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谈初中物理新课程与高中旧教材衔接教学的体会

作者:王高原




  目前广西课改初中的毕业生陆续升入普通高中学习,他们使用的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课改教材,新课标更加突出以综合素质育人的根本特点,培养学习型人才,更倾向于大众教育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相对轻松,适合社会发展,深受学生喜爱。单就物理学科看,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学习物理注重科学探究,关心科技发展,在主动探索和创造过程中他们显得更积极,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高。但高中课改并没有马上全面铺开,目前广西普通高中仍使用与初中课改前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配套的教材,还是以知识育人为根本,培养知识型人才,更倾向于精英教育模式。高中课改的相对滞后,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新问题,两种教材特别是物理学科在基本理念、知识内容的衔接上存在的诸多差异,初中新教材新教法和高中旧教材老教法的差异,使教学要求和内容存在“脱节”,使这批学生在物理学习上较为吃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从使用初中新课标、新教材到高中使用的旧大纲、旧教材产生的衔接问题,引起广大高中教师的思考。
  
  一、教材内容及教法“脱节”
  
  1.培养目标侧重有差异,形成教学内容脱节
  初中物理新教材以“三维”培养为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重视探究教学,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开发多元智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程理念。随着探究性学习的日益深入,传统的“双基”训练减少了,对数学知识要求更低,尽管也有一些定量计算,但用到的数学工具主要是代数,摒弃了旧教材大量定量知识和数学运算,所用数学知识较少且简单,学生学习负担减少了,随之学生在初中阶段定量的逻辑思维训练也减小了。而高中物理旧教材仍然以单维的双基培养为目标,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调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运用,重视双基教学,偏重“双基”训练,与数学的联系较多,由于初中阶段缺乏必要的训练,高中数学课程进度滞后,学生使用数学工具非常不顺手,运算出错率很高。形成初中和高中物理内容的“脱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深入和提高。
  
  2.思维方式不同,造成学习困惑
  初中物理新教材与旧教材尽管在教学体系上变化不大,但新教材主要体现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按照科学、生活、社会进行编排,拓展了物理学科所涉及的范围,学科领域的知识要求明显降低,只是初步学习了物理学的简单内容,定性介绍的物理常识多,强调对现象的了解和常识性知识的学习,所学现象比较直观、单一,多来源于生活,突出形象、直观性,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具体思维。但进入高中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则突出学科知识体系,物理现象抽象、复杂,有些规律要通过学生自己理解、总结,有些规律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悖,有的还要作定量研究,需要逻辑思维,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归纳、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和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面对抽象、复杂、多过程的物理现象,习惯了形象具体思维的学生很难将观察到的各式各样的现象与物理现象联系起来。如他们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不可能充当动力;认为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随平抛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等等,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吃力和困惑。
  
  3.教学方法“脱节”,顿失学习兴趣
  一些高中物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启发性的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喜欢设置“虚拟”的问题,用自上而下的“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的形式,让学生获得现成的结论,即使是学生实验课,教师也是先讲解实验目的,设计好实验计划、具体步骤,实验后应取得什么数据、应如何分析处理、如何归纳总结等等,教师教学有序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少了,久而久之成了“填鸭式”的教学,使充满活力的课改区学生顿失学习兴趣。
  一些高中物理教师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的方式、方法、习惯和知识掌握程度了解较少,教材处理、教法选择没能适时而变,一味追求高难起点,瞄准高考一步到位,致使学生缺少一个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教法的“脱节”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锐气,损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很多在初中学习优秀的学生成绩下降,甚至不及格,使得学生和家长猝不及防,压力陡增。
  
  二、衔接教学的几点体会
  
  1.洞察学情,衔接教学内容
  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高中教师务必洞察学情,更新教学内容。调查分析,摸透初中物理新教材内容,应认真学习和比较高中教学大纲与初中新课标以及本届学生使用的新教材,了解初中新教材编写特点,准确把握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脱节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及时补充,适当强化双基训练,使教学设计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这里的“衔接点”指的是初中教材中已经有过零星、肤浅论述的知识点,如高中所学的重力、摩擦力、力的图示、二力平衡等在初中都有肤浅的学习,作为接触过的知识,学生头脑中定势思维的那种“知识惯性”往往不易改变。把握这部分教材时,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知识,使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自然地拓宽和引申,以降低难度,又要重视新旧知识在层次上的差异,确认延伸到什么范围,加深到什么程度。如从“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从“摩擦力”到“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以及其方向”等都必须讲深、讲透,否则,会使学习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而停滞不前。“脱节点”是指初中根本未学过而高中教师又以为学生已知而直接或间接使用的知识点,多数在数学工具方面,如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一次函数图像的斜率、正交分解、截距、解比例,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为了防止这些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教师一定要摸清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和数学运算能力,抽出时间及时填补,为学生铺路搭桥。要注意用多少讲多少,不能讲得太多、太深,不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甚至由于数学上的难点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优化教学,构建物理模型 “科学的基本活动就是探索和构建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是指通过运用时空思维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认知,找出其本质及规律进行抽象化、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形成物理模型,是同类通性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构建正确的物理模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而又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能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并进行思维的发散,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关键。这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由于高一学生课外阅读少、科普知识缺乏,知识面狭窄,不善于抽象思维,不能将观察到的各式各样的现象内化为物理知识,使“建模”成为弱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建模”教学,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方式。
  在新课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强化每一种模型的类型,弄清它们的变化关系及规律。可以建立概念模型,如质点、光滑、轻质、点电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