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象征与用典

作者:蔡 申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荒原》中的同一典故往往具有多重的象征意蕴。一个“圣杯”,既与水相连,它能带来使荒原复苏的生命活水;又与鱼相连,圣杯里取之不尽的银鱼也是永不枯竭的生命力的符记;圣杯还是女性的象征,持剑的骑士寻找圣杯,暗示了对男女之间正常结合的追求。然而,在这些始初性的深层象征意蕴之外,艾略特更着重于圣杯的精神性内涵,寻求的种种努力也都意在那能够促使文明恢复生机的神奇力量。失去宝藏的莱茵河是荒原的一个重要补充意象。第三章描写被污染的泰晤士河,描写泰晤士女儿悲惨命运的诗句,是仿照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片断改写的,失去宝藏的莱茵河正是“流汗”“流油”的泰晤士河的象征。莱茵河失去宝藏,是因为世界弃绝了爱,当人们经历重重磨难,找回了爱之后,那代表着光明与幸福的黄金宝藏也就回到了莱茵河中。作者借这一典故,不仅突出了现代荒原的痛苦,也暗示着复苏的希望和走出迷津的道路。“死亡”也是诗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重要意象。诗人曾先后五次借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丧歌来喻示死亡这一主题。《暴风雨》写安东尼奥靠着那不勒斯王的帮助,驱逐了自己的哥哥米兰公爵,篡夺了爵位。公爵和女儿米兰达漂流到一座海岛上,后来,他用仙术把安东尼奥的航船卷入了暴风雨,船上的安东尼奥、那不勒斯王及王子福迪能各自逃散,并以为对方都已经死去。在莎士比亚的剧里,那不勒斯王的死也好,福迪能王子的死也好,都不过是公爵为惩戒他们而制造的一场虚惊,是误以为死。当福迪能王子与米兰达真诚相爱,当人们以宽恕和解与爱代替了仇恨,他们也就从肉体到精神都获得了新生。艾略特以这类意象来表现死亡,无疑是暗示了死后的再生。诗中写现代荒原人“火”中的煎熬、“水里的死亡”、掩埋在花园里的“尸体”等等,也无不包含着这种多重的象征意蕴。诗人精心选择意蕴丰富的典故,极大地扩充了作品的思想容量,也使全诗更显得深沉蕴藉,耐人咀嚼。
  诗人还往往把同一典故切割开来,变换形式,重复穿插,多次使用。诗人在第二章提到奥维德《变形记》中翡绿眉拉的故事。翡绿眉拉被自己的姐夫,特刺刻国王铁卢欧斯奸污,但她始终不屈,在设法告知她姐姐后,姊妹两人对铁卢欧斯进行报复,终至被杀。死后的翡绿眉拉变成了夜莺,她姐姐变成了燕子。第三章写妓女“博尔特太太”接客的情景后,诗中又响起“唧唧唧”的鸟鸣声,由此构成了一个对比强烈的反讽。长诗结尾,诗人再次写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像燕子——啊,燕子,燕子”,暗示只有当人们像翡绿眉拉姊妹那样纯洁忠贞,只有当人间“没有爱的也有爱情”,春天和生命才会回到荒芜的大地。其他如《圣经》《神曲》等在诗中也都是多次出现。同一典故的变换处理,穿插运用,使全诗前呼后应,更加浑然一体。
  诗中还运用了拼贴、镶嵌的手法。作者往往先把素材或典故分割成许多片断,然后通过交叉重叠、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新的意象整体。第一章末段是一幅阴气逼人的地狱图,其中融有《恶之花》《神曲·地狱篇》《白魔鬼》的片断。长诗结尾,诗人采用了《从祭仪到神话》《旧约》《伦敦桥塌了》(英国民歌)、《神曲》《圣维纳思的夜守》《不幸的人》《西班牙的悲剧》《新约》等作品中八个喻意双关的片断,造成一种复杂而矛盾的意境,“用来支撑我的断垣残壁”,——尽管迷惘,尽管失望,却仍不肯放弃希望,不肯放弃在失望中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撑点,仍在期待着“出人意外的平安”。诗人通过拼贴、镶嵌手法的运用,把神活与现实交织,使昨天、今天、明天相通,让泰晤士河与莱茵河形影重叠,叫荒原同地狱相互印映,从而让人“感觉到远古,也感觉到现在,而且感觉到远古与现在是同时存在的”
  
  ①艾略特:《哈姆雷特的困境》,见朱通伯,英美现代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②裘小龙:《开一代诗风》,见艾略特,四个四重奏[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5。
  ③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见朱通伯,英美现代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