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论李清照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作者:章可敦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在宋代诗人中,能继承杜甫的爱国思想,发扬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创作手法上也能追攀杜甫的,我们认为是南宋的陆游、文天祥。”①其实,继承杜甫爱国忠君思想的,还有李清照。在《李清照集校注》一书中,有两句逸诗:“少陵也是可怜人,更待明年试春草”②,足证李清照在自己的诗词中,表现出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一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一些咏马的诗,其中有一首《瘦马行》,清人钱谦益云:“公尝疏救之而不得,故作是诗。”③是因为杜甫上疏救房琯,触怒了唐肃宗,几乎处死,被放还鹿州省家,不久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诗中用瘦马的“失主”、“远放”,来比自己的贬官和不受重用。结尾两句是:“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意思是希望有人能收养这匹瘦马,等到明年春回草长时,这匹马还能再施展它的才能。诗人以马自况,言外之意,还是寄希望于最高统治者能再度起用他这位“每饭不忘君”的老臣。这当然是杜甫的一种幻想。李清照的两句逸诗,正是针对他的这个心愿写的。可惜全诗没有留传下来,无法推知整篇诗意所在。但从仅有的这两句诗来分析,李清照一方面对肃宗不能用贤臣表示不满,因而同情杜甫的遭遇,另一方面对杜甫不能看清唐肃宗的庐山真面目、始终盼着能见用于最高统治者的痴情,也不无微辞。一个“可怜”,一个“更待”,既是同情,又是批判。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女诗人,李清照对于封建统治者能有这样的洞察力,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了。
  杜甫的咏马诗,不仅以马自喻,也以马比人。他还有一首《题壁上韦偃画马歌》,写当时名画家韦偃和自己告别时,为他画了一幅良马图,图上的马匹,吃草的吃草,嘶鸣的嘶鸣,无所事事,不受重视。由此,诗人联想到当时人才不被重用的普遍现象,慨叹道:“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他深感不平的是:在国家急需人才的危难时刻,人也好,马也好,都被弃置不用,更谈不上受到重视。这里写的马,指的是人,也包含着诗人自己,诗中蕴蓄着深沉的伤时忧国的思想。类似的慨叹,杜甫咏马的诗里,还有不少,如《秦州杂诗》之五的后半首: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诗中的“老骕骦”、“哀鸣”、“思战斗”等字面上说的是马,而实质上是说诗人自己。
  还有一首咏马诗《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引》,据清人说,“此诗说曹将军所画之马,精神所注,犹恋恋玄宗不胜鼎湖乌号之类痛。”又说:“少陵至此,犹追忆玄宗不置,诚可哀矣!独是作画马诗,而笔势之腾掷精悍,便如一匹渥洼龙驹相似。无一字顿置,无一笔懈弛,一纵便有千里之势,一落便有千丈之强,飞腾变化,不可方物。”④可见诗人忠君忧国感情之强烈。
  又如《江汉》后半首: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对于《江汉》这首诗的意旨,仇兆鳌引张远的《杜诗会粹》说:“全首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
  
  二
  
  李清照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女诗人。她面临着异族入侵、宋室南渡的垂危局势,又身受颠沛流离、家破人亡之苦,因此,其后期作品,渗透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如《永遇乐》一词,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写她对“中州盛日”的怀念和漂流异乡之苦,在当时就引起了遭受亡国之痛的人们的共鸣。宋末爱国人词人刘辰翁,读了李清照这首词,深受感动,说:“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⑤也写了一首《永遇乐》,抒发他的爱国主义感情。李清照在她的诗文中,更进一步抒发了她的爱国激情,如《上枢密韩侂胄诗》就有这样极其沉痛的诗句: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王仲闻在诗末注曰:“东山,清照故乡也。故土沦亡,清照无时不在怀念中,故以望山东信息作全诗之结束。”⑥同时对当时在异族入侵面前妥协投降的现实进行了愤怒的鞭笞。在金华期间,她就作“打马”之戏,并编写了《打马图经》和《打马赋》。“打马”是一种宋时流行的博弈,类似后世的着围棋或下象棋,其法今已不传。她做这种游戏,并不全为消遣取乐。她说:“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⑦她在《打马赋》这篇写博戏的文字中,以游戏之笔寄托了忧国之思。表面写的是游戏,实则从字里行间不难体会出她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家国危难。特别是最后的“辞曰”明确而集中地表达出她的爱国主义的感情:
  
  佛皒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及皔皕,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首二句预言金人必败,表示出她对异族统治者的痛恨和对人民流离迁徙的同情。次二句说明中兴的人才并不缺乏,可叹的是人才不被重用的事例比比皆是。最后高度赞美花木兰,深以自己老迈不能仿效木兰为憾,激励人们要做好战斗准备,以期有朝一日能收复失地。
  从这短短的几句“辞曰”中,我们还明显地可以看出李清照和杜甫的继承关系。第三四句出自杜甫的《题壁上韦偃画马歌》,第三句既包括了杜诗的次二句“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眅出东壁”的诗意,第四句更是直接从杜诗引来。“辞曰”第六句“老矣不复志千里”则是从曹操《步出夏门行》中“龟虽寿”一章中脱化而出,也是用马来比自己。杜甫的诗中,除上文引过张远,说他的《江汉》全首用的此意外,《赠韦左丞丈济》中还有“老骥思千里”的句子。在这里,女诗人却一反曹、杜二家的诗意,深感自己年迫桑榆,空有报国之心,却已无法实现自己的千里之志了。此外,《打马赋》一文中,还有“沙苑马肥”之句,也是用的杜甫的诗意。因为杜甫有《沙苑行》一诗,又有《赠田九判官梁邱诗》“苑马总肥春苜蓿”之句。联系到本文该开头所引的逸句,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作品中,有的篇什,无论其思想,还是诗的风格,都确有杜甫诗风的一面。因此,近代著名诗人陈衍在评论李清照的《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时就曾指出:“雄浑悲壮,虽起杜、韩为之,无以过也。”后人看了《打马赋》后,深为她的爱国思想所感动,作诗称道说:“国破家亡感慨多,中兴汗马久蹉跎;可怜淮水终难渡,遗恨还同说‘过河’。”⑧而造成他们杜、李二人这种风格上类似的原因,则是他们都具有浑厚的忧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三
  
  杜甫一生经历了自天宝中期开始的社会衰败与安史之乱,一生坎坷。尤其是落第后回到长安十年,历尽辛酸。“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献三大礼赋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这十载长安,使杜甫历尽人生辛酸,他看到了生民疾苦,关心着国家安危。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情怀,在这颠沛辛酸的生活里,不惟未曾衰退,反而更加强烈了。这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来说,是意义巨大的。就在这段时间,他写下了《兵车行》、《前出塞九首》、《丽人行》、《无家别》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反映天宝后期动乱行将到来的社会风貌的名作。
  杜甫对后代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北宋爱国将领李纲在《重校正杜子美集序》中说杜诗“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兵败被俘,有《集杜诗》二百首,《序》说:“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⑨这种影响直到现代也久历不衰。其实,对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影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