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雪落黄河静无声
作者:杨小燕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为了避免情感的泛滥,作者还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将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驿道上又飘拂着嫩绿长条,去年的落叶已经给北风扫净。”[13]“杨柳又变成绿的长条,又渐渐黄落,驿道上又满地落叶,一棵棵杨柳又变成光秃秃的寒柳。”[14]黄了枯,枯了又绿的柳树,是不是只有在满目深情的老人眼中才是这样的忧伤?四季里变幻着的风景,在这位迈向黄昏的老人眼中竟是这般凄美无怨。具体的描写替代撕心裂肺、寸断肝肠的悲声,虽不事渲染,却无比感人;虽不言悲伤,却字字含悲,力透纸背达到极致。泪水没有模糊老人的双眼,却模糊了我的视线。通过情景交融营造梦境的渺远迷离,分载过于深重的死别的悲情,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亲人逝矣,作者也变成柳树的一片黄叶,脱落飘零,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悲情。景因情而生,情由景而传。情是悲到极致,景亦写尽凋零败落,两者相融,虽也觉黯然消魂,但情借景调节了强度,营造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意境,最终将大伤大痛化作了诗意的美感。
逝女亡夫,九十多高龄的杨先生面对这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对人生的大苦大难,表现得如此沉静,内心的吐露含蓄节制、典雅矜持、哀而不伤,千回百转之际有着无限的悲苦,可谓九曲八折,荡气回肠。杨先生内心的悲苦像静落的雪花在我的心头慢慢融化,此刻我的心显得异常的平静,尽管它也曾狂躁不安、愤愤不平。雪落无声胜有声,作品的抒情不亦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绛的文学风格与其温婉的性情、融合中西的学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仨》的气质恰如杨先生的为人:低调、平实、真切,不自觉地走进读者的心里。每读《我们仨》,总有冬季品雪之妙:轻灵中藏着一种深沉,平淡中透出一丝甘甜,清冷中渗出一点温暖。作品呈现出温婉、平和、淡雅的总体风格,正所谓“文如其人”,清雅的气韵是她自身清雅气质在其散文创作上的自然流露。文心合一,作品自然就有了清雅之气。看似信手所写,娓娓道来,回首往事,任凭思绪飞翔,就像又回到三人共同生活的情景。与他们细语交谈,一任情感流淌,语调轻柔平静,毫无雕饰痕迹,一切皆情之所然、性之所至。
(责任编辑:古卫红)
① 《中国名家美文赏析金典》,济南出版社,1995年,第133页。
② [14] 分别摘自杨绛《我们仨》的第137、122、67、67、68、80、45、46、48、67、68、49、51页。
参考文献:
[1] 杨 绛:《我们仨》,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 2003.7。
[2] 杨 绛:《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4.1。
[3] 张 虞:《中国名家美文赏析金典》,济南出版社,1995.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