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酒坛志异(九则)
作者:詹永祥
第一则故事:酒核
须发皆白的尹老侃是某酒厂的退休职工,肚皮里头全是酒故事,于是当仁不让地摆了第一个龙门阵。
有家小酒厂经营不善,不幸破产倒闭,所属的员工三百人,人均分得库存老酒一坛,以抵欠薪。
其中有一年近花甲的老者,名叫李阿福,在退休之际失业,不由愁上心头,因此便抱着分得的老酒狂饮,以求一醉方休。待酒坛渐空,李阿福于微醺中随手将空坛往院坝中一掷,响声处却见一晶莹之物脱颖而出,拾起一看,竟觉得浓香扑鼻,尝之其味俨然若百年老窖。老阿福大惑,捧此物问有识之人,行家观摸舔尝良久,答曰:“此乃传说中的酒核,民间又称酒骨,为酒之精华经百年进化而成的有生命之物。”说罢将其置于半盆清水中,果然见那物于盆内游动若鱼,须臾间,那水已有几分酒色,以食指蘸少许纳入口中,竟与佳酿无异。
市井中有耳闻目睹者,无不蜂拥而至,皆以品尝到该酒核所酿的美酒为快事,一时令李阿福应接不暇。李阿福只得在自家院坝前装一自来水管,管上置一斗大水槽,将酒核裹以纱布浸入其中,开关一拧,酒液便徐徐流出,欲饮此酒者,只须付少许碎银两,便可灌酒一瓮。由于价廉物美,求购者众,李阿福不再为生计发愁,数月便已达到小康,至年底,竟为当地首富。
第二则故事:酒虫
仙风道骨的王老五年轻时饮酒无度,人称要酒不要命。听了尹老侃讲过酒核一事,不由也跃跃欲试,用茶润润喉咙,道:“故事妙是妙,不过道听途说,无法考真伪,我讲的这则故事却是真人真事,是我老家发生的事情。”
在我老家一刘姓壮汉,酒龄已愈三十,素以酒量大而扬名县城,被誉为酒仙。某日于街上闲逛,恰逢一走方郎中,与其擦肩而过时,郎中面露惊异之色,道:“你腹中似有虫一尾。”
刘壮汉闻言自然不信,一笑置之。郎中却紧随不舍,边走边问:“你平时是否饮酒不醉?”刘壮汉微惊,止步称是。郎中便释疑道:“此乃腹中酒虫作怪缘故。”刘壮汉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只得信其有,于是求郎中医治。郎中便吩咐刘某人回家后不要再喝酒,与酒疏远三日,三日后自己将上门医治。
届时,郎中果然如约而至,一番望闻问切后,笑道:“那虫三日无酒,已饥渴至极。”遂叫刘壮汉侧卧,于行囊中取出一正宗精品老窖,启盖后置于刘某人鼻前。半盏茶工夫,见一褐色长虫于刘某人口齿间蛇行而出。刚探至酒瓶旁,悚然见郎中在侧,便欲退回,郎中手疾眼快,一把捏住其三寸要害,捉出来扔进随身携带的器皿内。
刘壮汉起身见那酒虫,不由魂飞魄散,从此便再无半分酒瘾,可怜一代酒仙,事后竟闻酒一缕也必长醉不起。
第三则故事:酒胃
坐在桌边一直低头喝茶的蒋蹭仙听罢,不由也来了兴致,开口道:“故事中的刘某之所以饮酒不醉,是因为肚中酒虫替他喝了。下面我讲的这个故事,主人公也是个喝得酒的角色,不过他肚中并未有酒虫,而是天生异质。”
想当年邓不醉在我们那儿可算是知名人士,有年糖酒交易会期间,这老兄曾一口气喝了十大海碗老白干而击败众多喝酒高手,夺得当地首届“酒王”称号。某单位看中邓不醉在喝酒上的这一绝技,不惜高薪招之麾下,在公关部专事陪酒一职。
该单位自得邓不醉这一酒坛高人,果然在迎来送往的酒宴上百战不殆,扭转以往那种主人不胜酒力而使客人无法尽兴的尴尬局面,而邓不醉也不负众望,每一次皆能在众人皆醉中保持惟我独醒。于是主人尽心,客人尽兴,可谓皆大欢喜。
可正当邓不醉喝酒的“事业”如鱼得水,蒸蒸日上,并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之际,却不幸遭遇车祸,死在送医院的途中。
消息传开,众多酒民大哀,如失心中偶像。该地医院闻讯,与邓不醉遗孀协商,拟通过解剖尸体,获邓不醉饮酒不醉的缘由。
打开刘某腹腔,赫然见其胃部贲门处,还有一胃,再详察,又发现此胃除容酒之功效外,还兼有肝脾等消化排泄作用,能使酒精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解,排出体外。鉴于此,医院与邓不醉遗孀达成协议,以重金购得此胃以作科研之用。该事一经流传,酒城凡喝酒海量者纷纷前往医院拍片或做CT,以验证自己体内是否也多出某部件。如有,也好在百年以后为家人留下一笔不菲的遗产。
第四则故事:龙虎斗
蒋蹭仙刚刚讲完,陈筱凡又急不可耐地开了口,说:“你们前面的那几个龙门阵听起来都有些玄乎,下面还是让我来讲个实在一些的。”话说某地有两家白酒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竞相开发新产品。甲厂从武二郎昔年在景阳岗三碗不过岗的典故中获得灵感,历时数月,终于推出一款烈性酒佳酿,取名“出门倒”,酒的标贴乃好汉武松手提哨棒作趔趄状。此酒进入市场后,供不应求。
乙酒厂见状自然不甘落后,在“出门倒”上市不久,也研制成功了新产品“过后醉”系列,分别以不同瓶型代表“周醉”、“旬醉”、“月醉”等等,但由于饮后醉意至少七天后方能见到结果,酒民心中存疑者不少,销量并不尽如人意。
此时正值五一长假期间,乙厂促销部便策划了一点子,在市体育场搭起擂台,由本厂职工中酒量奇佳者组成一支主队,公开向甲厂挑战,看谁的酒更醉人。甲厂此时正春风得意,哪把乙厂放在眼里,闻言欣然应战。
比酒那天早晨,体育场前人山人海,大家皆以能观看两厂“龙虎斗”为眼福。但见主持人分别将甲乙两厂佳酿倒入一只只海碗,再由双方参赛选手交换畅饮。三回合后,乙队队员不胜酒力,未下擂台便东倒西歪,好像扭秧歌一般;而甲队队员昂首挺胸步下擂台,谈笑风生而去,胜负不言自明。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乙厂对比赛结果却毫不在乎,只是提出一个要求,希望一周之后将得胜奖杯锦旗亲自给甲厂送去。七天过后,乙厂果然邀请新闻界及观众代表若干,热热闹闹、敲锣打鼓地来到甲厂,要甲厂饮酒队员出来接受颁奖,甲厂却似有难言之隐,以种种理由婉拒,经再三请求,甲方才不得已直告,那些选手还在家里大醉未醒。
此奇事经各媒体披露后,乙厂“过后醉”顿时名声雀起,众多酒徒无不以饮此奇酒为乐事。不久乙厂销售量直线上升,在白酒市场上与甲厂“出门倒”平分秋色。
第五则故事:斗酒
艾瞎子早就想说话了,好不容易等陈筱凡把故事讲完,马上接口道:“你说的两家酒厂比酒量的故事果然精彩,现在能喝得几两酒的人,总喜欢找人较量一番,分出胜负,下面我讲的却是一个喜欢同人比酒量的人,后来经过一件事,最终变得老实的事情。”
话说有个年轻人叫宋疙瘩,年近三十却一无所长,惟酒量出众,喝酒几乎找不到对手。因宋疙瘩平时饮酒好斗,非要喝出个输赢来不可,且每次醉者必为对方,故饮酒者无不避而远之。有时一群酒友正觥筹间饮兴正浓,见宋疙瘩不期而至,也必作鸟兽散。
宋疙瘩苦于无对手,寡酒入肚更感无趣。一日黄昏,有酒肉和尚来家门口化缘,宋疙瘩大喜,忙迎入屋内,以家藏老酒招待。三巡过后,宋疙瘩斗性渐起,遂撤杯换上海碗,邀和尚以决酒量高低。和尚先是推辞,无奈宋疙瘩百般纠缠,只得客随主便。二人或行酒令,或猜子,或划拳,或摇色子,至半夜三更,数瓶佳酿告罄。此时宋疙瘩已醉意十分,而和尚面不改色,若滴酒未沾一般。
宋疙瘩方知遇上高手,只得伏首称臣。不料和尚却长笑一声除去僧袍,显出悬于脖子下的一赤色葫芦,说道:“败你的并非是我,而是区区葫芦矣,我所饮之酒,皆倾入其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