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记者 >
六十七


  “你真是给古人瞎操心,人家一冬要烧十来吨炭,能冷得起?”

  见老两口争执起来,仇总转移话题问:“看你们村的农业基础不错,山上到处修起平展展的梯田,林也造得不少,沟里都打了坝,水土保持搞得好。”

  “看来你们是记者,又准备吹牛了。”老太太又掐死一个虱子,说。

  “你怎么说我们是记者?”左韵也顾不上恶心,好奇地问。

  “你拿本本记着,那位同志手里捉个照相机,又问这么多的事情,不是记者能是做甚的?”老太太很自信地说。

  “别看我的老婆脏,她过去也是村里的铁姑娘,当过全国三八红旗手,还到过北京和大寨的郭凤莲一起开过会,是见过世面的人,光各种大记者都不知见过多少。”老头既得意又有些爱怜地看着老婆说。

  “说那些都有屁用。”老太太有些嗔怪地说,“那梯田、土坝、林子,还不是我们过去一个汗珠摔八瓣,累死累活地干出来的。如今这世道变的,人们自己不干事情,光拿我们那点老底吹牛。唉!也真难为你们这些吹牛皮匠人了!”

  仇总他们三个面面相觑,和两位老人告辞后,司机罗刚说仇总我们晚饭哪里吃,我好早做安排。仇总说还是继续采访,最后就在老乡家里吃,不过不在那些洋房户里吃。左韵手搭在额头前四处张望,看见不远处有个院落十分整洁,窑洞前挂满金黄的玉米棒子和红彤彤的辣椒,便说我们到那家去吧!

   这家里只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头发梳得光亮,合体的衣服干干净净的,窑洞也是窗明几净,果然是个清爽人家,令人感到无比舒服。左韵说我们路过这里肚子饿了,能不能给我们做点吃的东西。

   “行咧,想吃啥,说。”女人说话干脆。

  左韵用目光征求仇总的意见,仇平稳说:“那就还吃面条,可不可以做成炝锅面,多放点白菜。”

  女人说:“你们三个人来一斤半应该够了。一斤面一块二,斤半就是一块八,再加上麻油、白菜、调料和炭火这些什么的,一共给四块好啦!”虽然是偏僻的小山村,可这女人既纯朴又有些市场意识,足以令他们惊叹,他们齐刷刷地点头,女子便麻利地洗手和面。

  利用做饭的时间左韵和女人聊天,问干部到农村扶贫来到底有啥效果。女人说能有啥效果,还不是给农民带害,给干部致富。他们拿着村集体的名义向上面要项目,要资金,但事先却和各家各户收取跑坎费。还开会说,要是能要来十万,就必须给管项目的人打点一两万,那么跑项目的人也会见钱眼热乘机给自己捞一两万,资金层层拨付下来,县里、乡里再扭切一两万,到了村里能有几个。就这钱哪能花到大众跟前,你看村里的那些红顶洋房,哪户不是当官和会跑项目的能人。听说,这些都是扶贫来的那个女干部在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扶贫的旗号想出名,给她捞取政治资本。

  “你懂得真多啊!认识那个扶贫干部吗?”这些话出自于一个农村妇女之口,真的叫左韵佩服。

  “唉,我哪知道这么多,还不都是听我家那口子说的,他是村里小学的老师,以前也当过村干,就是因为看不惯那些人的做派,才不干了。我们村那个扶贫女干部,人长得真像画里的,俊着咧,可她一年也不来几回,来了就是陪领导参观,村里都快叫参观的吃穷了。哎,你们打问这些干嘛,莫不是记者吧,可千万不要往外说,不然,我不给你们做饭啦!”女人警惕起来,死盯着左韵看。

  “随便问问,看把你吓的,我要真是记者就好了,看不惯的事情就应该揭露。”

  “说得轻巧,记者揭露了之后屁股一拍走了,可我们还要在村里一辈辈地住下去,还活人不。这年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马王爷不管驴的事’好!”

  吃完面条,他们拿出十元钱要付,女人死说活说就是不要,只好放了五元,但人家还是找出一元说,说原话走原路才是正道。他们道了谢,继续沿着山坡行走,看到远处半山腰一家低矮的窑洞,门前好像七零八落的,仇总说就到那家看看。看着不远,真要走到还颇费时间,三人气喘吁吁地走了好一阵才到这家门前,听到里面孩子们咿咿呀呀地哭着、闹着,左韵掀起门帘,一股尿臊混合着奶腥的怪味扑鼻而来,她皱起眉头走了进去,“又来罚款了,不是说了,要钱没有,要人呐,大碎八个随便你捉拿好了!”里面黑古隆咚的,啥也没看清,却无故受到一个女人的一通数落,他们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领导们,家里坐没坐的、站没站的地方,有什么事情还是到外面说好啦!”一个男人把他们带出去。“你们不找我,我也正想找你们去。”干瘦的男人胡子拉碴的,看不出年龄。“我家就是这个情况,大碎六个娃娃,而今吃饭成了问题。领导们,你们看该咋办,不能见死不救吧!”

  “你多大了,怎么能有这么多的娃?”仇总好奇地问。

  “我都三十二过了,到了这把年纪六个娃娃还多哩!很平常的事嘛。乡上、村里的领导们到处都有丈母娘,我们老百姓天天黑地里甚事没,不在老婆肚皮上寻摸点事情,能睡得着吗。”

  “胡二,你在这瞎说个啥?”山坡上传过来威严的声音,大家循声而望,只见一个步履矫健、个头不高的人走了过来。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到城里有些事情,实在是怠慢诸位领导了。”来人满脸堆着笑容和他们亲热地握手。“我是这个村的支书,高建国。别听他的,一家子是憨憨,噢,就是你们说的那种智力障碍。所以见人就要救济。”他说着脸转过去吼叫道:“丢人现眼的,还不往回滚。”

  高支书热情地给他们领路,同时小心翼翼地盘问着来历,走到村委会时,已经知道了三人的身份。村委会也是几套洋房里的一套,只不过更加豪华。门前停放一辆墨绿色的桑塔纳轿车,大概是高支书开回来的。房门是铝合金的推拉门,几个大窗全部上的是一薄一厚两道落地窗帘。客厅的两角放置的是一大三小四组合真皮沙发,沙发对面是两个音箱围着一个平面直角足有29英寸的大彩电,下面放着卫星接收器和VCD播放机,墙角还站着一台柜式海尔空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