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以文字作画

作者:刘晓南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宅第内部的描写就与巴尔扎克的手法有相似之处了。作者通过物质空间的描写来揭示所有人的性格身份、生活情趣:“所有的房间,无论是仆人室、大厅、客房,都阴凉而昏暗,这是因为宅第四周古木森森,加之窗户上边那排玻璃又都是彩色的:或者是蓝的,或者是紫的。到处都静悄悄,揩得纤尘不染,虽然那些镶花的圈椅和桌子,以及嵌在窄窄的、螺纹状的描金镜框内的镜子,给人的感觉却是从来也没有人用手碰过它们。”贵族的华贵、矜持、整洁、气派和排场在房屋内部的陈设中一览无余。在这个背景下,姑母是图画的主角:“她身材并不高大,但是就像周围所有的东西一样,结实硬朗。她肩上裹着一条又长又阔的波斯披巾,走出来时的气度显得傲岸而又和蔼。” 结实硬朗、傲岸而又和蔼——这就是贵族气度。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
  第三部分,农忙时节已经过去,九月将尽,深秋来临,狩猎季节开始了。狩猎固然是这组图画的中心,但作者还安排了几幅图画与它铺垫映衬。首先是雨季的景象。这里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色彩运用:“在西半天上,落日的颤抖不已的金光会穿破阴沉沉地压在地面上的乌云。这时空气就变得洁净、明朗,夕照令人目眩地辉耀于叶丛和枝桠之间,而叶丛和枝桠则由于风的吹拂犹如一张活动的网似的摇曳摆动。同时,在北半天,在沉甸甸的铅灰色的乌云上方,水汪汪的浅蓝色的天空冷冰冰地、明亮地闪着光,乌云则慢慢地凝聚成为连绵不绝的含雪的云峰。”短短几句里,充满了明与暗、冷与热、轻与重、动与静的对比。本来是静态的景观被作者一写竟然充满了动感:“落日的颤抖不已的金光穿破阴沉沉地压在地面上的乌云”,这种效果正是“颤抖”“穿破”“压”等几个动词造成的。“金光”与“乌云”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和反差,给人非常明艳的印象。“沉甸甸的铅灰色的乌云”与“水汪汪的浅蓝色的天空”不仅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将沉重与轻盈的质感并列在一起,给人炫目的感觉。冷色调与暖色调错杂在天空之上,真是绚丽迷人!
  十月,雨季过后的果园,“雨霁日出”,又是一幅“清澈明净”的景象。作者毫不吝惜地使用着浓重的色彩:“黑森森的果园”、“绿松玉般的碧空”、“乌油油”的田野,让人忘了冬天就要来临。
  打猎图铺垫得十足。“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从书房里走了出来,手里握着短柄马鞭和左轮枪,出人不意地朝狗开了一枪,震得满客厅的人耳朵都聋了。硝烟使客厅里更其烟雾腾腾,可是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却站在那里哈哈大笑。”这个出场十分精彩,描写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形象和性格,只用了一个典型细节就将他的野性、豪爽、不拘小节以及男子汉的阳刚气质烘托了出来。接下来在森林中纵马狩猎的场面也是扣人心弦,紧张激烈,富有强烈的男性气息。在强烈的动感场面之后,随着“我”的迷路,闯入另一孤林,又插入了一段“死一般寂静”的风景描写。森林里的潮气和幽暗、冰冷和寂静,和前面那一幅人喊马嘶、犬吠兽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打猎途中借宿邻家的场面也是颇为热闹的,人们“来到灯火通明、人头挤挤的屋里”“开宴豪饮”。但是给人印象更深的是后面,当客人误了早起打猎而在主人书房里浏览藏书时的情景:高大的书架,古老藏书的厚厚皮革封面上烫有的小小金星,发黄书页中沁人心脾的霉味,这些都令人神往、迷醉。翻开书来,这本书上不知是谁用鹅毛笔写的眉批:“这是堪与古今一切哲人媲美的思想,是智慧之花,是肺腑之情……";而那本书一开头就带有百多年前亲切而又做作的文体风格:“我的先生们!……"于是在慵懒的书卷气中,读者也度过了一段甜蜜而孤独的时光。这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照,但不是对立而是生活的连续,从动到静,从刚到柔,打猎时的狂野气息被随后的书卷气所冲淡,就像俄罗斯皑皑雪原与温暖的林间小木屋并存一样,在粗犷与温馨的交织中,自然形成了生活的,也是艺术的节奏。更重要的是,阳刚气的东西在这里只是构成作品整体节奏中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单一风格本身,种种因素相互制约、融合,在这之上形成了一种统一的令人陶醉的优雅风格气质。
  第四部分一开头,作者就按捺不住地展开了凭吊:时世变迁,贵族生活一去不返。“开始了小地主的时代”,从而展开了对小地主生活图景的回忆。显然,这些图景远没有前面三部分美好。在“我”的记忆里,深秋光秃秃的果园、荒僻的小道、萧瑟的树林、寒冷的旷野,似乎就是破落小地主生活的象征。“纡尊降贵”的老爷、没有“灵犭是”灵活的猎犬,以及那忧郁的悲戚的歌声,都显示着农村的衰落景象,和作者的缅怀与惋惜之情汇合在一起,将小说结束于一种悲剧气氛之中。
  《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风景描写给了我们许多艺术的启示:风景不仅仅是被描写的对象,同时也是作者的语言。《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画”也是“话”,将往昔欢快之景与今日萧瑟之景并置,便替作者说出了心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风景描写与风景绘画的异曲同工之处正在于此。
  
  (《安东诺夫卡苹果》已选入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选修课教材《外国小说欣赏》)
  
  附:
  
  安东诺夫卡苹果
  
  □[俄国]蒲宁
  
  1
  
  ……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爽的初秋。八月里,下了好几场暖和的细雨,仿佛是特意为夏种而降的甘霖,这几场雨十分及时,正巧是在月中圣拉弗连季伊节前后下的。俗话说:“拉弗连季伊节雨笴笴,不起浪,不刮风,好过秋来好过冬。”后来到了夏末,田野里结满了蜘蛛网。这也是个好兆头,所谓“夏末蜘蛛成群,秋天五谷丰登”。……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记得那座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因而显得稀稀落落的大果园,记得那槭树的林阴道、落叶的幽香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这三者的芬芳。空气洁净得如同不复存在一般,果园里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这是那位果商兼果园主雇了农夫来装苹果,以便夜间运往城里,——运苹果非得夜间不可,那时躺在大车上,仰望着满天星斗,闻着飘浮在清新的空气中的焦油味,听着长长的车队在沉沉的夜色中小心翼翼地、叽叽嘎嘎地向前驶去,真是再惬意也不过了。有个雇来做工的农夫,一只接一只地喀嚓喀嚓大嚼着苹果。这可是老规矩了。果园主非但不阻止他,反而还劝他吃:
  “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
  清晨是寒意料峭的,宁静的。只有停在果园深处珊瑚色花楸树上的肥肥的鸫鸟的鸣声、人语声,以及把苹果倒进斗内和木桶里的咕噜噜的声音,才打破了寂静。果园里由于树叶日稀,已经可以望得很远。不但那条通往用麦秸作顶的大窝棚的林阴道,连大窝棚本身也都可以一览无遗了。入夏以来,果园主把全部家当都搬到了窝棚旁边,虽说到处都是香喷喷的苹果味,可这儿却香得尤其馥郁。窝棚里铺着几张铺,放着一支单管猎枪、一只长了铜绿的茶炊,窝棚的角落里搁着碗盏器皿。在窝棚旁边堆放着蒲席、木箱和用坏了的杂物。此外,场地上还挖了个土灶。中午在土灶上熬美味的腌肥肉粥,傍晚则把茶炊放在土灶上烧热,每当这种时刻,瓦蓝色的炊烟便像长长的带子,在果园的树木中间弥漫开去。逢到节日,窝棚附近热闹得如同集市一般,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那些小家碧玉、独院小地主家的姑娘,穿着发出扑鼻的染料味的无袖长衣,唧唧喳喳地聚集到这儿来,“公子哥儿”也都穿起他们的漂亮衣裳——做工粗糙、土里土气的西装,络绎不绝地来到这儿。连村长年轻的妻子也屈尊枉顾。她已有身孕,大脸上睡意糞,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活像一头霍尔莫高尔种的乳牛。她头上的确长着一对“犄角”——那是盘在头顶两旁的发辫,上面还包着几方头巾,因此她的头显得格外大;她脚上穿着一双打有铁掌的短统靴,站在那儿显得笨重、牢靠;身上穿着棉绒坎肩、长围裙和用家织的条纹呢做的裙子,裙子的底色是紫黑的,条纹是砖红色的,裙裾上还镶着一条金色的阔滚边……
  

[1]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