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道德失范时期的价值迷茫

作者:马知遥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短篇小说的写作好像一个学骑自行车的人在屋子里骑车,需要极高的驾御能力和控制平衡的技巧,所以一篇好的短篇常常可以取得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所能达到的效果,而且其容量甚至比长篇的容量还要大。
  过去评价一部短篇小说常常用这样的字眼:“构思精巧”“立意深刻”“语言独特”,而且常常将小说的构思作为短篇小说成败的关键。但随着小说艺术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和评论家对小说文体的关注,他们已经将过去认为是小说形式的元素,比如“节奏”“视角”“修辞”“时间”“叙述语言”等看作是小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小说内容的天然组件密不可分。
  下面就最近读到的青年作家戴来的小说《茄子》做一个文本分析,让我们看看一部短篇小说是怎样用简单来表达复杂,怎样使得短篇有着长篇的浩瀚。
  
  1发现:让“细节”更生动
  
  在短篇小说中,感受非常重要,而感受常常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发现,独特的发现。作品在一开篇对主人公老孙头做了一次细致的刻画,“老孙一般点一根烟在嘴上叼着,检查一遍窗户和煤气,然后锁门,走出一站地,第一根差不多抽完,再走半站地,点第二根。”别看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把一个普通的老人和他平凡的日常生活用两根烟做了注释,好像日子是可以用烟度量的。这属于发现。法国作家莫里亚克说:我不是在观察,也不是在描写,我是在发现1
  在交代彩扩店是从老牛那里转让来的时候,有这样的文字:“老孙还记得那天他将钱递给老牛,后者的手在颤抖,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人捧着自己缩了水的多年的奋斗,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是的,老牛因为赌博最终落得家财两空。老孙头看着老牛悲从中来,但作者并没有表现老孙头多么大的同情心,只是动用老孙头的视角表现着老孙头眼中的事件。所以发现是否恰当是否令人感到真实,这取决于发现的视角。即叙述采取怎样的角度。我们发现作者一开始就采取的似乎是“全知全能”的视角。因为通篇是在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着。“全知全能”的叙述的确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能够使得叙述随心所欲,开合自由。但因为主观色彩的太多贯注,常常会使得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感受单调和失真,使得小说中的人物过于依赖叙述者的口吻,而丧失作为人物自己该有的主张和感受。正如戴维洛奇所言:“伍尔芙不知不觉把自己流畅的抒情风格带进了达洛威夫人的意识流中,把这些句子改写成第一人称,就显得太有文采、太审慎,根本不像是对某人自由思想的记述。”2
  《茄子》给我的感受是作者对“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突破。作者选择了两个人物作为叙述的承担者。一个是老孙头一个是他的儿子小龙。但在叙述时,叙述的视角紧贴人物自身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也好像看不到叙述者自己的言说。
  所以,我看到了两个不同的人物出场时操着他们不同的腔调和视角。于是,老孙头的叙述完全是一个为儿子操碎心的慈父角色,因此,在以老孙头的视角叙述时,作者把握住了一个老父亲眼中的世界:儿子的未来/儿子的对象/店里的客人/一包没人取走的照片。在小龙的视角里,他专注的是他的碟片/他的小对象梅子/恋爱的苦恼/一包没人取走的照片。
  作者充分考虑到两个人物的不同。所以看似第三人称不变,但叙述随着人物的出场不断变化着叙述的语气和节奏,真正达到了叙述者和人物的融合。文中当老孙头看到照片秘密的时候,“老孙突然意识到这个男人就是与那个年轻女孩合影的男人,但显然那份没人来取的照片不是他拿来冲洗的,否则他应该顺便把它们取走。”老头注意到那份被遗忘的照片中的女孩子和一位姓穆的中年男子有关系,但同时留意到姓穆的人有老婆有孩子,他认定这是个天大的秘密,他很快断定姓穆的是脚踩两条船,是在欺骗年轻的姑娘。
  而小龙几乎在同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在叙述小龙发现这秘密的时候,作者是这样组织语言,“这两份照片之间的关联他一眼就看出来了,三天前,当那个男人的脸从彩扩机里出来时,他吃惊得差点叫出声来。”同样是对同样一个秘密的发现,父子俩的表现截然不同,这是不同人物对待事态的不同表现。小龙在此事上的惊讶和父亲的惊讶应该实质相同,但表现得绝对不一样。从老孙头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长者的沉着,而从小龙“差一点叫出声来”看,儿子毕竟年轻。
  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表述方式的把握,极大地使“发现”更贴近人物本身,更真实可信了。这应该是属于作者对叙述视角的独特发现,当视角确定后,我们对于人物的性格和可能事件都有了可以具体可感的空间。
  
  2“悬念”让叙述异彩纷呈
  
  我以为,小说中的节奏常常受控于“伏笔”和“悬念”,伏笔悬念的设置无形中对于叙述有了一种控制。《茄子》中第一个伏笔出现在第六段,老孙头无意间翻看洗好的照片时有这么一段心理独白:“他们应该是两口子,老孙自言自语道,一对快走到尽头还硬撑着的夫妻。”第七段有一段也是看照片的感慨:“但看了几张后,老孙发现这只是一个假象,两对夫妻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可以说作者连设两处伏笔,也因此留下悬念——这些照片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件?真的如老头想的那样,照片上的人家夫妻关系并不好吗?
  在两层悬念后,第八段,作者陡然使得悬念提升,如果说前面的悬念属于老孙头的揣测,那么这后来的悬念可谓发现——他“惊诧”是因为有一个秘密摆在眼前。至此,小说的叙述节奏突然加快,是因为这个悬念的力量催动了读者和文中老孙头的兴奋点:照片——个人隐私——道德败坏。
  第九段悬念几乎再次提升。因为老孙头发现中年姓穆的男人正脚踏两条船,除此外“老孙突然意识到这个男人就是那个与那年轻女孩合影的男人,但显然那份没人来取的照片不是他拿来冲印的,否则他应该会顺便把它们取走”。显然老孙头没有将悬念说破,但很明显年轻姑娘不知情是老孙头的又一大发现。但是不是这样的?这是老孙头的疑问也是作者设置的又一悬念,让叙述的节奏更快。
  接着是小龙的出场,小龙出场的前四段,可以说使得刚刚加快的叙述缓慢下来,好像那些“悬念”都突然消失了,一切和过去一样恢复了正常的叙述。生活好像也恢复正常了。可紧接着的是小龙也发现了照片的秘密,他发现照片秘密的方法是来自于对中年男人笑的感觉,“和那个女孩在一起时的笑是甜蜜的由衷的,似乎还有点羞涩,而在那组照片里,他也笑,但笑得中规中矩,是那种为了笑而做出来的笑。”而且小龙更注意到了那个女孩的表情:“她的头挨着男人的肩膀,面对镜头的眼睛里透出一种绝望。”如果说,父亲老孙头更多的是关注事件本身的隐秘和某种善良的偷窥,那么儿子则更多的是怀着某种英雄救美的私心和豪迈。至此,读者看到了一份秘密让两个人同时发现,而双方又相互隐瞒时的复杂心态。这时我们会明显地感觉阅读的兴趣在增强,节奏也因为悬念的逐步提升加快起来——父子俩会怎样对待这个秘密?他们该怎么处理?年轻姑娘的命运怎样?小龙会不会和年轻姑娘成就一段佳话?许多疑问会在这一段里不断产生。而后故事正是沿着父子俩如何给姓费的年轻姑娘打电话如何告之真相进行的。
  由于父子双方各有其内心的目的,他们在和姑娘联系的时候是单独进行的。可遭受到的是一样的打击。当悬念累积了很多后,故事的情节开始加快起来。解决悬念成为后来叙述的目的,即姑娘知道真相的态度、老孙头和小龙的态度等。当这些悬念逐一解决后,我们似乎恍然大悟:原来年轻姑娘对中年男子是心甘情愿,是无所谓。她甚至对老孙头的关心认为是“你们还是多为为你自己好吧,我看你们是有病”。她甚至对小龙很生气地问“你是不是想泡我?”
  而且我们发现作者安排悬念的出现并不是无规可寻。所有悬念的出现都和“照片”有关系。我们不妨找出几处,当老孙发现照片“秘密”时,当小龙发现照片秘密时,悬念出现了;小龙的女友发现小龙藏的年轻姑娘的照片,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和小龙打闹,让情节的矛盾激化,悬念又生;当老孙自己私自想起照片时,种种的揣测让情节有了多种可能,也是一种悬念产生;当小龙想到照片时,他对姑娘的种种担忧也为情节推进设置了悬念。总之,悬念围绕“照片”的出现,让情节时不时地紧张起来,甚至让人喘不过气。因为照片一天不明白,那些设置的悬念和疑问就会像缠绕作品中的父子一样缠绕读者,这时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手段。
  而悬念解决的时候也是小说的结束。但我们却看到了更为辽阔的内心。
  
  3“内心世界”真实而动人
  
  “内心独白的确是一个非常难以驾御的技巧,稍不留神就会使叙述的进展缓慢得令人难以忍受,或者细节面面俱到,令人生厌。”3《茄子》这篇小说可以说处处充满了内心描写。而由于作者巧妙地将内心描写和小说的叙述以及人物对话糅合在一起,因此显得天衣无缝而且耐人回味。
  “小龙觉得那女孩也许一直在苦苦等待着那个冥冥中能拉她一把的人,那个人现在出现了,那个人就是他,小龙。”这是小龙看着照片上年轻姑娘表情时的一段内心活动。而通过后来发生的情节我们知道此刻的小龙是多么一厢情愿,而这段心理活动既让我们看到了小龙心地善良的一面,也让我们的故事情节因为小龙的情感参与多了些许复杂。它既让小龙的个性通过不动声色凸现,也让情节同时推进。
  “有一次,他想到了女孩可能遭遇到的某种不测,这么一想,他的后背猛然就冒出一层冷汗。”简单的一句话,似乎是叙述,我们仔细品味其实也是内心刻画,显示出小伙子心灵的善良和因为猜测而产生的臆想。
  小说家在创作时,内心独白的写作手法有两种,一种是把最平常的事物描绘得新奇有趣,好似天外来物;另一种是把内心独白与传统的叙事描写紧密结合,句式安排巧妙,富于变化。
  接下来的段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几段描写:“有时候他会觉着如果非得有个具体的场景的话,那么是在他的小房间里;如果非得有个更为具体的方位的话,那么是在他的床上。”“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小龙说去外面抽根烟,走到店堂外面。”
  再看对老孙头内心的描写。“后来那男人送来冲印的照片证实了他的猜测,明明是有家庭的人,还在外面乱稿,就像他的前妻,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他妈的,老孙骂了一句,骂出口后老孙自己也吃了一惊,那声音在这个没有人气的家里显得突兀刺耳。”围绕着老孙内心展开的和围绕小龙展开的我们发现都离不开一个事件——“照片秘密”,所以,在老孙骂出一句“他妈的”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直善良有正义感有强烈道德感的人物,他身上具有的血性和对道德败坏现象的痛恨,当然也有家仇的意味在里面。毕竟这事不能不让他想起那个跟了别人跑了的自己的前妻。
  “你应该知道真相,老孙非常严肃地对着女孩说道,你应该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孙突然有些激动,他拿起纸条走到了电话旁。”仔细琢磨以上的段落,我们发现描写老孙头的内心时,作者也没有停止整个情节的推动,甚至于人物的内心成为了情节推动的一个因子。因为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引起一个个悬念,从而要求情节对悬念的解决。而老孙头的行动却忠实地展示了他内心的波动:想到了姑娘的前途,想到挽救弱者惩罚坏蛋。他鼓足勇气打电话和后来遭遇到姑娘的拒绝将形成鲜明的落差,有热脸碰到冷屁股的感觉。
  怎样表现前后的心理落差呢?
  作者有意在行文中采用电影闪回的手法,宕开对老孙头的心理交代而到了小龙的描写。是的,老孙头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因此成为某种“期待”,成为让读者参与进小说创造的前提。而这个等待和期待的过程因为小龙的出场中断。
  小龙也给姑娘打了电话。接下来是父子的等待,他们一起要等待姑娘出场,好像姑娘的出场就能够让情节大白天下。读者也这样期待着。
  在表现这样等待的心理活动时,作者几乎动用了人物动作和对话的方法。有时候让人物干脆不说话,让他们的状态表达内心的丰富。“小龙进门后,在沙发上坐下来,多少有些夸张地伸了个懒腰,老孙感觉他好像有话要说。”“足有五分钟,两人就那么坐着,各自抽着烟,气氛有些尴尬。”
  作者让姑娘的出场故意延长,甚至于没有正面交代姑娘出场的情况,而让老孙头和小龙进行着漫长的等待,让他们各怀鬼胎却心照不宣,令人可笑之余又多了份对等待结果的紧张。作者让这份与照片相关的期待久久不落实,使得阅读的进程缓慢起来但同时增加了更多的神秘和吸引力。
  这还不够,作者后来干脆让等待得实在无聊的父子谈起了很少谈及的老孙头前妻的情况。而父子俩本显温情的话题竟是不欢而散。明眼的读者在这里已经清楚地看到两人的不愉快全是为了那个神秘的姑娘,是照片上的姑娘惹的祸。作者全然不动声色的叙述,让对话和沉默的人物状态承担了对人物内心的刻画:盼望对秘密的独自占有和对秘密的发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