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作者:阮 忠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陆游在词的下片感慨,“自古,儒冠多误”。相同的意思他在《谢池春·壮岁从戎》里也说过,即“笑儒冠,自来多误”。这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衤夸 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在这首诗里痛苦地诉说自己的人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他,心想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没有料到在京城求官,居然过的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当陆游这样说的时候,是从自我的人生遭遇深刻地感受了杜甫,然而,误过古人的“儒冠”,正在误着今天的陆游。不过,对于积极入世、希求救世的陆游,儒冠多误是愤激之语。虽说佛学和道家学说对他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他在根本上还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培养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报国之情。那么,在这一感慨中蕴含更多的是报国不能的痛苦。他在《洞庭春色》里说,“壮岁文章,暮年勋业,自昔误人。算英雄成败,轩裳得失,难如人意,空丧天真。请看邯郸当日梦,待炊罢黄粱徐欠伸。方知道,许多时富贵,何处关身。”他这里说到的“误人”是壮岁文章、暮年勋业的儒学之路造成的,与“儒冠多误”在本质上没有差异。儒学的兼济天下,对于他仿佛做了一场梦一般。希冀富贵,富贵有什么用呢?芽于是他说“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这很有点像孔子说过的,“道不行则乘桴浮于海”;或者是李白说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惜他并没有能够这样。
他把现实生活描写为“醉下白洲,看夕阳鸥鹭”。这样的闲适让人想到陆游曾上书宋孝宗,说金人不会信守和议,应制之以力,劫之以威。孝宗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且下令陆游知严州,明谕“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宋史·陆游传》),劝诫陆游少谈国事,在正常的事务之外,多光顾山水就是了,这远离了陆游的人生理想。想当年,陆游“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所以他将“菰菜鲈鱼都弃了”。这“菰菜鲈鱼”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选’遂命驾而归。”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处世纵任不拘,曾为齐王司马冏任命为大司马、东曹椽,见天下丧乱,早有归心。因此才有上面的一幕。陆游反思自己的人生,想到背井离乡以求报效国家,本难舍弃的已经弃了,得到的是什么呢?芽“只换得、青衫尘土”。宋代沈辽有《赠送卢总赴调》诗,诗中说“古剑不折终不埋,老马岂甘长伏枥。却持手板谒公府,斗擞青衫尘土迹。”沈辽说卢总抖落青衫尘土,出为世用;陆游却说,自己求为世用只换得了青衫尘土。这是两种决然不同的生活状态,陆游似有悔意,曾在一首《蝶恋花》中感慨:“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长杨赋》为西汉扬雄所作,讽谕汉成帝溺于游猎,不顾百姓生活,但汉成帝仍然如故。陆游借用它表达的是既然不为世用,何苦要熟读一卷兵书呢?芽言外之意:既然劳碌奔波只赢得青衫尘土,那何必要背井离乡呢?芽
在这首词中,陆游最后说的是“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他决断了,“休顾”是不论世事,不管世事,置身于尘俗之外。所谓的“收身江上”,真的是驾扁舟一叶浮于江湖了。披一蓑烟雨,烟也由之,雨也由之。这和苏轼在《定风波》里说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不同。苏轼表现的是在政治风浪、仕途坎坷中的泰然自若,并非在世俗之外。而陆游则让自己处在世俗之外了,面对的将是他自己吟咏的“醉听风雨拥蓑眠”(《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或“只将渔钓送年华”(《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的生活。不过,陆游实在是做不到,在绝笔诗《示儿》里仍然念叨山河没有统一,叮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心里还是系着天下。
南宋刘克庄曾评说陆游词的风格:“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而世歌之者绝少。”(《后村诗话·续集》卷四)而这首词别出一格,悲郁疏淡,可见陆游词风的多样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