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创造美学幸福的作品
作者:张介明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洛丽塔》的构思,用纳博科夫自己的回忆说是在一九三九年末或者一九四零年初, “最初灵感的触动某种程度上是由报纸的一条新闻引起的”:经科学家调教的猴子创作了一幅上面“涂抹着囚禁这可怜东西的笼子的铁条”的画,此后他就用俄语写成了一篇大约三十页长的短篇小说,讲一个叫亚瑟的中欧男人,在妻子去世后,诱奸他那性早熟的继女未得逞而撞车自杀的故事。由于自己也不满意,到美国后纳博科夫销毁了这篇小说。
作为一个俄裔移民,纳博科夫初到美国的头几年里,家庭发生了很多变化,可是有一项内容始终没有任何改变。每年夏天,纳博科夫都要和妻子开车横跨美国大陆到落基山脉度假,那里是捕蝴蝶的最好去处。一九四九年左右,在这样的旅程中,在突然的大雨中,伴着经常性的失眠,长途驾车的疲劳,一阵阵的突发灵感又勾起了他重新处理这个尘封多年主题的热情,就是在那成片成片的高山草地上,在三乘五英寸大小的卡片上,他记录下从自己思绪里涌出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最受争议的小说《洛丽塔》。纳博科夫经受了几乎想再次毁了所有书稿的创作痛苦,但当几经周折,《洛丽塔》被当作一般的情色书,终于于一九五五年九月在巴黎的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时,纳博科夫的辛劳得到始料未及的回报: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首先发现了这部小说,在伦敦《泰晤士报》写评论,把它称扬为一九五五年最佳三部小说之一。接着,争议、美国版的面世……使《洛丽塔》迅速走红,成为国际畅销书。
《洛丽塔》是以囚禁在杀人犯的隔离牢房里的男主人公的自白形式展开叙述的。从结构上看,第一部的第一章和第二部的第三十六章是首尾相连第一层次故事:回忆本身的始末;而从第一部分第二章到第九章是第二层次故事的铺垫,即:出身于富裕法国家庭的亨伯特•亨伯特,在经历人生的青年、壮年时期失恋、离异等种种挫折后,他精神崩溃而进了疗养院;从第一部分第十章开始直到第二部分第三十五章才是真正的第二层次故事(元故事):出院后的亨伯特•亨伯特来到一个叫拉姆斯代尔小镇,寄住在黑兹夫人的家里。时年三十五六岁的黑兹夫人独自带着一个十二岁的女儿洛丽塔生活。亨伯特一眼就发现了他的“性感少女”——洛丽塔,不仅为此滞留在这个乏味的小镇,开始寻找一切机会观赏、接近这个小女孩,而且在其母亲向他求爱时,为了得到作为她母亲的丈夫所能施之于洛丽塔的那些不会被人非议的亲昵和爱抚,他抑制内心的厌恶与黑兹夫人结了婚。但是在他还仅是梦想着谋杀黑兹夫人时,后者却已从他的日记上发现了他的隐秘,大为震怒的黑兹夫人决心与之离婚,带着孩子避开这个魔鬼,可还未及把亨伯特的邪恶告诉任何人之前,愤激的她却不幸撞车身亡。草率地料理了丧事之后,亨伯特就以继父的身份从寄宿学校带出了洛丽塔,并且以各种手段诱使他那情窦初开的继女成了他的小情人。从那以后,亨伯特就驾车带着洛丽塔在全国各地漫游。与洛丽塔的这种近乎乱伦的关系,使亨伯特一直被兴奋、惶惑、焦虑、自责等复杂矛盾的心理所交织煎熬,一方面他费尽心机地避免引起旁人和警察的注意,另一方面为了不使他们的关系暴露他又限制洛丽塔与同龄人和别的男性的交往。为此,除了在比尔兹利短暂的安顿以外,他们只能不断地在一个个乡镇、一家家旅馆漂泊。然而他的一切努力和防范最后终究还是没能阻止洛丽塔乘他生病之际逃离。此后,他的生活就被追踪与试图报复主宰了。数年后,正当他茫无头绪时,已经结婚并即将临产的洛丽塔写信向他求援。昔日“性感少女”已长大成人,当他见到洛丽塔并想重新带走她的努力遭拒绝后,处于疯狂状态中的亨伯特找到并枪杀了当初带洛丽塔逃走的剧作家克莱尔•奎尔蒂,而后束手就擒。
《洛丽塔》之所以首先是在法国而不在当时纳博科夫侨居的美国出版,是因为美国的出版商认为此“书写得很好,不过若他们出版的话,出版商和作者都要坐牢”。而且即使格林对它褒奖有加的同时,约翰•戈登(John Gordon)仍说此书是:“我读过的最肮脏淫亵的书”, “根本就是肆无忌惮的色情作品”。然而,尽管如此说,尽管小说的主要情节确乎是一个四十岁的男人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近乎荒唐的恋情故事,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小说给人的感觉确无淫荡之感,除了人们注意到的小说自始至终无一刺激人感官的淫秽、下流词语以外,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
从表面看,亨伯特对洛丽塔这样一个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少女的爱是起于他的一段与寻常少年少女早恋经历并无两样的经历,如他在开始叙述往事时坦言的那样:“在她之前有过别人吗?有啊,的确有的。实际上,要是有年夏天我没有爱上某个小女孩儿的话,可能根本就没有洛丽塔。” 安娜贝尔是他姨妈一个老朋友的女儿,他们之间偷偷品尝到爱情的甜蜜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式朦胧的感情。然而,安娜贝尔的因伤寒不幸夭折却使亨伯特始终不能释怀,对初恋的那种刻骨铭心记忆从少年一直持续到中年,致使他始终痴迷于九岁到十四岁的少女——他所谓的“性感少女”。亨伯特在开始回忆时不断地自问、自我剖析说:“是否在那阳光灿烂的夏天,我生活中发狂的预兆已经开始,还是我对那孩子的过度欲望,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怪癖的最早迹象呢?”并“深信,从某种魔法和宿命的观点而言,洛丽塔是从安娜贝尔开始的”。但,有一点显然是作者有意回避的,也是以往人们常常忽视的问题:当年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是同龄人之间的爱,纯属正常!小说中亨伯特自己也说:“我是一个孩子,安娜贝尔也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的小安娜贝尔在我眼里并不是性感少女。”但为什么到“我”长大了以后,成熟了,接触过很多女性以后却感到安娜贝尔—洛丽塔是“性感少女”了呢?除了牵强的、似是而非的、无法自圆其说的所谓“时间的神奇的作用”、“时间的魔岛”之外,无论是作者还是亨伯特都语焉不详。所以,把本来不相干的过去的那次早恋作为当下畸恋的前因要么是有意为之的误导,要么就如“怪癖”、“魔法和宿命”那类说法一样只是一种借托。实际上,我们只要仔细考察、揣摩一下洛丽特式“性感少女”身上被亨伯特倾慕、萦怀于心的到底是些什么因素,就能发觉这篇小说所叙述、描述的爱情的独特性。虽然,作者费尽周折,调动他语言巫师的浑身解数,通过亨伯特之口,把“性感少女”描绘成其“本性不是人性而是仙性”,充满着神秘的、非确定的、完全属于个人感受式的特征,但字里行间仍能看到一些“她”的样子:除了界定“性感少女”时显然以洛丽塔为范本的形象——“那种轮廓微微显得有点儿狡黠的颧骨、生着汗毛的纤细的胳膊或腿以及绝望、羞愧和柔情的眼泪、使我无法罗列的其他一些标志”之外,不独洛丽塔是:
同样的娇弱、蜜黄色的肩膀,同样柔软光滑、袒露着的脊背,同样的一头栗色的头发……无法看到的胸前两只幼小的乳房……可爱的、收缩进去的肚子……还有那幼小臀部。
美好的皮肤——哦,真美好:柔软娇嫩,给太阳晒成棕褐色,上面没有一点儿斑点……天哪,真叫人受不了,她太阳穴上面的那片丝绸似的微光渐渐变成发亮的褐色头发。还有在她那沾满尘土的脚踝旁抽动的那根小骨头。……她那微微挺起的肩胛骨,她那俊美、弯曲的脊背,她那黑色的游泳衣里紧绷绷的、狭小的、隆起的臀部以及她那两条女学生大腿的外侧。
其他的引起亨伯特注意的“性感少女”也无不如此:
有个矮小、苗条的小姑娘……长长的睫毛和紧裹着她身体的那件剪裁合身的珠灰色的衣衫,她年轻的身体仍旧保持着一团稚气,跟她瘦小、灵敏的臀部那种职业扭动混在一起。(雏妓莫尼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