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中国道教与和谐世界

作者:林其锬




  史华慈的遗文是有启迪意义的。环顾宇内外的现实,在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论泛滥盛行之际,人文缺失,物欲横流,资源滥用,环境污染,战争不断,恐怖横行,人的身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严重失衡。世纪伟人孙中山在1921年就说过:“仁之种类有救世、救人、救国三者,其性质皆为博爱。何谓救世?即宗教家之仁……皆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盖其心以为感化众人,乃其职,因此而死,乃为光荣。此所谓舍身以救世,宗教家之仁也。何谓救人?即慈善家之仁。此乃以乐善好施为事……抱定济众宗旨,无所吝惜……舍财救人,慈善家之仁也。何谓救国?即志士爱国之仁,与宗教家、慈善家同其心术,而异其目的,专为国家出死力,牺牲性命,在所不计。”[23]中国道教以道立教,以教化人,以尊道贵德、和物济群为纲,以和同天人、与道合真为最高境界,构建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世界为最终目的。所以,弘扬道教教义中的和谐理论有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的救赎意义。
  
  注:
  ①《道德经》第四章。
  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③《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④《道德经》第四十章。
  ⑤《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⑥《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⑦王弼《老子注》,《诸子集成》第三册第31页。(按:《诸子集成》本“不得不尊失之则害”句,“尊失”二字误倒。)
  ⑧《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⑨谭峭《化书》卷之一《紫极宫碑》、《大化》、《死生》。
  [10]牟钟鉴:《长生成仙说的历史考察与现代诠释》,载《上海道教》1999年第3期。
  [11][12]参阅盖建民《道教医学导论》第二章第一节“道教成仙模式及其演变”,台北中华道统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146页。
  [13]刘逢军《中医养生简论》。
  [14]《刘子·清神》,林其锬、陈凤金:《刘子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l985年版,第2页。
  [15]魏源《老子本义》下篇第四十七章,《诸子集成》第三册,第45页。
  [16]《道藏》24册,第324页。
  [17]《道藏》24册,第419页。
  [18]《列子·天瑞》,《诸子集成》第三册,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2—3页。
  [19]《道藏》24册,第392页。
  [20]《道藏》22册,第271-274页。
  [21]本文所引,均见史华慈:《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太阳底下的一桩新鲜事》,林毓生、刘唐芬译,载王元化《清园近作集》,文汇出版社2004年版,第142-150页。
  [22]《混元圣纪》卷九。
  [23]《孙中山全集》,广东社科院历史所等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卷,第22—23页。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