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爱国爱教 团结进步 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作者:张继禹




  4.开展道教学术研究,弘扬道教优秀文化。
  开展道教学术研究是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早在1961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道教代表会议上,就决定以开展道教学术研究和培养道教知识分子为我会的中心任务。会后,即成立了道教研究室,创办了《道协会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随着社会上对包括道教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我会的道教学术活动更加活跃。1980年5月,我会第三届全国代表会议做出了“应进一步开展道教研究工作,把道教研究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的决议。1980年至1986年,先后出版《道协会刊》16期。1987年,《道协会刊》改版为《中国道教》季刊,公开发行,1999年又改为双月刊。
  五十年来,我会在开展道教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重要成果如《中华道藏》,受到道教界和学术界的好评。我会从1997年开始,联合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以明《道藏》为底本,对原《道藏》所收各种道书作校补、标点、重新分类,并补充一批原《道藏》未收的重要道经,编纂成一部新的道教经典总集《中华道藏》。《中华道藏》的编纂,是继明代《道藏》之后,首次对道教经书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重修,被学术界和道教界视为当代中国文化史上和道教史上的大事,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此外,我会还编纂出版了《道教大词典》、《中国道教风貌》、《道教文化丛书》等。
  1989年,我会成立了“道教文化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外道教学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从1992年起,我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先后与西安市道协、武当山道协、庐山仙人洞道院、茅山道院、南昌万寿宫等联合举办了道教学术研讨会,分别围绕道教历史与文化、道教文化与现代文明、道教与现代社会生活、21世纪道教展望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为了探讨如何对道教教义进行符合现代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我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又先后与上海市道协、泉州市道协和南岳道协共同举办了三次以“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积极探索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
  2004年6月和2006年8月,我会与四川省道协联合举办了两届以“自然、生命、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2005年10月,我会又与江西省道协联合举办了“中国(鹰潭)道教文化节”。这些活动,展示了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了道教界的良好风貌,增进了道教界的团结。
  道教自立教以来,一直尊奉老子为道祖,以老子所著《道德经》为基本经典。弘扬道祖思想,服务当代社会,是道教界责无旁贷的任务。2003年3月,我会举办了“道祖老子诞辰纪念活动”,内容包括纪念大会、法会、大型书画展、道教音乐演出等,我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泰国、韩国等国家的道教界都派代表参加,在国内外引起极好的反响。今年4月下旬,我会又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在西安和香港举办了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的“国际道德经论坛”。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人士和其他宗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文化名人等共350余位代表出席了论坛,另有200多位嘉宾观礼。此次论坛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董建华等先后到会并致辞。论坛还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英国菲利普亲王等给论坛发来贺信。论坛的成功举办,既彰显了《道德经》的现代价值,启发人们从传统文化中探寻适合当代需要的思想智慧;也彰显了道教的文化内涵,引导道教徒回归经典,阐扬教义,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
  5.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加强道教院校建设。
  我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早在1962年,就开办了“中国道教徒进修班”。1982年,又将培训班分为两个层次:以培养宫观和地方道协一般管理人才为目标的“道教知识专修班”和在专修班结业后继续深造的“道教知识进修班”。至1990年5月,共举办了5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其中包括1期坤道班)、1期“道教知识进修班”,先后招收了206名来自全国各地宫观的青年乾道和坤道。1990年5月,我会正式成立了“中国道教学院”。道教界的人才培养工作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院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专修班、进修班、道协宫观负责人读书班、宫观管理大专班和研究生班。几十年来,我会通过现代教学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道教人才,现在已成为各地道协或宫观的骨干力量,为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8月,我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专题研究了道教人才培养的问题,并形成了《道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由国家宗教局批准转发全国各地。根据这个《纪要》的精神,中国道教学院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加强,教材编写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教学秩序进一步规范,学院管理更为科学,教学条件有了改善。令道教界欢欣鼓舞的是,长期不能解决的中国道教协会办公场所和中国道教学院的院址问题,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党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国家的资助,已经正式立项,即将开工建设。不久的将来,崭新的中国道教协会会所和中国道教学院将在北京白云观的东西两侧建成,极大地改善协会办公条件和办学条件。
  6.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慈善公益事业做贡献。
  积极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每个道教徒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历年来,我会都把团结和引导道教徒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作为各级道协的主要任务。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道教界就涌现出了不少先进生产单位和先进个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会和各地道协、宫观发扬道教的优良传统,努力弘扬道教教义中与社会主义社会公共道德相贴近的内容,如热爱祖国、顺应自然、克己为人、淡泊名利、乐善好施等思想,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与此同时,号召信教群众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做贡献。各地道协、宫观和道教界人士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进行正常的道教活动之外,在维护宫观文物古迹、开展旅游和开发宗教文化事业方面,在植树造林、改善宫观周围生态环境方面,在赈灾济贫、行医施药方面,在支援地方办学、发展经济方面等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1998年夏,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当时正值我会第六届代表会议期间,出席会议的各地代表共向灾区捐献人民币560余万元。2003年4月,我会发出倡议,在甘肃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基地”,治理荒沙,造福后代。倡议得到了海内外道教界的积极响应,截至2006年已陆续收到海内外捐助款近300万元。现在民勤县的生态林已经初见成效,这一举动,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扬。2006年,在成都第二届中国道教文化节期间,我会与参加文化节的海内外道教界发起“中华道教慈善行(帮困助学)”活动,募集到善款600余万元,用于资助成都市1000名家庭贫困的在校大学生。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活动中,各级道协的负责人率先垂范,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我会现任会长任法融道长自1992年至今,相继募集善款达800多万元,用于资助西北地区解决饮水困难工程和兴建希望小学。
  7.积极与港澳台道教界和国外宗教界进行友好往来,为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
  在对外友好交往中,我会把同港澳台地区道教界的交往作为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与港澳台道教界同根同源的教缘优势,加强联系与交往,增进了解与友谊。1986年,我会首次邀请香港道教联合会组团来内地参访。1993年,我会联系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的著名宫观,在北京白云观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罗天大醮”盛典。2000年北京白云观维修竣工和方丈升座庆典,2001年在山西绵山举办的“罗天大醮”活动,2003年在北京举办的道祖老子诞辰纪念活动,以及“道教文化节”、“国际道德经论坛”等,都广泛邀请了港澳台道教团体和宫观的代表参加。2004年在江西庐山、2006年在山西芮城,分别举办了海峡两岸三地共同纪念吕祖诞辰的盛大活动。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