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哥哥不是吹牛皮 >
一零零


  7.《中国人本》作品581号王文澜

  1991年上海上班族自行车流。

  中国曾被外国人称作“自行车王国”。那时候,城市里上下班的自行车洪流蔚为壮观。王文澜二十多年来一直盯着这个题材在拍。如今他的这些作品已印成了精美的画册。其中的许多作品已堪称经典。现在,“自行车王国”的美名正与我们渐行渐远,但那历史的场景已被纪实摄影家们漂亮地记录下来了。

  这张照片,作者选择了火车道口上的一个高位俯拍下去;来往的骑车人又都穿着白色的衬衫,使整个画面显得醒目而又饱满。表现出“自行车王国”的壮观景象。

  我在介绍作品的时候,常常要介绍那镜头后面的作者。因为他们用自己的镜头,以平民的视角,用几年、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时间去观察时代的变迁,去记录人间的冷暖。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他们有了自主的意识,不再盲目地“为ⅩⅩ服务”。王文澜就是他们之中的先知先觉者之一。在1976年的清明,在天安门广场,他们冒着风险自发地拍摄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沉痛悼念和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愤慨抗议。从70年代末至今,王文澜在《中国日报》任摄影记者、编辑和摄影部主任。30年来,他为在中国推介纪实摄影做了许多工作。

  8.《中国人本》作品402号陆元敏

  1990年上海出入于淮海路公寓楼里的男女。

  大花的唐装、勾花的毛衣、笔挺的西装、大大的墨镜、挽着的臂弯、拄着“文明棍”,衬在跑着国产车的老旧街道上,愈显出老上海滩的做派。那时,上海开放得比较晚,经济建设已落后于其他的沿海开放城市,只有这老上海滩的做派仍显出那老上海人骨子里的傲气。作者陆元敏善于用生活中的各种元素——表情、服饰、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用它们来讲故事。

  陆元敏是区文化馆的干部,20年来,他拍照的范围不大,无非就是从家到单位再加上亲戚和数量不多的朋友。他性格腼腆,话不多,但他拍照很勤快。最近,他出了两本画册,一本叫《上海人》,另一本是《苏州河》。由此可以证明:要拍出好的照片,不一定非要用很贵重的相机和高级的镜头;也不一定非要跑得很远去名山大川、去新疆西藏不可。

  9.《中国人本》作品204号叶健强

  1988年4月广东广州市民在路边打扑克牌娱乐。

  叶健强是《羊城晚报》的摄影记者。记得是80年代中,《羊城晚报》开了一个摄影专栏叫“立此存照”。在这个专栏上经常可以见到叶健强的稿子。起初,这个专栏登的是批评性的稿件。那时候,批评性的摄影在全国还很少见,所以,读者看这些照片觉得很新鲜。随着广东报业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稿件已不仅只有表扬的或批评的、好事或坏事,还有了社会生活的、有趣的场景。

  二十多年来,在广州西关长大的叶健强,每天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狂风暴雨,他骑着摩托车背着相机活跃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他的镜头经常拍的是市井生活的大事小事,让市民看着觉得很亲切。

  这张照片所拍摄的场景,当时在广州经常可以见到,但是像这照片中的主角输得这样惨的却实在少见。你看他的胳膊和耳朵上,已被夹上了三十多个衣夹了。他今天要想赢回来,实在是难了。可他还是那么执著,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作者把画面中的主角、配角、环境背景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刚巧那主角的衣服是白色的,在周围都是穿深色衣服的人中间显得更突出了。

  好的纪实摄影作品中的那么多“巧”,其实,不是单凭运气,而是主要靠长期的深入观察和实践练就的“功夫”。

  10.《中国人本》作品462号顾德华

  1976年7月北京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有人住进了天安门广场。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大地震,在顷刻之间有30万人遇难。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东北部都有余震。老百姓纷纷搬出自己的住家,在院子里、街道旁或广场上搭起了防震棚。前后有几个月。而当时在全国的媒体上完全看不到数千万受灾的老百姓的图像。在这震惊世界的自然灾难面前,中国的新闻摄影的缺席也是一个大悲剧。至今要想找唐山大地震的图片资料都很难。当时,中国的新闻摄影已经退化为公关摄影了。

  正因为1976年发生的几件震惊全国甚至震惊世界的大事被当时的主流媒体置若罔闻,使一些年轻的摄影发烧友自发地记录了“四五天安门事件”和以后发生的打倒“四人帮”等政治事件。并且,以此为发端,有越来越多的摄影人把镜头对准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生活。随着后来中国的开放,这些摄影人看到了西方摄影大师的作品,他们的摄影语言也逐渐地丰富和成熟了,于是就有了中国当代的纪实摄影。中国当代的纪实摄影在时隔30年后重新接续了由沙飞和方大曾等前辈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开创的中国纪实摄影的传统。这都是后话了。

  这张照片可能只是防震棚生活的家庭纪念照。但它也是我们能找到的仅有的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照片。难得的是在这张照片中不仅有防震棚生活的信息,而且在背景上还能见到天安门广场东边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全中国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几乎都能看出这张照片摄于1976年的7~8月间。如果当时摄影者再向右跨两步,再把镜头向左一转,那么在这个家庭的背景上就会出现天安门了。那么,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得懂了。

  在这张照片中,大人、小孩、儿童车、防震棚、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等,这些符号信息和它们的关系会“说话”,这就是摄影语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