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一曲《人月圆》,闻者泪潸然
作者:李 静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与“同是天涯沦落人”这种共同的情感和心理认同一样,以婉约为宗的审美心理认同也是吴词获得广泛认可的原因之一。以婉约为宗的词学观是唐五代词产生以来的一种积习。所谓 “绮宴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⑨的花间范式影响词坛至深,以至于当东坡首起发难,力图在婉约的天空中重张豪放一派时,竟被自己的门生讥为“如教坊雷大使”,从而被认为是词坛别调。这种观念最终在明代的张纟延那里得到了理论的升华和归纳:“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约词体以婉约为正。”⑩此论一出,尽管引起了不少反对的声音,争论时起,但至清代以迄,婉约为宗的观念始终占据着主流,不管是创作中,抑或是欣赏中。具体到北宋中后期的词坛,婉约为宗的审美和创作倾向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有词坛巨擘苏轼为之振臂一呼,但实际的情形仍没有太大的改观。而深受北宋中后期词风影响的金初词坛在创作风习和审美趋向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对婉约颇为偏爱了。同宇文虚中《念奴娇》相比,吴激《人月圆》词无疑更能传婉约之风神,那缥缈如烟的历史时空的再现,那含蓄隽永的经典名句的熔裁,那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情感表达,都使吴词别生出一种烟水迷离之致,比之宇文《念奴娇》的直言其事、直诉其情,都能更得婉约之旨。这也正应合了当时词坛以婉约为宗的审美趋尚。因而受到众人的追捧,即便词坛盟主宇文虚中亦不能胜其一筹,直曰“吴郎近以词高天下”了。
在心理认同中,熟悉典事的使用也是吴激《人月圆》词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前已有析,吴词《人月圆》融用前人成句,不露剪切裁量之痕迹,竟达到一种浑化无迹的艺术效果,这化故为新是吴激高超艺术技巧的体现。而另一方面,前人名篇佳句的化用也使得此词在受众那里预先奠定了一种心理上的熟识感、认同感。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刘禹锡、白居易的名篇《泊秦淮》《乌衣巷》《琵琶行》等俱为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而一经吴激的妙手巧织,即刻又锦上添花,生色不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熟悉典事的使用也在吴词的成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除上述因素外,吴词亲和力的产生还与其时金代文坛的创作风尚有一定的关系。金初宋代文人流播北地,他们不仅带去了宋代成熟的文化,更是在文学创作也带去了宋人的创作习气。所谓“借才异代”也包括文风上的影响。金初文坛苏黄之风盛行,其创作风尚亦多为金人所承袭,苏、黄等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点铁成金”等成功的艺术经验也使金初文风颇受濡染,因此吴词化用前人成句以成一词的成功创造也就更为深受苏黄之风濡染的词人们所接受,更能够产生广泛的共鸣。
综而言之,吴激《人月圆》一曲的成功,乃渊源有自,既有其内在的原因,如作品所反映的深挚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手法等,也有其外在的动因,即接受心理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共同铸就了吴激《人月圆》在词史上的盛名。
①元好问:《中州集》卷一,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齐鲁书社,1983年版。
③魏道明:《萧闲老人明秀集注》卷二,《四印斋所刻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④刘祁:《归潜志》卷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⑤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2 版。
⑥元好问:《中州集》卷十。
⑦吴师道:《吴礼部词话》,《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⑧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词话丛编》本。
⑨欧阳炯:《花间集序》,金启华等编《唐宋词集序跋萃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⑩张纟延:《诗余图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