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静脉不曲张 美腿又健康

作者:景在平 崔佳森 唐汉钧 奚九一




  治疗上,我认为该病的中医病机是“气虚”为本,“湿邪与郁热”为标。我不主张将活血化淤法扩大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曾用当归、丹参等大量活血化淤之药治疗该病,结果却适得其反。原因在于:活血化淤药可以使本来已扩张的静脉更加扩张,从而加重静脉郁血状态,表现为患肢肿胀等症状加重。并且此时络脉内残存的陈淤宿滞,单凭活血化淤法已很难将其尽除。
  针对临床上常见的5种病症,现将我的诊疗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提供参考。
  
  1.单纯性浅静脉曲张——气虚型
  辨证要点:下肢浅静脉突出盘曲如蚯蚓状,色青紫,形成团块,站立时更为明显,常感患肢发胀、沉重或胀痛,但无明显红、肿、热、痛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局部有以下特点:①按之可以褪色,无充血。②皮下无新发红色条索。③久站多走后肢体伴有肿胀感。④可有浅静脉陈旧性条索或粘连,局部无充血和灼热者。
  证型:气虚下陷。
  治法:益气升提法为主。
  处方:①黄芪、党参各10克,茯苓12克,白术15克,柴胡、甘草各5克,升麻、枳壳各6克,垂盆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为1~3个月。②功能锻炼:马步功,或肢体抬高功(又称毛细血管运动),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左右,疗程1~2年。
  我尤其推崇马步功和肢体抬高功,长期坚持锻炼,可促进血液回流,祛淤生新。
  ◆马步功要点:①虚领顶颈;②含胸拔背;③沉肩垂肘;④屈膝下蹲(15~30度);⑤松腰收臀;⑥呼气为主,慢而细长(如图1、图2所示)。
  ◆肢体抬高功要点:①平卧;②四肢上举;③手足交接;④伸膝挺跟(颤动);⑤慢呼吸(每次3分钟);⑥四肢放平(每次3分钟)(如图3、图4所示)。
  
  2.浅静脉炎——血热型
  辨证要点:在浅层静脉径路上出现单条或多条红色条索,患处疼痛,皮肤发红,触之较硬,扪之发热,按压痛明显,肢体沉重,一般无全身症状。舌红,苔少或黄,脉细数。
  证型:血热入络。
  治法:清热凉血法为主。
  处方:紫草15~30克,生地20克,丹皮、赤芍、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1~2个月为一疗程。热重可加用水牛角片、生石膏等。
  
  3.郁血性溃疡——湿热型
  辨证要点:常常有经久不愈的溃疡,伴有红肿、热、胀、痒等局部不适。疮面红肿,呈紫红色,肉芽黄糊状含脓血,或呈红黄相间的网格状;疮口下陷,边缘高起,形如缸口;疮面作痒,不甚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型:湿热郁滞。
  治法:清热利湿法为主。
  处方: 内服三妙丸加减为主。苍术、黄芩各15克,黄柏、川牛膝各10克,黄连6克,薏苡仁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为1~2个月。
  外用①疮面黄腐较多,选用“奚氏祛胬膏”可祛腐生新。该药膏由蜂房、蝉衣、乌梅、石膏、冰片、凡士林组成。②疮面肉芽干净,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时,则选用“奚氏血竭丹”,促使肉芽生长;该药由血竭、蜂房、海桐皮、地肤子、冰片共研成细末组成。
  
  4.郁积性皮炎和乌靴腿
  辨证要点:郁积性皮炎主要以皮肤瘙痒、鳞屑、滋水淋漓、色素沉着为主,严重者可发展为足靴区皮肤粗糙呈树皮状或肌肤甲错等症状,可呈紫红色、浅棕色,甚至黑褐色,也就是“乌靴腿”。
  证型:风邪郁滞。
  治法:祛风除湿法。
  处方:内服荆芥、防风、茵陈、白鲜皮、六一散(包煎)各15克,浮萍、蝉衣、苦参各10克,土茯苓30克。
  外洗轻者(郁积性皮炎):荆芥、防风、明矾;重者(乌靴腿):威灵仙、海桐皮、明矾。
  
  5.高度重视脚癣治疗
  我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下肢静脉曲张炎变综合征的发生往往伴有脚癣,而病情的发展亦与脚癣有着密切的关系。及时控制脚癣,祛除湿邪,对病情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常选用清热利湿解毒的经验方剂外洗治疗脚癣,基本药物为一枝黄花、半边莲、黄精。随证加减。浸洗、湿敷患处,每日1次,感染常可控制,皮损基本干敛或平复。可再巩固治疗3~6个月,以防余邪死灰复燃。
  (本文由闫少庆硕士、赵兆琳主任医师整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