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谈初中物理新课程与高中旧教材衔接教学的体会

作者:王高原

理想变压器、理想气体等,学生在解题时只需对这类模型进行理想化“再现”;可以建立过程模型,如子弹打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等,这类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问题,未经加工处理,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熟知的物理模型;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用简图描绘已构建的物理模型,增加直观性,帮助解答物理题。
  在例题教学中,可根据物理试题的特点,强调基本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和条件,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题设条件,挖掘隐含在题中的每个模型,并要求学生牢固把握住这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定理、定律、公式。如建立的“单摆”模型,可以列出周期公式及能量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模型,先进行受力分析再考虑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关系、功能关系;特别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问题,加强对那些由几类模型组合而成的综合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把它们构建成熟知的纯模型,找出各模型之间的联系点,这样从物理规律出发,通过分析、综合、类比等,突出对所要研究问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略去非本质的次要因素,使思维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构造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这样才能开拓解题思路,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3.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强调系统传播学科知识的严谨性,强调传道授业的权威性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灌输方式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承与积累、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新教材已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和学科研究,强调理解科学过程和自我探究科学知识,突出了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适应了新课标的初中毕业生喜欢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不愿只单一的听从老师,而更喜欢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他们往往会有许多问题要问。因此高中教师应顺应潮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发挥主体作用,促进自主学习。教师身份应由传播者变为“首席对话者”,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觉地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自己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建构知识基础。同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高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并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视探究教学,鼓励发散思维。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使探究式教学与学生探究式的学习相结合,在知识点上稍留有余地,提供时间给学生提问,让学生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多角度、多途径、全方位地思考;教育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克服从众思想,锐意求新,发展并实践他们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猜想、联想、想象,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已养成的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控制难度,树立学生信心
  树立自信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增强信心。高中教材知识内容较初中剧增,注重逻辑性、抽象性,学生从初中物理的科普性教育上升到高中物理的定量研究,从认识的形成,到物理问题的应用计算,都对高中学生造成难度。如高一教材开始就是力学问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力与运动,它们的分析手段和方法、难度、变化均远远超过学生的想象,概念多而抽象,定理严格,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初、高中教材差距如此之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师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做好新旧知识的同化,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同化为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实现物理内容的自然过渡,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衔接期”的教学要控制难度,不可因高考的要求过早涉及一些偏、难、复杂的题型。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处理和知识铺垫,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衔接期”的各类考试、测验应注重检测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要控制难度,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考得好,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给予热情的鼓励,引导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树立信心。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祈福高中,广西 百色,533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