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中学语文名篇精鉴

作者:熊 飞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二字,是以邈远未涉,但凭传闻的口吻出之,在表示惊惜的同时,更渲染了下文“过五溪”的荒远之感。五溪为极边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诗人在此着一“过”字,更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若联系王昌龄的被贬,不难引发读者对他所处的时代更为广泛的联想。首联虽不着悲痛之语,但王昌龄的获罪严遣、贬谪途中的辛苦、贬所的荒凉和诗人的关切同情都寓寄其中,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出名,更得力于三四两句。一般的诗人,写到“闻道龙标过五溪”,多半会顺着龙标如夜郎一般荒远这条思路去想像对方的凄凉孤孑的谪宦生活。对此,李白在诗中却不涉一字,反过来集中抒写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后强烈的主观感受。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在李白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借明月表情达意,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等都是如此。后来苏轼也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所以李白在此万般无奈之际,他不但满怀“愁心”,同情因“不护细行”而遭严遣的朋友,而且说要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西驰的明月,让它趁着长风,一直吹送到西边的夜郎。也就是如谢庄、曹植、张若虚、苏轼一样,要借明月把自己的心意送到身处远方的友人身边。在这里,明月成了传送友谊的使者,长风也成了吹度明月的凭借。这夸张奇妙而又天真烂漫的想像,使这首诗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诗人李白豪放天真的个性及对朋友的深挚情谊也毫不费力地表达出来。“愁心”原是悲伤而沉重的。但愁心寄月随风的形象所给予读者的,却不是沉重压抑之感,而是对李白特具的那种明朗、飘逸的风格的感受。明月的光波柔和而流动,长风送月更增添了飘飞之感。这样,读者所感受到的,便主要不是远窜穷荒的凄凉孤孑,而是友谊的光波对远贬者的精神慰藉。虽然如沈祖棻先生曾指出的那样,尾联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此前的一些名作中。但李白却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诗人,他在此虽借用了前人的一些成功的抒情手法,而所表达的却又是地地道道的李白式的抒情,带有李白特有的艺术个性。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这首诗将奇妙的想像夸张和明朗自然而富含蕴的语言和谐地统一起来,仿佛脱口而出,信手写成,正是体现沈氏所说的七绝高品的典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