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2期
莫为浮文遮望眼
作者:石修银
一招:不管什么文体,开头结尾写上几句诗意的句子再说。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论金陵十二之黛钗》的开头:
一支笔刚记录完盛唐的雁阵惊寒,又吐露着晚清的寂寥渔歌;一枝桅杆,刚降下早春的轻烟残月,又升起暮秋的白荻劲风……岁月在轮回,人生在飘逝。千年的余晖抖落那些规范飘落的新颖。我要一叶扁舟,泛舟于江渚之上,寻觅那亘古不变的规范与变化无常的新颖。
这是抒情散文的语言,放在议论文的开头,如何是好?作者也许也知会有文体不清之嫌,但他在想,这样写就有可能会使老师眼睛一亮,顿觉写作底蕴不俗,以至给分不低。
二招:不管是什么中心,先让你看看几句诗意的句子再说。去年一考生写《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头道:
清泉选择了崇高,溢出山涧,流经花丛,经过草原,进入草地,汇入大河,涌进大海,才有了山涧叮咚的神韵,花朵的缤纷绚烂,草原的空旷广袤,森林的葱郁青绿。
明月选择了崇高,屏弃了白天与日同辉的壮烈与豪情,选择了深邃的天空闪烁的眼睛,才有了如玉无瑕的月光,才有了才子骚客缠绵情思的寄托。
此若是以“选择”或“崇高”为话题,此便可谓作者以比兴拟人的手法,使文章诗意飞扬,韵味悠长。但文章的中心是“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此诗意飞扬的意蕴与文章中心意思相差甚远,此语言的诗意便毫无意义,大有作秀或凑足字数之嫌疑。
三招:不管你能否看懂,先让你感受“诗意”再说。今年1月,一作文杂志刊载学生作文《极致》,其开头:
运行于地下,烧尽一切野草,那是地火的潜能;奔突于石缝,喷薄而出,那是岩浆的潜能;“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那是海浪的潜能……梦的飞扬,来自于潜能的创造。挖掘潜能,那是何等的大智大慧啊!
语言看似确有诗意。但“地火、岩浆、海浪与梦的飞扬”,其潜能的极致发挥,其智其慧表现何在?如之何又可以推断:“挖掘潜能,那是何等的大智大慧啊!”这可能他自己也不明白。
——如此“诗意”的包装,如此之虚伪,如此之庸俗,如此扭曲与背叛了的写作,实在令人吃惊与悲哀。
四
高考太可怕!高考太无奈!这个问题早已出现,但就是没法解决。
我想呼喊:考场阅卷的老师,莫为浮文遮望跟,留几分冷静,减几分浮躁,以我们手中沉甸甸的笔、以我们重荷的责任净化这考场的文风吧。
我想呼喊:课堂教学的老师,还写作生命的鲜活,还写作生命的个性,远离浮华,摒却虚假,张扬淳朴率真的文风,塑造新一代健康的人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