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古籍中的养生理念
作者:张法良
一、天人合一理念
我认为,古人养生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生长发育和全部生命历程都要尊崇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老子《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的就是“天人合一”。天地间万事万物都要效法(尊崇)自然法则,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生。《黄帝内经》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万物俱备,但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人类。(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以人为本”)人在天地的大气之中,在春夏秋冬的寒来暑往中繁衍生息,无论是至高无尚的君王,还是普通庶民,都是得天地之气生存,没有谁能够例外。古人认为,天气指风、寒、暑、湿、燥五气;地气指酸、苦、甘、辛、咸五味。即将自然界之五气与我们人的五味相对应。但我认为,上面这段话中“天地之气”。将其理解为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更好些。这段话告诉我们:养生,首先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顺应自然、根据四时之变化调养身体,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全面养生理念
《吕氏春秋》说:“修宫室,安床弟,节饭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语言,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之,可谓善养。”这段话,对养身概括得很全面,从养体到养目、养耳、养口、养志,面面俱到。告诉我们养生是全方位的事,不可偏废。首先从居住环境说起,住房要修好,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建房要坐南朝北,通风向阳,冬暖夏凉。因为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床铺也很重要,要睡得安稳、舒服。饮食不可过量,睡得好,吃得好,才能身体棒。要让眼睛看美丽和谐的颜色和绘画(列文章),让耳享受悦耳的音乐。食物不可单一,五谷六畜都要吃,还要烹饪得法,既有营养又很可口。与人交往要和颜悦色,举止文雅得体。做到了这五养,就能健康长寿。
清佚名《养生秘旨》中说:“一年之忌,不可过劳大怒;一月之忌,不可大醉;一日之忌,不可过饱;终身之忌,不可清晨时常受气。”读了这一段话,我好像看到一位年高有德的老者在谆谆告诫他的子孙:身体健康要做到劳逸结合,要制怒,要限酒,要节食,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三、合理膳食理念
《周礼》说:“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羊宜黎,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凡君子之食,桓放焉。”我国古代医学将春夏秋冬四季与人的肝心肺肾相对应。认为春天主肝,可以适当多吃点酸甜的东西;夏天主心,夏天暑热,可以多吃点苦味食品降心火;秋大主肺,秋天是收敛的季节,可以多吃点辛辣的东西发一发;冬天主肾,冬天寒冷,可以适当吃咸一点,开胃增进食欲,增强抗寒能力。后面接着说,牛宜,牛肉与糯米(稌)搭配相宜;羊宜黎(藜),羊肉与藜蒿搭配相宜;豕宜稷,猪肉与粟谷搭配相宜;犬宜粱,狗肉与高粱米搭配相宜;雁宜麦,雁肉与麦子搭配相宜;鱼宜,鱼肉与瓜类搭配相宜,大户人家(君子之食),一般(恒)都是仿效(放)这种方法做的。
这只是我从字面上作的一些解释。但我认为,对古人的有些话,不能完全从字面上去理解,更不能完全照搬效仿。你想想,《周礼》的时代至少已远离我们2200多年。在这22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在不断的进步,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很多东西,在古代没有,现在有了,在古代没有认识到,现在认识到了。所以说,我们不能站在今天,说古人说的一切都对,或者一切都不对。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理解,对古人的话,要领会精神实质。用历史的眼光去理解,我们今天不能说它不科学,不合理,也不能完全加以肯定。从《周礼》中的这段话中,我们至少可以得知,我们的祖先,早在2200多年前就已经很注重营养和烹饪了,讲究饮食养生了。
四、心理平衡理念
清郑板桥有一幅字说道:“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亏于己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即平则安,即福在足矣。”这段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满和亏是相互转化的,这里亏了,而那里则盈了。对于亏和盈都要以平常心去对待。与人交往要平和处事,保持内心的安静,加起来就是平安,平安即福。即所谓平安二字值千金。
明人吕坤《呻吟语》中说:“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事非。”这四个“不争”,对爱比爱争,心气浮燥的现代人来说,不啻是一剂对症的良药。不争,才能不烦,不烦,心理就平衡了,就有益健康。也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吟咏的:“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英国诗人兰德在他晚年时也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你看人家是多么洒脱,多么超脱,多么高尚,可见古今中外之贤人,他们的心灵都是相通的。
五、知足常乐理念
宋人张英《张无尽见雪窦以惜福之说》:“事不可做尽,势不可倚尽,言不可道尽,福不可享尽,凡事不尽处,意味偏长,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积财可以避患,患亦生于多财,以其患生于积财,不若无财亦无患。”
读了上面这段话,再联系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你会觉得他说的确实是至理名言。凡事要留有余地,要适可而止,反之,“过犹不及”,正如老百姓常说的:“大话莫说早了,豆腐莫打老了。”财富可以为人造福,也可以招祸,有时,钱财的确是“下山的猛虎”,莫要贪得无厌,要惜福,要知足常乐。
明代周臣《厚生训篆》中说;“人生世间,自有知道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小儿叫号,皆其意有不平,自幼至少、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虽富贵之人,天下所仰慕,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处各自有之,故谓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可少安。”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常多于如意之事,我们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缺陷世界”,连地球都不是一个很规则的圆,幸亏是个椭圆的,不然就没有春夏秋冬了。不要指望什么都十全十美,尽如人意,那是自寻烦恼。懂得了“缺陷世界”的道理,你就会心安了。“心安菜根香,知足茅屋暖”啊!
六、笑口常开理念
《庄子》说:“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盛。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死伤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马过隙也,无能悦其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庄子对我们说,希望全方位享受美好生活。健康长寿,是人之所欲也。然而,一个人一生之中,常有疾病缠身,不如意之事困扰,难得开口一笑。在无穷的宇宙中,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要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笑口常开。不能抛掉烦恼,笑口常开的人,就是不懂得养身的道理。笑口常开,有益健康,已成现代人的共识。我在电视上看到海外有“笑”的协会,协会会员们经常聚在一起,放声大笑,祛病保健。”
七、流水不腐理念
明代商濂《延年祛病笺上》说:“人身流畅,皆一气之所以周通,气流则形和,气塞则形病,故《无道经》曰:‘元气难积而易散,关节易闭而难开’,人身欲得摇动,则谷气易清,血脉疏利,传曰:‘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亦就是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