷载云:“孔子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叹曰:‘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之所以盛也,于《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易也,于《淇奥》见学之可以为君子也,于《考槃》见遁世之士而不闷也,于《木瓜》见苞苴之礼行也,于《缁衣》见好贤之心至也,于《鸡鸣》见古之君子不忘其敬也,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而食也,于《蟋蟀》见陶唐俭德之大也,于《下泉》见乱世之思明君也,于《七月》见豳公之所造周也,于《东山》见周公之先公后私也,于《狼跋》见周公之远志所以为圣也,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于《彤弓》见有功之必报也,于《羔羊》见善政之有应也,于《节南山》见忠臣之忧世也,于《蓼莪》见孝子之思养也,于《楚茨》见孝子之思祭也,于《裳裳者华》见古之贤者世保其禄也,于《采菽》见古之明王所以敬诸侯也。”这里孔子一连列举了读两组诗和读二十篇诗时产生的所“见”联想、感受,可见孔子鉴赏诗时的联想、感受极为丰富。
  孔子生活在春秋中后期,当时正值《诗》流行朝野,应用正盛的时代。但时人对于《诗》,往往脱离文本,不顾本义,随意断章,各取所需。孔子不流于俗,老老实实地依据《诗》之文本,遵循诗之本义,用心去鉴赏诗篇,形成了自己鉴赏诗的特色,这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当然,用成熟的诗歌鉴赏标准来衡量,孔子的诗歌鉴赏也存有很多的不足,如对于一首诗,只赏析它的某一方面,不考虑其它方面,显得死板单一,没有完整系统地鉴赏一首诗歌;鉴赏诗歌随意性强,语言过于简略,没有鉴赏的逻辑过程。但这是时代使然,我们不能苛求孔子。
  (责任编辑:吕晓东)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5SJD750002)。
  
  ①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第128页。
  ② 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4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