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世间何处无耻辱——析J·M·库切代表作《耻》
作者:付少武 冯海燕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继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于一九九一年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J·M·库切在二○○三年十月二日再次折桂。其代表作《耻》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耻》即耻辱的世界,换言之,本书即以耻为中心来展开世间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会发现,耻辱不仅从字里行间中经常漫溢而出,而且纷繁复杂、比比皆是的耻辱总是纷至沓来,诸如性爱之耻,殖民主义统治惨遭颠覆之耻,父女之间的指引与被指引之耻,文明之耻,暴力之耻,动物安乐死之耻,等等,耻辱如此之多,以致使得人类处于它的包围之中,于是“耻”成了生活的本质表现。
一、性爱之耻
食色,人之性也。对性的需求和渴望,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本能。但自有性意识以来,耻辱也就随之而至,昔日的亚当夏娃如此,《耻》中的主人公戴维·卢里也如此,其他人物如索拉娅、道恩、贝芙·肖等同样如此。
卢里的性耻辱一方面表现在他纵欲滥情的举止上,另一方面又昭示在世俗社会假文明伪道德粗暴地扼杀他来之不易、大胆追求的爱情上。身为大学教授,卢里两次离婚,不得不靠长年召妓来解决性需求,索拉娅即是其中一位。论年龄,他足以做她的父亲,即他十二岁就可以当父亲了。当索拉娅“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消失了”,卢里不得不寻找另一个“索拉娅”, “开始急匆匆地同一个又一个女人乱搞,他和同事的妻子有染,去河边酒店或意大利俱乐部与游客寻欢,他和妓女睡觉。”就连系里新来的秘书道恩,他也与之有染。
其实,卢里也不时检讨、厌恶过这种纵情于性、有性无爱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应当放弃了,应当洗手不干了”。他于是想到了阉割:“真想弄明白奥利金(一位神学家)到底几岁时自行阉割的?”在内心中,他很想找个医生帮帮忙,或者自己干脆动手:“那肯定是一次简单不过的手术,他们天天都在动物身上这样做,而动物照样好好活着,只是人们经常没能注意到动物表现出的那一丝悲哀……男人坐在椅子上给自己割下来,这情景让人恶心,不过从某种观点看,并不比男人在女人身体上忙乎的情景更让人感到恶心。”
但在纵欲滥情的背后,卢里还始终存留着些许爱情的种子。一旦他在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女生梅拉妮身上找到了爱情,这颗种子即刻就萌发了,他紧紧地抓住了她、勾引了她,像热恋中的情人一样给她送花,替她打伞遮雨,甚至不惜在课堂上当众“硬要她听这些遮着掩着的亲呢话”,并且还去偷看、盯梢她参演的新剧等。终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有一天强行闯进她的公寓,不顾一切地与她做爱。爱情之花开得如此繁盛烂漫,使得卢里有如“返老还少”一般,以致把种种横亘其间的年龄界线和社会习俗的鄙视等都统统置之度外。但“丑闻”还是如期而来,梅拉妮迫于男友和父母的压力投诉了他。顿时,社会上“愚蠢”“可耻”的流言接踵而至,四处传播,学校的听证会随即对他提出了严肃的指控。面对“文明”的起诉和“道德”的审判,卢里出人意料地坦认一切,既不狡辩也无怨言。即便校方仅仅让他签署一个既让学校也让自己满意的忏悔声明,他也不折不扣地主动放弃了,反而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从中“受益匪浅”。一生难求的爱情就这样不仅被虚伪的文明和道德残酷地扼杀了,而且还让卢里丢掉了维持生计的教职。
如果说精神空虚、纵欲滥情的举止使卢里深感羞耻的话,那么庸俗的世风、虚假的文明道德粗暴无情地扼杀爱情的行为则同样理应遭到强烈的谴责。性与爱的分裂,使前者有性无爱,使后者有爱无果。于是,追求完美、和谐的性爱迫使卢里不得不由现实的层面转向了内在的精神层面,这样就有了他辞职前后及其乡下生活的一个潜在线索即构思写作歌剧《拜伦在意大利》。对此,他虽断断续续,却始终不辍,因为那里寄托着他对两性情爱的深刻思索。
对于索拉娅而言,她的性之耻在于自己一边偷做妓女一边充当母亲的双重生活上,即在于妓女的羞耻感与母亲伟大形象的潜在冲突上。索拉娅并不是她的真名字,她只是诓用了这个名字来与卢里相会,事实上她“不过每周替代理公司干一两个下午,其余时间则在郊外,在赖兰兹或阿思隆,过着体面的生活”。当卢里果真发觉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时,索拉娅即与他渐渐生出一股冷淡,“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伟大母亲的角色无时不使她羞愧难当。随后,她借故自己要请假照顾生病的妈妈,从此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难耐寂寞的卢里雇用侦探弄到了她的真实姓名、地址和电话,但索拉娅在通话中冰冷直言:“我不认识你,你在骚扰我。我明令你从今往后不要再往这里打电话,永远不要打。”其实,索拉娅心里比谁都更清楚,羞耻与伟大不能共存,卑下与崇高不能共生,一旦她做妓女的耻辱被人发觉,并将之与母亲的伟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就不得不羞耻地隐遁和蒸发,去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寻觅藏身之处。
二、殖民主义统治惨遭颠覆之耻
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压迫历来是殖民主义制度的主题。《耻》的故事由于发生在曾是殖民地的南非,所以它也少不了对此主题的反映。但是,由于它将历史的视野定位在殖民主义渐次消退、新时代逐渐开启的时期之中,故真实地颠覆了殖民统治的一贯主题:即不再是殖民者统治被殖民者,而是新生的被殖民者走上了仇恨、报复、统治殖民主义统治者的道路。于是,无尽的耻辱在统治者的后代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这正是通过黑人佩特鲁斯、三个不明身份的歹徒与白人卢里及其女儿露茜之间的冲突关系而表现出来的。
露茜身为殖民主义统治者的后代,因热爱乡土生活而在格雷汉姆镇附近拥有五公顷的农场,素以养狗种花及出售园子里的产品为生。佩特鲁斯是她新雇的助手、农场的合伙人,“在园子里干活又是看狗的人”。但二者的主仆关系在三个不明黑人对她和农场的突然强暴和洗劫之后,发生了始料不及的颠倒性变化。露茜为了得到安全上的保障,为了房产,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土地,沦落为佩特鲁斯的第三任老婆,成为他土地上的房客、佃农,而佩特鲁斯则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主人和农场经理的角色。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角色转换,不仅使卢里感到丢脸,觉得“那么高的心气,到头来落到这个地步”,“像狗一样”,而且露茜也深有同感:“不错,我同意。是很丢脸。……没有办法,没有武器,没有财产,没有权利,没有尊严。”
事实上,殖民主义统治之所以惨遭颠覆,强烈的仇恨和残暴的复仇即是实现的前提,三个黑人歹徒通过对露茜实施强暴对其农场进行抢劫,其实质就是要发泄仇恨,强迫她低头屈从,服从奴役。令人讶异的是,在这危险的三人组合中,竞有一个叫波勒克斯的男孩,还被带到现场学习怎样对白人实施强暴,可见蔑视和仇恨在孩子的心中早已不断地得到了繁衍。他们不仅以极其恐惧的方式枪杀了无辜的猎狗,在复仇的快感中重击了卢里的头部,而且还以专干强奸的方式摧残和糟蹋了露茜的肉体。这恰如比尔·肖所言:“太残暴了……简直像又经历了一场战争。”
事实上,这场战争使露茜精神上遭受到的打击远远胜过肉体上的折磨,以至于她久久不能从中恢复过来:“那种震惊感怎么也无法消失。那种让人仇恨的震惊。就在他们干那个的时候。”对于个中原因,卢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行为有历史原因,一段充满错误的历史……这事看起来是私怨,可实际上并不是。那都是先辈传下来的。”由此,露茜已意识到:“他们觉得我欠了他们什么东西。他们觉得自己是讨债的,收税的。如果我不付出,为什么让我在这里生活?”于是,为了生存,牺牲土地、身体和荣誉便成了她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
历史竟是如此相似。露茜的最后抉择恐怕与当初被殖民者对统治者的无奈屈从没什么两样,只是少了些许流血和抵抗。所以库切在文中不经意地道出了真谛:“历史在重复着自己。尽管这样的重复显得相当温和。也许,历史也学到了什么教训。”这个教训该是什么呢?——想必是在露茜对父亲卢里的颠覆性指引之中。
三、父女之间的指引与被指引之耻
有史以来,父亲不仅承担着养育子女的责任,而且还无形中在精神上肩负着“导师”的重任。但这在《耻》中却遭到了颠覆,父亲卢里不但不能培育女儿露茜,反过来还被其所指引,被其所改造。
身为大学传播学副教授,卢里完全可以在物质和精神上精心地培育和塑造自己的女儿,但露茜“自甘堕落”,心甘情愿地到偏僻乡村充当农民。城乡及文化差别的对立,并没有使女儿来积极寻求父亲的庇护,反而是父亲在走投无路之下,把女儿的乡下农场生活当做了自己“蒙耻”后的避难所。在那里,卢里只得重新学习,重新熟悉,只得花费大量时间去适应乡下生活的节奏,诸如给帮工佩特鲁斯当助手,给一个会做动物阉割和安乐死手术的女人贝芙·肖打下手,给狗做护理,等等,完全过着以前所不屑一顾的新生活。物质上的优势荡然无存之后,卢里所有的只能在精神上试图影响女儿,但他同样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和痛苦的失败。
首先,在人与动物相处的方式上,卢里就以为“说到动物,我们怎么都得对它们善良一些,可我们也不能失去自己的方向。同动物相比,我们属于不同层次的生灵。并不一定更高级,但肯定是不同的”。因而,他觉得“关注动物福利的人们都有点像某一类的基督徒……同他们相处一会儿,就让人想逃离开,去干抢劫强奸的勾当”。故他对女儿的朋友、动物热爱者的贝芙·肖等根本提不起兴趣。露茜则不以为然,“你不赞成我同贝芙·肖这样的人交朋友,因为他们不会把我带进更高层次的生活中去。”“……根本就不存在更高层次的生活。生活就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是我们同动物共同拥有的生活。这就是像贝芙这样的人在努力做出的榜样,这也是我试图学习的榜样。与动物分享人类的一些特权。我不愿像猪狗一样地回到另一个世界中去,不愿意在那里像现在生活在人的欺压之下的猪狗那样生活。”
父女首次思想交锋,便暴露了各自迥然不同的立场,即人类到底是特权化存在还是人类与动物平等化生存的对立观念。结果,二人一言不发、不欢而散地回到家里。但后来,卢里不但听从了露茜的建议,主动到动物保护站给贝芙·肖打下手,而且还学会了与动物相处,给狗喂食,打扫猪圈,帮助狗实施安乐死,装送、焚化狗尸等。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竞对待宰的狗还产生了强烈的怜悯和同情,对贝芙·肖变得多愁善感。渐渐地,他从中体会到了从残酷到爱的转变,为此他喜欢上了一条年轻的左后腿肌肉萎缩的公狗,那条狗喜欢聆听他弹奏的班卓琴,为此他恋恋不舍地将其作为最后一只待宰的狗送进了诊所。虽然在此之前,卢里期望在不改过自新的前提下来干这些乡下琐事,但是生活无形中已改变了他的思想,走上了他女儿露茜所指引的人与动物友好相处共生的道路,这确实使他始料未及。
其次,在思想的独立性上,在命运的前途和出路上,相比于父亲的逃避和隐遁而言,露茜面向现实,表现出很强的目的性和先锋性,以致使得卢里不但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和愤怒,而且还不得不屈而从之。
直面父亲的“性丑闻”事件,露茜不由得质疑起他不愿接受“心理咨询”式的妥协:“难道你就这样完美,连一点点心理咨询都接受不得?”“你不该这样宁折不弯。宁折不弯算不上什么英雄。”于是,她试图极其委婉地给父亲开出一剂良方,那就是再结婚,再找一份工作,重新开始生活。卢里虽以种种借口诸如自己不适合结婚,找工作已经没人要了等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