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地产战争 > 
五十四


  那天,他跟王光明说了几句之后,就把手中一个大包扔到桌上,把拉链"哗"地拉开,露出一沓沓的人民币的亲切的脸。"我就是要第八层。"他说。售楼小姐告诉他,第八层已被两个企业预订掉了。他一定要找老板。"我可以不打折。一整层,不打折。还不行?"

  "当然行!有什么不行的?预订了又怎么样?给他们换房就是了!"王光明慷慨激昂地大声说,一边叫财务点钱。财务点啊点,点个没完,亚斯在一旁看好戏。

  "如果我开心的话,我还可以介绍几个朋友,把你这两幢楼全部买下都没问题!"温州人挥挥手,豪迈地说。

  "啊?"王光明眼都绿了。叫销售部经理黄瑛过来,马上签协议书。然后非要和这个温州客同进午餐。亚斯有幸作陪。席间,温州客说,他在杭州有30套房子,还有几个商铺。他买进的时候,价格都只有2000多元一平方米,现在呢,最低的也涨一万块一平方米了。

  "横发!"他说,"横发!""那个时候,你们这些房地产老板还没现在这么牛,都要看我们的脸色。"

  2000多元一平方米,到那时涨了六七倍。这不是说,他赚了六七倍的钱,他赚的钱远远不止三倍。因为,他当时付的不是2000多元一方,而是400多元一平方米,只是付了30%的按揭首付而已。以杭州那边的30套为例,当初所付出的,以每套100平方米、每方2000元计算,那就是30×100×2000×30%=1800000元,也就是180万元。后来所得到的,是:30×100×6000=18000000元,也就是1800万元,两者一减,这个温州佬净赚了1620万,当然,这里面要扣除付按揭款的钱,估算下来,反正,挣1000万是没有问题的。

  杭州的30套房子开始的时候他没有卖掉,全部用来出租。当初他的启动资金也就80万,他又花了100万装修了一下,配了家具,用来出租。平均每套可收租金3000元。这些租金正好用来付按揭款。到后来,房价涨到三倍的时候,又全卖了出去,又挣1000多万。后来,他又到海杭来,又买了30多套房,全部装修好后出租,用以前的方法来挣钱。

  "你是洪老板吧?"亚斯打招呼,掏出一支骆驼烟。

  他摆摆手:"抽我的,抽我的。"摸出一包中华烟,亚斯不要,他非得塞到他的手里。"你住这里?"他问亚斯。亚斯说不是。洪老板哈哈一笑:"我是来收房租的。"

  亚斯说:"洪老板,你这么多房子,房租都收不过来吧?"

  "刚刚好,我每天收一到两家,一个月30多家。"

  "那你每天的工作就是收房租喽?"李嫣说。

  "当然,当然。"

  这个洪老板每天拿着30多把钥匙去收房租,真是一个奇观。他和他的老乡们的确在这个方面创造了一个奇观。中国各大城市,都把炒房的温州人叫做"温州炒房团"。媒体报道说,有10万个温州炒房客,在全国炒房,炒房资金达到1000亿元。每次海杭搞房交会,温州人就要买下一大批房子,每次都把会展大厅弄得人山人海。使得每个展台都人头攒动,使得现场签约订购排出长长的一队,一队接一队。媒体炒得更神的是,那些一掷千金,动不动就买10套、100套房子的,很多是家庭妇女,有很多老太太、中年女人,甚至还有很多女学生。媒体说,温州炒房团的存在,是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当然,媒体还不忘为温州人说话,说温州人炒房行为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它借着官员和专家的口说,温州购房客的行为是有价值的是,因为它向我们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理念:房子也是一种商品,可以对它进行资本运作,以创造财富。他们说,这个理念是对市场经济建设的一大贡献。

  但是不管怎么样的说法,把温州购房者置于舆论的中心,以回避更为实质性的问题,才是媒体与专家学者的目的所在。而这些温州人,全是一辈子钻在钱眼里的钱鬼,让人想不明白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

  "我叫我爸妈来这个城市买两套房子,收收房租就行了,不用干活,多好。"温州老板走了以后,李嫣羡慕地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