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创设情境 愉快教学
作者:冼红燕
(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作为教师,要借助这些媒体向学生传递教育内容,可以使声、形、色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造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深切的认识到现代教育媒体直接作用于语文教学,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盎然的生机。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凭借现代教育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感知环境,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讲授《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苏州,很难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的情景。上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一段苏州园林的录像,配上古筝乐曲,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会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的不同,把无声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给学生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和清楚逼真的听觉感受,活化课文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去读、去看、去想,深刻地理解了叶老先生笔下苏州园林“无论处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细细品读,体会到惟有这样生动的说明语言,才能活化苏州园林的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大大减少了教师单调乏味的讲解,节省了时间,在有限的45分钟内获得很大效益。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就象是给现代教学注入了催化剂,但是作为“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本着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服从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去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惟有如此,方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的效果。
(二)角色体会,感受情境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如果我们仅仅是让学生去看、去听,那远远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中增加一些角色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气氛。
学生们有着丰富的情感,渴望尽情的表现自己,形象记忆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中,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当学生能走近人物,亲自去体会主人公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时,那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出欲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例如,我在上鲁迅小说《孔乙己》时,就让学生们充分表现,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优势,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我们拉开桌子,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演绎自己理解的孔乙己,当迂腐可笑的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又在人们的笑声中逐步走向死亡时,学生们深深体会到:“笑”就犹如一柄无形的锐利武器,逼得孔乙己步步溃退,狼狈不堪。在这样的情境中,鲁迅先生愤怒的控诉,辛辣的讽刺,强烈的爱憎就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自然而然的,已使同学们十分憎恶科举制度,痛恨黑暗、冷酷的封建社会。
在课堂中以角色扮演来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究、创新的基础上,掌握课本知识,学生们通过排演活动获得情感的愉悦、审美的享受,让学生凭着学习语言的优势在浩瀚的文学殿堂里邀游,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高尚的志趣。但切记,角色扮演决不是脱缰的野马,不能无边的演绎,若离开文本,没有感悟内容,角色扮演也就失去了基础。
(三)美读以感知情境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美读以让学生感知情境,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运用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范读,播放录音,学生默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根据不同的文体,围绕审美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施以不同的阅读形式。鲁彦的散文《听潮》是一篇写景抒情、意境深远的美文佳作,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以“圣母颂”那悠长而宽广的主旋律伴读,娓娓导入:“每当我们漫步海堤或徜徉海滩时……”以教师美读引导学生沉浸在大海那柔情脉脉的静美之中,陶醉在大海那雄奇奔放的壮美之中,留连忘返;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以美读的方式认真品味课文中的意境美。或男生读,或小组读,个人读,配以一组组画面,当激越的鼓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听到“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愈捶愈烈!痛苦与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在鼓声和诵读声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黄土高原上,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爆出的那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迈、多么火热的舞蹈——安塞腰鼓。感受到一股力量的进发,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人与力量的合一,与生命的合一,充分地感受到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诗歌教学尤其少不了诵读,可以说,音乐美是诗歌的胎记,从上古的原始歌谣演变到诗经、楚辞,从“杭哟杭哟”的劳动号子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起兴言情,莫不说明音乐之美是诗歌中与生俱来的。吟咏是音乐的体现,同样是一首讲究音韵和声律的传统诗词,如果再加上得当的吟咏,把无声的文字排列为有音乐美的语言,那么,诗词的意韵内涵,诗人的情感就可以通过吟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表达效果和感人的力度也就大大地加强了。而在这同时把本来只属于视觉上的感受再拓宽到听觉上的感受,使人在听的同时也便感受到一种音乐情趣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就能达到一种更美的境界。
情境教学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我感到:让情境教学走进我的课堂,不仅活跃了我的课堂,而且使我的教学充满了个性化。我愿意在情境教学这一块实验田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十中学,广西南宁,5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