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寻求心灵的慰藉
作者:刘 蓓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在经历了两次闹脾气要回乡之后,这一次丈夫真的回去了,而且是带了媳妇一起回去。由此许多评论认为,作品主旨是“赞美肯定人性的觉醒”,“长久失去尊严的丈夫终于抬起头了”。但我想,最后定格在读者头脑中的画面,恐怕更多会是夫妇俩相互扶携走向溪流源自的青葱山林,而不是或洋洋得意或垂头丧气的丈夫在前,委屈流泪的小媳妇在后走向远方。因此,笔者更愿意认为,整篇作品作家都是在强调和赞美那种人的自然天性表现出的人性美、人情美,这在媳妇“老七”、在丈夫乃至水保等湘西下层人民身上,我们都已有了真切的体悟;面对丑恶世界烦嚣棱刃的威逼,他们最终以退为进,放弃了可以过上好日子的捷径,以天然的人性不自觉地予以对抗,这未尝不是一种人性的复归,虽然力量看上去弱小而偶然,却愈加放大了人性之光的魅力。
对于小说《丈夫》的写作缘起,沈从文在给妻子张兆和的信中曾谈道:“我给你那本书,都是我自己喜欢的,其中,《丈夫》更保留到一个最好的记忆,因为那时我正在吴淞,因爱你到要发狂的情形下,一面给你写信,一面却在苦恼中写了这样一篇文章,使一些下等人皆以一个完美的人格出现。”苦恼是因为当时沈从文狂热追求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写了大量的情书以诉衷肠,张兆和却一字不回,绝望的沈从文几乎要放弃。然而之后,沈从文或许正是在笔下人物“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从文自传》)中汲取力量、锲而不舍,终给文学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我们又同样想起了沈从文自身那令人扼腕叹息又令人感佩不已的人生旅途。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政治的刀风剑雨中,沈从文被迫放弃了钟爱的写作。然而,他既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同流合污,而是在寂寞自守中静静地保存着心中那一方纯净、美丽的天地,最终同样在考古方面拥有了熠熠成果。沈从文正是以其默默的跋涉注释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践行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通过《丈夫》,我们看到的是沈从文在呼唤那种原始的、纯粹的、蓬茸的没有受到社会人事,染的人性,在张扬纯粹真诚可使我们静守于衷的性灵。也许文学评论家王晓明在分析《黔小景》里所喻指的“客舍房子里的黑暗”还是会清楚存在,正如我们所担心的,那夫妇俩走后会怎样。但当一个人确实走投无路时,沈从文告诉我们可以转过身来,还有另一个世界———那就是《边城》《丈夫》等许多小说描写的所在。那儿有风光秀美的青山黛水,更有同样美丽的人的心灵世界。你徜徉其间,会同作家一样得到心灵的慰藉。
(责任编辑:赵红玉)
① 沈从文.沈从文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②③ 沈从文.从文自传[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