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美国梦”实现之后

作者:李金云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郊区荫山的生活让弗朗西斯倍感压抑和失落,他向往一种美好纯真的、有意义的生活。契弗自己认为,“人类像植物一样,有向往光明的天性——精神上的光明。一个人不仅仅需要它,而且会为得到它去斗争的”①。就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美丽纯洁的少女安妮,她临时替别人来陪伴他的孩子们。他被她的完美惊呆了,“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漂亮女孩,但弗朗西斯这里看到的却不只是美丽,而是完美无瑕。在她身上看不到任何的缺陷,胎记和伤疤全部都消失了。他好像听到了穿云裂石的音乐,而且感到了亲眼看见完美形象时的一种剧痛”。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对弗朗西斯来说,安妮代表了他在荫山和家中所找不到的纯真、美好和完美。他突发的爱情是出自这样的一种心情,“他需要一些完美纯真的东西”②。他日夜思念着她,甚至买了一只手镯想作为礼物送给她,并对她的未婚夫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拒绝为他介绍工作。
  爱上安妮之后,弗朗西斯重新又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从梦到安妮的梦里醒来的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去城里工作。在车站,他被初秋迷人的景色迷住了,“世界万物奇妙的自然形态深深打动了他,他朝飞驰的列车里的乘客微笑……”这时,他发现了一个车窗里有一位全裸的美丽女人在梳她那金色的头发。这一转瞬即逝的美好景色,说明了美好纯真的事物是不会长久的,也预示了他对安妮爱情的短暂命运。美好的自然景色和刚才车窗里的美丽女人使弗朗西斯仿佛找到了纯真美好的生活。而这时主宰着荫山的贵妇人怀特森夫人走过来,向他喋喋不休地抱怨买不到合适的窗帘。从某种程度上讲,怀特森夫人代表了荫山,代表了荫山的空虚无聊。弗朗西斯对此早已厌烦至极,他立即不耐烦地打断她的唠叨,“我知道怎么买到合适的窗帘……那就是把窗子里面都漆成黑色,然后就住嘴”怀特森夫人生气地离开之后,弗朗西斯又沉浸。在美好的自然景色和爱情之中。他对怀特森夫人的攻击说明了他想反抗、想摆脱荫山的一切,想去追求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
  对安妮的爱情和对怀特森夫人的无礼是他对现实的反抗,然而这种反抗并没有走多远。由于顶撞了掌握荫山社交的怀特森夫人,弗朗西斯一家被排除在了社交之外,而且他们的大女儿也被排除在了年轻人的舞会之外。朱丽亚对此非常恼火,并与他大吵一架,“为了我们在这里享有的社会地位,我非常努力地工作着。我绝不能容忍你来破坏它。你必须明白我们不能像住在洞里的熊一样不与外界交往”。弗朗西斯反驳道:“我总有权利表示我的喜好和嫌恶吧!”“你可以把你的嫌恶藏起来的。你不能像孩子一样无遮无拦,除非你想成为被大家抛弃的麻风病人。”可以预见,为了女儿的前途和他们一家在荫山的社会地位,弗朗西斯肯定会按照妻子的意思去向怀特森夫人致歉的。同样,他对安妮的爱情也不会长久。他在大脑中翻遍荫山的历史,也没有找到一个丈夫爱上别的女人的先例,甚至连一个离婚的也没有。如果他继续对安妮的爱情,“道德这座纸房子会立刻垮掉,压到他们所有人的头上。”他害怕了、退缩了。最后,他不得不听从心理医生的建议靠做木工活来恢复心理平衡。
  故事的结尾,一切都恢复了原样。在黄昏的荫山,高斯林仍在弹奏他那没有节拍的《月光奏鸣曲》,尼可逊先生一如既往地在高声咒骂抢他鸟食的松鼠,朱比特继续在窜来窜去往家里拖东西,孩子们仍然在无休无止地打闹。唯一与先前不同的是,忙于做木工活的弗朗西斯“觉得自己很幸福”。他的一切反抗均告结束,生活又回到了先前的轨道上了。而且可以预见,他的一生都会在这种空虚无聊、逃避现实的境况中度过。
  契弗在《郊区丈夫》中展示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实现了“美国梦”后的中产阶级的真实生活,揭示了他们的苦闷和彷徨,以及毫无结果的抗争。以弗朗西斯为代表的美国中产阶级,在实现了“美国梦”之后,却发现生活变得更加无聊和灰暗。正如批评家凯兹所指出的那样,“契弗的小说是一种社会叹息……美国仍然是一个梦,一个幻想;美国人并没有完全在美国定居下来。在美国人的意识中,他们仍然在通往上帝应许地的路上”③。
  契弗的文风十分优雅、简洁、纤浓得体。他用词精确、构句严谨均衡、富有韵律;文笔通达流畅并和内容紧密结合。这种文风,加上他的故事叙述者往往是一个客观、超然、理智的人,就使他能够严格把握住故事的发展,真实反映出生活的面貌。他使用的语气也带有淡淡的嘲讽意味,有力地展示了市郊生活表面的平静与欢快和暗藏的空虚与无聊的对比。他的这些特点在《郊区丈夫》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责任编辑:水 涓)
  
  ① Baym, Nina.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Vol 2. Fifth edition. 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 1998, p1860.
  ② Waldeland, Lynne.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Vol 64. Editor: Roger Matuz. London: Gale Re-search Group. 1991, p55.
  ③ Kazin, Alfred. Short Story Criticism. Vol 1. Editors: Laurie Lauzen Harris & Sheila Fitzgerald. Detroit: Gale Research Company. 1988, p14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