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几点体会
作者:唐毓华
础地位,折射强烈的时代特征,把物理提高到了直接生产力的重要位置。同时把物理与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表明了物理能够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物理模型,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经济发展。所有这些都是对物理学本质的客观回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物理课程标准》突出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课程目标方面。《物理教学大纲》提出基础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意识三项任务。《物理课程标准》则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主要区别在于:
1、从行文措辞看,《物理教学大纲》描述的主体是教师,如“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而《物理课程标准》描述的主体是学生,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如“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改“教”为“学”,让每—位教师进行“教”与“学”的换位思考。
2、在知识与能力要求上大体一致,但《物理课程标准》更多的是强调过程与方法,提出了学生要“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这表明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上来。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物理教学大纲》表述为“发挥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提出“使学生受到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教育……”这种表述不仅比较含糊,而且是学生被动式地接受教师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比之下,《物理课程标准》则更加具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指出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能在六个方面有所发展。例如第一条表述为“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第5条表述为“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种表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过程中学生所迸发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和自身的体验而达到的精神境界。
显然,教学主体位置发生了变化,《物理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核心问题是物理课程要直接服务于学生,因此教学观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改变,学生观也要从被动接受学习至性动探究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的转变,形成了教师、教材、教参、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都要服务于学生的教学服务链,即一切教学活动的准备和教学活动过程都要服务于学生。这就是《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上述四个方面仅仅是《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差别的一小部分,但从这些小部分可窥出《物理课程标准》对原《物理教学大纲》实现了质的突破,它是物理课堂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