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玩火者 >
一二四


  “如果,你不愿去,”严疏寒艰难地扬起脸,“也没有关系,我只是想看看你……那么,就此告别。”

  “不,”马克扬伸手拉住她,冲口而出,“谁说我不愿去?我早就想看看这套族是咋回事呢?我们这就去?”

  严疏寒喜形于色:“你可当真?”

  “当然。”马克扬信誓旦旦,“男子汉说话岂能儿戏?”

  “不会影响你工作吧?”

  “不会,我本来就是要回边城,明天回去也一样。”

  说了话,又有一些后悔,我的……倩茹?难道我真……见不得漂亮姑娘?不会吧,我只不过去看看套族,又不做什么,况且,人家也有男朋友呢……瞧我,又胡思乱想。他自嘲地笑。

  “还有什么事吗?”

  马克扬觉出自己的失态,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哦,我得给汤厅长讲一声,明天回边城。”于是,拿出电话,“汤厅长,刚有个事,有位朋友要带我到贡高黎山湖去采访,我想去看看,明天回边城,你看行吗?”

  “行啊,”汤厅长爽朗地,“马记者呀,你可真敬业呢。需要车吗?我给你派。”

  “不用了,”马克扬看看严疏寒,她的宝马就停在不远处呢,“我的这位朋友有车。”

  “那好,”汤厅长叮嘱道,“你可得注意安全。”

  “行,放心吧,汤厅长。”

  第十一章螳螂捕蝉 第一节十面埋伏

  贡高黎山湖坐落在贡高黎山脉的东北部,海拔两千五百米左右,它的形成恐怕要追溯到远古,由于印度大陆的不断向东漂移与亚洲大陆的不断挤压形成高原,贡高黎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也在这不知多少万年的点点滴滴的不断挤压中形成了落差颇大的高山与峡谷,多少万年来,雪山的浸淫与冰川的融化,竟然使贡高黎山湖绵延数十公里,静静地仰躺在位于海拔两千五百米左右的天地之间。

  白色大宝马出太仓,经勐河,过沧尼江,经过了几个边防武警设置的临时检查站,马克扬知道,这是在搜查昨晚漏网的毒贩。因马克扬持有特别通行证,所以,顺利过关。上车的时候,马克扬就要严疏寒将通行证贴在车前,以便武警查验。傍晚十分他们到了佤傈,佤傈原是贡高黎山脉脚下的几个寨子,这几年,改革开放之后,因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几个寨子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今天的一个小镇。人口不多,但原来是分属于几个不同民族的寨子连成的小镇,所以,它竟然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方,一栋栋赋有民族特色的小房子依山而建,佤族人草木结构的楼房墙上挂着带犄角的牛头骨,苗族人依山坡地势而建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藏民们石头磊成的房子和汉族人的土筑小院应有尽有,各具特色。

  严疏寒在一栋墙上挂着带犄角的牛头骨的草木结构的房子前停车,她说:“我们在这儿吃晚饭吧,尝尝佤族人民的竹筒饭。”

  “行啊,”马克扬微笑,“客随主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来贡高黎山湖旅游的客人不断增多。一般来讲,他们在经过佤傈镇时,导游都要他们歇一下,尝尝这赋有民族特色的竹筒饭。受此影响,许多佤族人就把他们的房子建到路边。但此时并不是旅游旺季,所以游客不多,应该说,此时此刻根本就没有其他游客。

  见有车停下,从房间迎出一位用红布缠头,穿着无领白布短上衣,黑色裤子短而肥大的青年男子,他微笑着,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来啦,屋里坐,我们是最最地道的佤族竹筒饭。”

  “我来过,知道你的竹筒饭地道。”严疏寒走在头里,她指着马克扬,对佤族青年说,“他可是北京来的客人,你可要把你们的特色拿出来,他会帮助宣传。”

  “是吗?”这位佤族青年显然见过世面,问,“他是记者吗?”

  严疏寒看看他:“你还真猜对了。”

  “你可别把我当什么?”马克扬笑着,“我就是一旅游者。”

  “这我知道,这我知道,你坐,你坐。”小伙子很懂事,一边请坐一边张罗。

  他们俩坐在院坝中,欣赏着这黄昏的高原小镇。

  不一会,一筲箕热腾腾的竹筒饭便摆在他们面前,饭香和竹子的清香扑鼻而来。马克扬抓起一个竹筒,“我可真饿了。”

  严疏寒:“那就吃吧。”

  “我就不客气了,”马克扬说着剥开竹筒便狼吞虎咽,吃了好几口,才想起严疏寒,包着嘴,含糊不清地,“来,你也吃呀。”

  严疏寒笑,爱怜地:“我不饿。我还从没有见过你这等吃像呢。”

  马克扬不好意思:“确实饿了,昨儿晚几乎一夜没睡,到今天十一点只喝了碗稀饭,现在饿得不得了。”

  “昨儿晚一夜不睡?”严疏寒不高兴,“干什么?又是一夜情?老实交代,又和哪位姑娘折腾一夜?”

  “说什么呢?”马克扬笑,“我不是告诉你,断了一夜情吗?昨儿晚跟着边防武警战士缉毒,奔跑了一夜。”

  “原来这样,”严疏寒低了头,红了脸,这回是她有点不好意思。“我还以为你说话不算呢?”

  马克扬信誓旦旦:“男子汉岂能说话不算?”

  “是,”严疏寒抬头,“我错怪了你。”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