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2期

防治“类风关”走好健康路

作者:胡荫奇等




  
  一、坚持长期治疗 没有灵丹妙药
  
  类风湿专家三大忠告
  翻开报纸,你会发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广告随处可见,称某某有着一大堆头衔的专家,用几种什么“一号”“二号”的药就能治疗所有类型的“类风关”。这些不负责任的广告是目前治疗的最大问题。“类风关”的治疗是长期的,有一定的延续性,这要取得病人的理解。许多病人往往一听到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便失去了耐心,总想找到一种所谓的“灵丹妙药”,这是不可能的。
  “类风关”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患者往往治病心切,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不要滥用激素。要警惕那些邮购的、没有正规标签的、成分不明的、在服用初期效果“奇好”的药丸。这些药丸中十有八九含着激素。
  2.类风湿病人应该早做治疗。在吃药不能很好控制病情的情况下,就应尽早切除滑膜,这样不但费用低、痛苦小,而且可以避免错过滑膜切除手术期而关节畸形后做成型或融合手术可能失败的风险。早做手术利远远大于以后出现的弊。
  3.长期吃中药的病人,要定期检查肾、肝功能。有些中药含有重金属,所以长期服用中药的类风湿病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肝、肾功能。
  
  二、治病关键看头两年
  
  能不能恢复关节的原貌和原来的功能,关键要看头两年的治疗。“类风关”的最初病变部位为关节囊内层滑膜发炎,表现为充血、水肿和增生。此时患者有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困难及晨间关节发僵。临床上将这一阶段称为“类风关”早期。如果早期未治或治疗不当,滑膜炎经久不愈,极度增生的滑膜组织可侵犯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质,造成关节破坏。此时患者不仅有关节疼痛和肿胀,还会出现关节变形、强直和不能逆转的功能障碍。X线片上可见关节间隙模糊、糜烂、变窄和炎症等异常。这一阶段称为“类风关”晚期。在发病头两年的滑膜炎患者,如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90%的关节损伤在此期间发生。一旦关节被破坏,即使以后的治疗再恰当也难以完全修复。因此“类风关”发病的头两年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时刻。
  
  三、做“类风关”手术要整体考虑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呢?据专家介绍,内科吃药治疗1~2年效果不大,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早期的滑膜切除术,第二种方法是晚期的关节融合或成型术。第一种方法切除滑膜,先进行局部麻醉,通过打开关节或关节镜来切除滑膜。第二种手术,关节软骨被破坏,关节僵硬或强直,出现了畸形,严重影响了关节的功能。通过手术使关节回到正常的位置。
  手术后两三周伤口愈合,就可拆线。但骨头的愈合需要两个月时间,所以在这个时间里关节还不能完全负重,要注意休息,要定期复查。
  治疗“类风关”要从关节整体结构考虑,要进行整体治疗。有时医生只给患者做一个关节,其他的关节还是不能动,疼得厉害,手术的结果肯定失败。患者陈某是脚关节畸形,前足关节脱位到跖侧,跖骨突出到脚下,出现了多个脚趾的畸形,失去了脚的正常功能,走路非常疼痛。她前四次手术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医生只给她的拇指做了成型手术,其他脚趾都没有做,这样她的拇指不能很好地负重。脚的问题主要是负重,所以医生一定要解决拇指负重问题。我们将她的10个脚趾都做了手术治疗,两个拇指进行的是融合术,而且进行了延长,其他8个脚趾做的是成型术,手术一次性完成,进行了不到8个小时,效果很好。术后患者走路不痛了。
  
  四、关节疼痛应到哪个科就诊
  
  早期确诊“类风关”对治疗至关重要。“类风关”的主要病变发生在四肢大、小关节和颞颌关节。早期患者有持续性关节疼痛、肿胀、发僵及活动困难;晚期患者还可因关节破坏而引起关节畸形和强直,最终造成关节残疾。少部分患者可伴发热、皮下结节、贫血及其他异常。根据这些表现,参考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仔细判断,方能确诊。
  很多感觉关节疼痛的病人不知道选择哪个科就诊。对于骨关节病,除了明显的外伤、肿瘤应该去骨科就诊外,一般情况下都应先看风湿专科。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以育龄妇女多见,而60岁以后的发病比例在性别上则没有太大差别。病变主要侵犯四肢关节,一般不侵犯脊髓,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侵犯第一、二颈椎。炎症为主要表现。
  
  五、四类临床药专家细评说
  
  临床上治疗“类风关”经常用到4类药。
  第一类,非甾体抗炎药 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症状性治疗,不能控制病情。这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是易引起胃疼痛及出血,一些新药如布洛芬、芬必得等,副作用比较小。临床用药一定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应考虑疗效、副作用、经济情况以及对全身的影响,用药一定要个体化。
  第二类,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到目前为止,对“类风关”还没有根治的疗法。但如果病人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效果还是不错的。这类药物疗效慢,可能两三个月后才见效,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具有修复作用。
  第三类,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使用,一般6周左右开始起作用。
  第四类,皮质激素 这类药物的特点是效果好、疗效快,但副作用也大。这类药物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病人由于自身原因,不能使用第一类药物;病人关节外症状严重。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误区
  季富生
  
  误区之一:“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中药比西药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凡药皆有毒”,不论中药、西药都是如此,如果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江湖游医以所谓祖传秘方、偏方来迷惑患者,上当者甚多,结果是花了冤枉钱,还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因此,如果怀疑患了“类风关”,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就诊,最好到风湿病专科检查和治疗。
  误区之二:“激素(强的松)不能服,用了要上瘾。”这种看法不全面。以前,“类风关”治疗中较多采用强的松,近年来,已较少将激素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但是,对于一些关节症状严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仍不能缓解症状,或伴有明显全身症状或内脏器官受累时,仍需要采用激素治疗,但剂量已远低于以前。患者不必“望激素而生畏”,应由专科医生决定取舍。
  误区之三:“患了‘类风关’,十之八九要残废。”对于部分严重的“类风关”患者,或未坚持正规治疗的患者,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减退,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如果能够抓住发病初期一两年的时间,接受正规的治疗和随访,严重的畸形完全可以避免,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即使有少数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关节畸形,也有可能通过骨科手术进行治疗。残废不残废,除决定于病情本身轻重外,有没有坚持接受正规治疗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误区之四:“是否患‘类风关’,测定类风湿因子便知。”并非如此。这也是一些非风湿科医生容易犯的错误。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类风关”所特有,其他一些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同样会出现阳性。而“类风关”患者中也仅85%左右类风湿因子阳性,另15%的患者类风湿因子始终可为阴性。值得提出的是,对于阳性者一定要检测滴度,否则对诊断没有意义。类风湿因子检测只是“类风关”诊断中的参考指标之一,医生需综合临床症状、体检等多方面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误区之五:“每次都服用同样的药,自己到药房买一些就可以了,不必经常到医院去。”千万不可这样做。到医院随访,并不仅仅为配药。医生要观察患者病情改变,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必要时要做一些化验检查,医生还要决定药物剂量的增减以及品种的更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