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帮助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走出课改困境
作者:覃爱能
一、深入了解农村中老年教师课改焦虑的来由,正视他们的困难处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要有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于农村中老年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和超越。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已经根深蒂固地植根于脑海之中,要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定式,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他们在消极地观望和等待,在无奈地徘徊和思考。几种情况使他们心情复杂而充满焦虑。一种是轻视思想。一些中老年教师满足现状,对新课改热情不高,进取心不够强,认为学历合格了,职称到手了,荣誉证书也有了,既有功劳又有苦劳,只要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完成教学任务,得到学生认可和家长满意就行了。一些中老年教师认为课改来来去去都是玩些新花样,最后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他们习惯于“时间加汗水”、“苦干加巧干”的传统模式,对新课改持怀疑态度。其次是畏难情绪。有的中老年教师觉得,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搞什么课改呢?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影响教学质量。第三是急功近利、半途而废。有一些中老年教师也曾跟着教研组里的年轻人尝试过,刚开始感觉还不错,学生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教法新颖、气氛活跃而兴奋,教师也因为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觉得轻松很多。但是,一年半载过去,段考、期考、毕业考成绩都出现波动,于是又觉得还是传统教法更保险,至少在升学考试中不会影响学生的前程,对学校领导和学生都好交代。这几种复杂矛盾的焦虑情绪困扰着中老年教师,需要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提高认识,客观地反思自我,正确地面对现实。
二、认真关注农村中老年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包容、理解、循序渐进的态度引导帮助他们进行课改实践
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教学设备落后,师资相对薄弱,信息相对闭塞,课改实践遇到不少困难。中老年教师一般都教一些非中考学科,对课改不很关心。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养活全家的重担。有些教师举债供子女上大学,子女毕业后却无法找到工作。有些教师身体不好,长年积劳成疾。家庭重负和自身病痛使他们难出成绩,在领导和学生的眼里无足轻重,外出培训轮不到,甚至连继续教育的合格学分都难以拿到手。这些困难都制约着中老年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都应该关注中老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尽量照顾这些需要关照的人,在课改要求方面不能操之过急,对他们角色转换行动迟缓应持包容、理解的态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参与新课改实践的过程中,中老年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和知识水平,关注教学新动态,了解课改新信息,活到老,学到老。当然,中老年教师在课改活动中要懂得善待自己,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宜急于求成。
三、想方设法为农村中老年教师提供参与课改实验的机会,扬其经验丰富之所长,避其课堂上主次角色倒置之所短,使其“余热”得以发挥,体验“老有所为”的快乐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也要“以人为本”,关注农村中老年教师,改变他们在学校课程改革中被忽视的地位,公平地、千方百计地给中老年教师提供机遇。其实,新课改是没有年龄区别的,它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平等机会。中老年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对较深,他们的观念转变不如年轻教师快,这是事实。但是,新课改既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一种继承中的扬弃,中老年教师所累积的知识经验并非毫无用处。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正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应该鼓励并大胆组织中老年教师参加课改培训,让他们在培训中知道课堂教学到底该如何改,如何选择新教法,如何把握内容难度,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调整教法;知道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爱好来把握“管”与“放”的分寸;知道怎样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怎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知道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促进学生学习和交,主能力的发展,等等。通过培训,使中老年教师认识到“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说了算”的传统方式已经过时,非改不可;进而用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来指导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尊重信任中老年教师,让他们与年轻教师共同参与课改课题研究,通过“传、帮、带”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培养学科骨干。这样才不至于浪费中老年教师这一宝贵资源,让他们觉得自己虽然不是课改的排头兵,也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和满足,觉得自己能够“老有所为”。
(作者单位:广西武宣县二塘镇中学,广西 武宣,54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