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的时代及与《老子想尔注》的关系
作者:马承玉
(元康九年)夏四月,邺人张承基等妖言署置,聚党数千,郡县追捕,皆伏诛。
如前所述,徙居洛阳、邺地的汉中道民有八万之口,张鲁亦居于邺。张道陵十三世孙梁张辩撰《天师治仪》,称张鲁所立吉阳治在魏郡邺县。张承基“妖言署置”,正袭用张鲁“署人官职”之旧法。邺是天师道徒聚居之地,所以张承基能够聚党数千。此次起义发生于299年,正值八王之乱,张承基此举,可能是想乘乱而起。张承基亦或张鲁族人。
《晋书》卷五《怀帝纪》云:
(永嘉三年秋七月)平阳人刘芒荡自称汉后,诳诱羌戎,僭帝号于马兰山,支胡五斗叟郝索聚众数千为乱,屯新丰,与芒荡合党。九月……征西大将军、南阳王模使其将淳于定破刘芒荡、五斗叟,并斩之。
刘芒荡与郝索的起义发生在309年,在此之前,《晋书》卷四《惠帝纪》云:
(元康四年)匈奴郝散反,攻上党,杀长吏,秋八月,郝散帅众降,冯翊都尉杀之……六年……匈奴郝散弟度元帅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反,攻北地……秦雍氐羌悉叛。
《通鉴》卷82《惠帝纪》所记略同,胡三省注云:
北地有马兰山,羌居其中,因为种落之名。
郝散兄弟的反叛在294-296年间,亦值八王之乱。郝散起事地上党在今山西,据此,参与刘芒荡起义的支胡郝索为山西匈奴族,刘芒荡为平阳人,亦属今山西,刘芒荡起事之地马兰山属北地郡,在今陕北地区。据《三洞珠囊》引《二十四治图》,张鲁所立八品配治代元治在上党山,八品游治河逢治在上党郡界,可知,山西有天师道治的活动。郝索称五斗叟,为五斗米道徒无疑。刘芒荡、郝索的起义实是一次五斗米道徒的起义。可见,西晋时期陕北羌胡、山西匈奴已信奉五斗米道。
据上所述,天师道二十四治中,北邙山治在洛阳北邙山,配治代元治在上党山,游治河逢治在上党郡界,吉阳治在魏郡邺县。另有配治濑乡治当在老子的故乡苦县濑乡。这些道治均位于中原地区。但我们知道张鲁约于建安二十年十二月随曹操内迁,次年二月至邺,是年张鲁即死(21)。因此,上述道治的展开应是第四代天师张盛清整道治的结果。
注:
①参见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附二《有关大道家令戒之通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62-166页。又胡适:《胡适先生来信》,刊《杨联陞论文集》附录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又柳存仁《汉张天师是不是历史人物?》刊《道教史探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87-88页。但柳存仁先生在《想尔注与道教》一文中似又同意唐长孺先生的看法,参见《第二届敦煌学国际研讨论文集》,台北,1991年,47-77页。
②张松辉《〈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成书年代考》,《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1期,20-26页。吴相武《〈老子想尔注〉之年代和作者考》,《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五辑,三联书店1999年3月,250-258页。
③汤用彤《康复札记》,《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唐长孺《魏晋期间北方天师道的传播》,刊《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218-232页。
④杨联陞《〈老君音诵诫经〉校释》,刊《杨联陞论文集》;又参见饶宗颐上引文。
⑤小林正美《大道家令戒》,《六朝道教史研究》第二篇《天师道及其道典》,东京创文社1990年第329-353页,吴相武上引文对小林正美的看法提出批评。
⑥唐长孺上引文,227-228页。
⑦《太平御览》鉴卷八六妖异部引《抱朴子》云:“山中夜见胡人者,铜铁精也;见秦人者,百岁木精也。”
⑧穆克宏《玉台新咏笺注》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73-74页。
⑨释玄光《辩惑论》,《弘明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1年,49页下。
⑩上引饶宗颐文、胡适信。
(11)傅勤家《中国道教史》第六章,上海书店影印本,1990年,83页;卿希泰《有关五斗米道的几个问题》,刊《道教文化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162-164页。
(12)罗振玉《石交录》卷二,刊《贞松老人遗稿》。
(13)参见唐长孺上引文,228-229页。
(14)饶宗颐上引文,163页。
(15)王明《黄庭经考》,《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324-371页。
(16) (17)柳存仁《想尔注与道教》,62页、65页。
(18)班昭《女诫》,《全后汉文》988页下。
(19)参见饶宗颐上引文。
(20)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50-189页。
(21)唐长孺上引文,2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