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错误》的一种解读
作者:潘禾婴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第二节似将破解悬念。首句“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这是个双重否定句,若以此作为大前提,构成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大约可等同于“柳絮飞,三月的东风吹”。这恰恰是苏轼《蝶恋花·春景》一诗的现代版本:“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绵”是“柳絮”的别称,苏轼的词也是咏柳诗的别调:柳絮在劲吹的东风里轻舞飞扬,情爱的种子在生命的春天尘埃落定开花结果,这真是梦想的热烈境界。可在《错误》的事实里,“东风”犹如英国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中的戈多一样并未如期而至,所有等待中的风起云涌瞬间凝固成定格的静止:柳絮不飞。“你的心”因此“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如何才能勘破城中的寂寞?马蹄达达,在“向晚”的暮色里沿着“青石的街道”驰入你的城堡,你心的“窗扉”会从此翕开吗?一切还是不得而知。“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双重否定的句式再次出现,使正面的结果永远无法到来。这一次可以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得出结论:跫音不响,所以春帷不揭。它的等值判断应该是“春帷揭,跫音响”。其中“揭”的动作有两种可能性:“春帷”可以从外揭开,但跫音不响,恋人不至,无人揭开帷幕一睹帷中春意无限,这样的意境几乎逼近秦观《浣溪沙》中“宝帘闲挂小银钩”的轻愁薄雾,银钩闲挂犹如空垂枝头的柳絮,“等待”落空,小城的“寂寞”在“春帷”重现。“春帷”也可由内而揭,春光乍泄,红杏出墙,既可尽览外面世界的精彩,更能让外面的世界欣赏自己的美丽,否则岂不锦衣夜行步了寥落古行宫内白头宫女的后尘?然而,“春帷”终于不揭。如果心的“窗扉”已经“紧掩”,那么情的春帷是否风情不再?这是印证了“你”如莲的坚贞还是形容“你”如莲凋零后的枯枝独存?
这是个相容的!言判断,可能都填充了错误的内涵。但“我”无意深究,且诗并不以逻辑的结论作为终极的审美,更何况“错误”这个抽象名词所埋伏的前因后果是无法一言以蔽之的。欲说还休的郑愁予遂在第三节以一个并列复句构成的联言判断对这分剪不断的情缘作了最后的陈词:“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归人”和“过客”从思维规律的角度说来是一对矛盾概念,非此即彼,不可同具,因此两者的身份在面对同一时空中的同一对象时不可兼而有之。“我”最终定性为“过客”,呼应了开篇的“走过”,以移情的修辞格将“错误”转嫁给了“马蹄”一走了之。现在,马蹄声早已达达远去,错误的回声却在省略号的拖延中久久不散。
三、错误的因果
读者里总有好事者愿意纠缠枝节追踪细末,譬如我。
我首先想知道的是:谁错了?这是个明知故问的问题,有点矫情。诗的最后一节已经作了回答:我达达的马蹄是个错误,因为“我”只是一个“过客”。只是“过客”何以就成了“错误”?在这个世界里,所有人都是时空里的过客,不知道从何处来,也不清楚往何处去,在宇宙的河床里如水一样地随波逐流,过客就是我们的生存状态。惟其如此吧,人们希望在熙熙攘攘流变无定的生活里拥有一份相对安静稳定的日子,婚姻就为这样的心愿提供了形式的城堡,所有进入城堡的人便算是大概念中的与“过客”相对的“归人”吧。但在《错误》里,“归人”的概念可能应该限制为“回家的男人”,简言之即“丈夫”。那是幽闭中的女子的盼望。那么,“我”为什么不是一个“归人”,是不能还是不愿?若说不愿,比较女子守株待兔的坚持,那男人是否心猿意马始乱终弃的薄幸?如此,那他只是纵情欢场的浪子。但诗中的深情款款并非浪子的轻薄可以到达。“你”自不用说,仅就“我”而言,整首诗都是在回忆中展开想象,莲花柳絮的意象爱意盈盈,在男子想象女子对他的相思里渗透了男子对女子铭心刻骨的想念。那么,他为什么不停下来,他就如此忍心?是不能吗?因为已经有了室家?这是最常见的理由,所谓“恨不相逢未嫁时”吧,只能于陈仓暗度时春风一度,然后遗恨终生?但仅仅是外在的束缚就能把深爱的双方永远禁锢在走过与等待的错位中?到底还有什么样的理由使两情相悦的男人女人在季节的春天里虚度了生命的春天?
又想到了《古乐府·江南》,这首诗的后几句是“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如果“我”是一条鱼,那或许能和莲一起共度似水年华?而“我”却更像一匹马,我们无法确定这匹马来自哪儿,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马并不生活在水中,然而却爱上并且被江南的水莲所爱上。屈原所谓“搴芙蓉于木末,采薜荔兮水中”,爬上树去摘长于水中的芙蓉,跳到水里去捞生于旱地的薜荔,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缘木求鱼”。水莲终身驻足于水中,马永远奔走在旅途。驻足于水中的莲永远呈等待的身姿 ,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女人的命运的标本吧。即使在女人破门而出雄踞半爿天下的今天,她们的内心依旧固守婚姻的城堡寸土不让,这使她们凝固的身姿“似乎背负了中国女性几千年来的愁绪和阴影”③。奔走于驿道的马归程何日?马上的游子归宿何处?“我”渐行渐远的身影将离“你”越来越远,马与莲的分离已成命定。但在具体的经历中,“你”与“我”的不能相守可能还有更切实的理由:家庭的门户落差,生辰的相左相克,后天的价值取向,个性的冷暖刚柔(譬如“你”静默温婉的坚决和“我”多情的迟疑)等等都会成为婚姻的障碍;或者竟如人推测的“他如果是个军人,他很可能只在行军时路过家门口;他如果是个商人,家很可能就成了旅馆;他如果是上京赶考的书生,考不上就不回家,考上了,说不定就当了驸马爷,还有多少可能成为‘归人’呢”④。无数的猜测最终归结为现实的惟一:真实生活里的南辕北辙使相爱的你我最终银河永隔。因为相遇而相识,因为相识而相爱,虽然相爱却到底不能相守终身,“执子之手,与尔偕老”的经典终成虚话。“你”不是“我”生活中永远的家,“我”也不是“你”一生等待的“归人”,“你”和“我”都只能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却注定要沉溺于思念的情不自禁耗尽一生的朝朝暮暮。如果错位就是错误的因,那么错误就是错位的果吧?这错误的美丽令人恋恋,可再美丽的错误终究是错误,局外人自可细细品味,当事人又哪敢轻易回首,这也是命运的悖论吧。许多年后“我”会再走过江南吗?“你”会仍旧窗扉紧掩春帷低垂吗?上世纪末响彻红尘的《涛声依旧》⑤是否提供了《错误》的另一种解读呢?谁知道啊。
我把诗读成了一个故事,是因为我相信这首诗的前身是一个故事。这个一言难尽的故事已经隐去,但故事里的情绪却经久弥漫,这种情绪最终解脱了沉重的记忆蝶化为轻盈的小诗。许多人会在这样的诗里打捞自己的陈年旧事或遥想他人曾经的遭际,其间的动静各有千秋。代词“你”“我”掩隐了面目各异的“自己”,让无数人得以放纵旧日的情绪低徊不已,人世有多少遗憾啊。
①《错误》,郑愁予作,!自谢冕、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
②李立平:《郑愁予的诗情世界与诗美追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第3期。
③张晓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名作欣赏》,2001年第2期。
④徐望云:《迷人的错误》,《名作欣赏》,1994年第4期。
⑤《涛声依旧》,陈小奇作词作曲,其中有“今天的你,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的词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