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移情:儿童期家庭德育的关键
作者:王福益
别人情绪和内心体验的机会,而且能学到表达情感的融汇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大人向孩子倾诉情感时,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把孩子当成月月友平等交流,要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对于儿童而言,他们接触的人相对比较少,父母是主要的接触对象。为此,父母应为儿童创造一个体验他人情感的虚拟的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游戏、讲故事的方式,共同参与到游戏和故事中,让儿童在扮演或假设的不同的社会角色中,了解不同身份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境会怎样想,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二)引导儿童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儿童情感越丰富,就越能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人的情感变化,其移情能力就越强。所以,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一定要丰富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这就是说,儿童诚然要对他人的情感具有敏感性,但更为重要的是儿童也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把它正确地表达出来。只有表达出来了,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情绪,与周围的人交往起来才不会遇到障碍,达到彼此交流、理解的状态。所以,培养儿童关注自己的情绪,首先是要让他们能觉知这种情绪,并能表达出来。这是情绪外显化的过程,能够为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感能力作认知上的准备。
(三)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欣赏别人的情感
换位思考,通俗地说是指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处境思考问题,体验别人的情感。它能使人不致于过分关注自己。对于儿童来说,则能使他们较快地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概念扩展到他人身上。
培养孩子换位思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积极为儿童创造与别人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多与同龄人接触。徐光说:“儿童是在与他人一起玩耍和交谈中,甚至在争吵或打架的过程中学会了考虑他人的意见,学会了理解和尊重。”第二,引导儿童欣赏别人的情感。当别人高兴时,应该为他高兴,当别人痛苦时,应具有同情心,对别人进行安慰和关怀。这方面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抓住教育契机对儿童进行耐心的启发。需要提出的是,在欣赏别人的情感上,当孩子作出了道德移情时,父母要记得称赞孩子的这一道德行为,使孩子感受道德体验,这有助于强化孩子的道德移情行为。
(四)帮助儿童走向集体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6-10岁的儿童面临道德情境时作出的道德移情反应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他们对集体的道德移情反应强于对个人的道德移情反应。该年龄段的儿童存在着Hoffman指出的“对他人情感的移情”阶段和“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移情”阶段。前者表现为能产生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情感(相同感);后者主要表现为对不能帮助他人摆脱困境而内疚(内疚感)、对造成他人困境的人或事感到气愤(气愤感)。不难看出,这两阶段的移情都具有道德意义。
所以,父母要帮助儿童走向集体,因为后期儿童对集体的道德移情反应强于对个人的道德移情反应。儿童在集体中,更有机会产生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情感,更有机会锻炼自己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意志力,作出道德行为和体验道德情感。同时,孩子在集体中也会遇到一些困惑,需要父母的帮助。所以,当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时。父母要倾听孩子在学校班上发生的事情,从语言、表情中感受孩子的情绪,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并针对他们的疑惑作必要的启发,有时也需要提供建议,这样才能适时地帮助孩子在走向班集体的同时发展道德移情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注:本文是受南京市家庭教育协会资助的课题的部分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