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为官一任造福避孽

 

  州县一官,作孽易,造福亦易。天下治权,督抚而下,莫重于牧令。虽藩臬、道府皆弗若也。何者?其权专也。专则一,一则事事身亲;身亲则见之真,知之确,而势之缓急、情之重轻皆思虑可以必周力行,可以不惑。求治之上官,非惟不挠其权,抑且重予以权。牧令之所是,上官不能意为非。

  牧令之所非,上官不能意为是。果尽心奉职,昭昭然造福于民,即冥冥中受福于天,反是则下民可虐,自作之孽矣。余自二十三岁入幕,至五十七岁,谒选,人三十余年,所见所闻牧令多矣,其干阳谴阴祸,亲于其身,累及嗣子者,率皆获上民之能吏。

  率三十四五年间事,其嗣子有罹辟者,或流落浙江中为农氓乞养,甚为富室司阍,人犹呼某少爷,以①揶揄之。至遗榇②不能归葬者丕③。姓名尚在人口,余不忍书也。

  而守拙安分不能造福亦肯作孽者,间亦循格迁官;勤政爱民,异于常吏之为者,皆亲见其子之为太史、为侍御、为司道。

  天下报施捷于乡应,是以窃禄数年,凛凛奉为殷鉴。每一念及,辄为汗下。是以山行伤足,奉身求退,然且遽婴末疾,天不卑以康宁。盖之不易为如此,吾愿居是职者,慎毋忘福孽之见也。惟是造福云者,非曲法求宽之谓也。人之生真多枉少。真者弱,枉者强,故姑息养奸则宽一枉而群枉逞凶,能除暴安良则徵一枉而诸枉敛迹,是即福孽之所由分也。子产宽猛之论,可不熟读深思欤?

  【注释】

  ①揶揄:嘲笑。

  ②榇:chèn,棺材。

  ③丕:pī,大。这里指大有人在。

  【译文】

  我们都知道,州县一级的官吏,要做危害老百姓的事很容易,要为老百姓造福,也很容易。当今天下治理老百姓的权力,除了总督、巡抚这级官员外,县令的权力就是最大的,即使那些道府官员也比不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的权力非常集中。权力集中,他就可以事事亲自过问;事事亲自过问,就会处理具体问题,了解情况更准确。这样一来,形势的缓急,事情的轻重,都可以认真考虑。如果事情可以做,那就花大力气干,不必犹豫向上司请教,上司不仅不阻挠他办事,而且会加重他的权力。县官认为对的,上司也不能认为他不对。如果说县官尽心尽力地干他的本职工作,给老百姓造了大福,那么,他也会在冥冥之中享受上天给他的福气。要是不这样,那么老百姓就会被虐待,这是县官自己给自己造孽!我从二十三岁就入幕府工作。一直到五十七岁,拜见候补的官员也就有三十多年了,我所听到的州官、县官的事太多了。那种干了伤天害理事的人,报应就会马上显现在他身上。不仅如此,所带来的祸害还要延及子孙后代。这些人大抵都是上天把他们的福气给减少了。(大约是乾隆三十四五年间的事:某人的儿子中,有的犯法被杀头,有的流落到浙中沦为无业游民,甚至有的作了富人家的看门人,别人还称他为某某少爷,以此嘲笑他。也有的父母死了,但却不能够回家安葬的。如此等等,真是不一而足。这些人的姓名我都知道,只是我不忍心写出来。)如果是没有什么才干,却也安分守己的父母官,不能够替老百姓造福,也不愿意作恶,这种人偶然也有照例升官的。勤于政事、爱惜老百姓,并且不同于一般官吏所作所为的官,我亲眼看到他们的儿子官至太史、侍御、司道。老天爷的报应,快得像回音一样,因此,我作了数十年的官,一直谨慎小心地把这当做镜子加以借鉴。每当想到作恶的种种后果,我就汗流满面,心中惶恐。

  因此,俗话说,在山上行走容易伤脚,趁我还没犯错误的时候,我最好是全身而退。但是,我却突然四肢行动不便,看来这是老天爷不给我康宁的日子!

  可见官不好做,我才有如此结果。我衷心希望在某个职位上做官的人,一定要记住我关于为老百姓造福、作孽的看法。不过为老百姓造福一说,并不是要当官的不按法律办事,一味地宽大老百姓。人的一生,大抵还是正直的居多,不正直的少。如果正直的人弱小,不正直的人就会强大。所以,无原则地宽恕个别奸险邪恶之人,那就会使更多地奸险邪恶之人逞凶行恶。总之一句话,只要能够除暴安良,打击一小撮坏人就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使更多地奸邪小人收敛。这样也就能分得清什么是造福,什么是作孽了。战国时子产关于宽大和严惩奸人的议论,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读细想吗?

  【评语】

  父母官应有慈善心肠,为子民多造福少作孽。不要认为自己是父母官,可以为所欲为,作孽乡里,渔肉百姓。要知道苍天有眼,善恶必报。不惟今世,后代也要遭殃,况且君恩似水,福祸难测,今天还可能颐指气使,炙手可热;明日就会沦落街头,乞讨为生。所以说,人要多为后世着想,多为后代着想,为官者更要积德行善,广种福田。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