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王重阳的心体说及其理论渊源
作者:若 水
觉性自然通水湛,达心那入百花丛。{17}
又《西江月》词(上阕):
养甲争如养性,修身争似修心。从来做作到如今,每日劳劳图甚。{18}
《重阳全真集》中的诗词多类这种风格,突出体现着王重阳重心性了脱的修生旨趣。
下面我们就来谈王重阳在心体说之下的修心理论。具体到修心全性的修持功夫,王重阳又吸取了《清静经》中的重玄之道。不过较之重玄之道的一遣再遣,王重阳的修心理论显得更为直截了当,多了一份当下解悟的精神况味。而且,他也不再停留于重玄双遣后精神流于蹈空的处境,而是再进一步,走向了平安的闲淡人生。为绍述之便,本文还得将王重阳的修心理论析之为三:
首先,王重阳反对任何流于形式的假修炼,或者可以说,王重阳的修炼只是直达心性,无须某种特定的形式。例如打坐,这是道释两家都常用的一种修持形式,王重阳也讲打坐,但他的打坐没有了盘膝而坐的表面形式,只是精神的打坐。《重阳立教十五论·第七论打坐》中就写道:“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须要十二时辰,住行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19}这即是说,真坐是心坐,假坐是身坐,这种不拘形式、但求心静的修炼,无疑是把住了修道的脉要,并且能够极大地解放修持者的心滞。
其次,明心见性的基础关键是保持心境清静。因为如前已述,心的本性就是清静,惟有清静养心,才能澄净心中尘垢,显出本来真性。所以王重阳说:
凡论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20}
这种修持理论实与《庄子》所谓“心斋”无异,都是强调心的虚静、不著。在《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王重阳还解释了“清静”的两个方面内涵:“内清静者,心不起杂念;外清静者,诸尘不染着。”无论是内清静还是外清静,都是指心的明净状态,与司马承祯所语“收心离境”的功夫是一致的。
最后,王重阳的修道理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还在于心性的了达。保持清静心境固然是基础,但真清静还不能落于形迹。换言之,最高的清静还是连清静之心都不起的境界,也就是《清静经》中所谓寂无所寂的重玄境界。王重阳虽没有以初玄、重玄的方式来阐说这一义理,却完全冥悟到了这一层。所不同于重玄学者的是,他完全是以随任、了达的情趣直入重玄之境的。在王重阳的最高修道境界里,不仅没有了尘俗物事的纠缠,而且也没有了执心修持的枯闷,更没有了名理、概念的纷扰,精神的逍遥淡化在悠闲自在的平实生活中。如《重阳全真集》中有一首《苏幕遮》词写道:
莫端身,休打坐。摆髓摇筋,嘘咽稠黏唾。外用修持无应知。赢得劳神,枉了空摧挫。
要行行,如卧卧。只把心头,一点须猜破。返照回光亲看过。五色霞光,覆焘珠明颗。{21}
无须顽空枯坐,也不必吞津咽液,有了内心的了悟,则行卧自如、无不在道。同样是在《重阳全真集》中,还有一首诗,意境更为洒脱,其中写道:
碧落湛澄非有意,白云来往本无心。……
举目慵观潘岳赋,怡颜懒抚伯牙琴。{22}
在这里,苦行僧般的修持没有了,烦琐的理论思辨也没有了,只有高台对月、幽室听琴的闲适,只有头枕清风、悬钓碧溪的自在,这就是人生的随任与了达。在《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中,王重阳还从理论上认定了了达作为修道的最高境界,其中写道:“道者,了达性命也”,“初地达法心为小乘,觉悟者为中乘,了达者上乘。”{23}觉悟因为还停留于心间,尚未从心里走出,所以它的境界比了达低。了达已经把心灵的觉悟融入进了平实的生活中,是无声无息、不露形迹的真自在、真解脱。
注:
①《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据《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版)第25册,第808页。
②成玄英:《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据《蒙文通文集·第六卷·道书辑校十种》,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550-551页。
③成玄英:《道德经疏》,《道藏》第3册,第361页。
④成玄英:《庄子疏·大宗师》,《道藏》第16册,第370页。
⑤⑥司马承祯:《坐忘论·泰定》,《道藏》第22册,第647页,第644页。
⑦⑧《三论元旨》,《道藏》第22册,第909页,第909页。
⑨上引两句均见《大道论·分别章》,《道藏》第22册,第899页。
⑩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61页。
{11}《清静经》,《道藏》第11册,第344页。
{12} {13}《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道藏》第25册,第808页,第807页。
{14}{15}{16}{17}{18}《重阳全真集》卷1,《道藏》第25册,第692页,第693页,第698页,第740页,第713页。
{19}《重阳立教十五论·第七论打坐》,《道藏》第32册,第153页。
{20}《重阳立教十五论·第八论降心》,《道藏》第32册,第153-154页。
{21}《重阳全真集》卷4,《道藏》第25册,第716页。
{22}《重阳全真集》卷10,《道藏》第25册,第741页。
{23}《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25册,第809页。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