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读《老子》注疏札记

作者:尹志华

“天人相通,精气相贯”(第47章注),人应该“与天同德”(第65章注),自然无为,清静寡欲,从而“与道合同,乃能长久”(第16章注)。
  2.对“天门开阖”(第10章)的解释
  “天门”何所指,众说纷纭。河上公注解说:“天门,谓北极紫微宫。”“开阖”,字面意思就是一开一闭。王弼、唐玄宗皆注解为“治乱”。河上公则解释为“终始五际”。所谓“五际”,乃汉儒阴阳五行说中的一个内容,谓每逢卯、酉、午、戌、亥之年,是阴阳终始际会之年,政治上必发生重大变动。
  3.对“驰骋田猎”(第12章)的解释
  按通行的理解,“田猎”即指打猎。河上公则将“田猎”解释为“呼吸”。其注“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说:“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
  将“田猎”解释为“呼吸”,确实令人费解。大概是因为人在打猎追逐时,呼吸急促,故河上公有此解。
  4.对“贵大患若身”(第13章)的解释
  按通行的理解,此句意为“像重视身体那样重视大患”。河上公则解释说:“贵,畏也。若,至也。畏大患至身,故皆惊。”
  5.对“以阅众甫”(第21章)的解释
  此处的“阅”,一般都作“观察”解。河上公则注解说:“阅,禀也。甫,始也。言道禀与,万物始生,从道受气。”
  6.对“跛者不立,跨者不行”(第24章)的解释
  按通行的理解,此句意为:凡是脚跟不落地,只踮着脚尖站立的人,站立不了多久;凡是跨着大步急于快走的人,走不了多远。河上公则注解为:“跛,进也。谓贪权慕名,进取功荣,则不可久立身行道也。自以为贵而跨之于人,众共蔽之,使不得行。”细阅其文,河上公似乎并非不知道字面意思,而是有意做了引申。
  7.对“故有道者不处”(第24章、31章)的解释
  按通行的理解,此句意为有道的人不如此做。河上公则解释为:有道之人不居其国。
  8.对“燕处”(第26章)的解释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诸本多读作“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并将“燕处”解释为“燕尔安处”(见唐玄宗注)。河上公则读作:“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其对“燕处”的解释是:“后妃所居也。”
  9.对“以道佐人主者”(第30章)的解释
  此句一般理解为“以道去辅佐人主的人”。河上公则解释为“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此解与文句显然不合。如按此解,经文应作“人主以道自佐者”。
  10.对“其事好还”(第30章)的解释
  按通行的理解,此句意为(兴兵打仗)这种事情容易遭到还报(即报复或报应)。河上公则注解为:“其举事好还自责,不怨于人也。”
  11.对“始制有名”(第32章)的解释
  一般将“始”解释为开始,将“制”解释为制作。河上公则注解为:“始,道也。有名,万物也。道无名,能制于有名;无形,能制于有形。”
  12.对“名亦既有”(第32章)的解释
  此句一般解释为“名称也已经有了”。河上公则注解说:“既,尽也。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叛道离德,故身毁辱也。”这个解释中加入了经文所没有的“情欲”,显然是“六经注我”的手法。
  13.对“乐与饵,过客止”(第35章)的解释
  此句一般解释为:“音乐和美食可以让路过的人止步。”河上公则将“乐”读为“快乐”之乐。其注解是:“饵,美也。过客,一也。人能乐美于道,则一留止也。一者去盈而处虚,忽忽如过客。”将“过客”解释为“一”,陈义甚高,但发挥太过。
  14.对“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第39章)的解释
  此六句中的“无以”,一般解释为“不能”。河上公则将“无以”解释为“无已”,即不停止。其注文说:“言天当以阴阳施张,昼夜更用,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将恐分裂不为天也。”其后说地“不可但欲安静无已时”,神“不可但欲灵无已时”,谷“不可但欲盈满无已时”,万物“不可但欲生无已时”,侯王“不可但欲贵高于人”。这就把原文关于天地等不能守一而失去其清宁等状态的意思,转换成“阴阳施张,昼夜更用”、“高下刚柔,气节五行”的辩证法了。
  15.对“躁胜寒,静胜热”(第45章)的解释
  此二句一般解释为:躁动能克服寒冷,安静能克服炎热。河上公则将“胜”解释为“极”,认为此二句是讲物极则反的道理。其注解说:“胜,极也。春夏阳气躁疾于上,万物盛大,极则寒,寒则零落死亡也。言人不当刚躁也。秋冬万物静于黄泉之下,极则热,热者生之源也。”
  16.对“百姓皆注其耳目”(第49章)的解释
  此句一般解释为:百姓都专注他们的耳目(或谓以察是非,或谓以观察、倾听圣人之言行)。河上公则注解说:“注,用也。百姓皆用其耳目为圣人视听也。”
  17.对“出生入死”(第50章)的解释
  此句异解甚多。河上公则以情欲出入进行解释。其注解说:“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生也。人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神劳惑,故死。”
  18.对“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57章)的解释
  此三句一般理解为是讲治国、用兵、取天下的方法。河上公则解释为是讲上天让什么样的人治国、用兵、取天下。其注解说:“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至有国也。奇,诈也。天使诈伪之人,使用兵也。以无事无为之人,使取天下,为之主。”
  19.对“若肖久矣,其细也夫”(第67章)的解释
  一般将“肖”解释为像、相似;将“细”解释为渺小。河上公的注解则自成一说:“肖,善也,谓辨惠也。若大辨惠之人,身自高贵,行察察之政,所从来久矣”,“言辨惠者唯如小人也,非长者”。
  20.对“小国寡民”(第80章)的解释
  一般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理解为实指,即国家小,人民少。河上公则不这么看,其注解说:“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示俭约,不为奢泰。民虽众,犹若寡少,不敢劳之也。”这就是说,“小国寡民”不是实指,而是以之为小,以之为寡,实则国大民多。
  21.对“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的解释
  所谓“什伯人之器”,异解颇多。河上公的理解犹为独特,他将此文分为两句,读成“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其注解是:“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贵贱不相犯也”,“器谓农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征召夺民良时也”。这样一解释,就没有人们一般认为的老子主张复古的思想,而是主张统治者要行清静之治,不能扰动百姓。
  
  二、《老子节解》考述
  
  早在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所著录的道教经书中,即有《节解经》之名。按,《云笈七签》卷九十九《灵响词五首·序》所引“尹真人《节解经》”云:“内观者睹神光,不可谓之不明;返听者闻神声,不可谓之无音;握固者精神备体,不可谓之无形。凡在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