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哥哥不是吹牛皮 >
九十九


  3.《中国人本》作品015号李丹

  1983年12月四川成都成都文殊院里的旅游者在拍照留念。

  上世纪80年代初,政治空气已逐渐宽松。老百姓开始追求和向往富裕、美好的生活。当年,这幅照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觉得它很有时代感。

  摄影的语言不仅仅是光影、线条和构图。人物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服饰的质感细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等等,它们聚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动人的情节。如果再加上读者对历史的了解,它简直就是一个故事。当年我就常和老婆、孩子一起带着几身靓衫去流花公园拍照。一身靓衫拍腻了,就到公共厕所去换上另一身……

  千万不要小看咱老百姓自己拍的照片,不仅因为它们能记录那些可遇不可求的生活瞬间,更可贵的是它的民间性。许多中国的纪实摄影家就是因为乐此不疲而取得成就的。中国的纪实摄影也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民间的立场。它往往比“为某某服务”式的照片更真实、更有趣、更有时代感。《中国人本》影展中的许多作品就是摄影发烧友拍的。

  4.《中国人本》作品235号田鸣

  1991年夏江苏南京夏夜里陪孩子读书的母亲。

  2000多年前,孟子的母亲大概也是这样陪儿子读书的吧。现在我国的人口多,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我们的孩子为了应付竞争的压力,常常是家里最辛苦的人了。许多观众看这张照片时,还没看图片说明就会心地笑起来了。这充分说明——纪实摄影作品是会说话的。

  图片中母亲那大大的哈欠,以及这母子的衣着把“夏夜”表现出来了;两人颇富表情的腿和脚把他们那动人的亲情关系表现出来了;孩子的身姿和背部的肌肉以及他面前的书本把他在做什么表现出来了;给孩子垫屁股的那裹着凉席的枕头、墙壁的质感、墙上的挂历、母亲手中的织针、地下装线的篓子……在在的细节都向我们交代着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的态度……

  请大家注意:如果作者的镜头“机位”偏左或偏右一尺,那母亲的漂亮的头发就会与窗或门的黑色融在一起了;如果“机位”低一点儿,孩子的头发会融进窗子的黑色里;“机位”高了又没有现在平视的“机位”显得亲切;“机位”远了画面会显得杂乱,“机位”近了,线篓和挂历又会被切掉。在我看来,作者田鸣是个很会用照片说故事的摄影师。

  他让我们不仅“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可怜天下学子苦。

  5.《中国人本》作品419号(彩)鲁道新

  2002年10月重庆股市低迷,股民在证券营业厅改练太极拳。

  改革开放后,中国引进了市场经济。记得当初广州刚刚放开塘鱼的市场价格的时候,随着塘鱼的价格节节上涨,市民的怨言不断升温,领导的定力经受着考验。接下来的故事是:随着鱼价的升高,养鱼的农民赚到了钱,于是他们扩大了生产。市场供应越来越丰富,价格也就逐渐降下来了……最后,养鱼户、市民和领导皆大欢喜。这故事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经典故事,其中还引出了一个关键词——承受力。

  在我们从计划经济转轨到以市场经济为主的过程中,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我们也体验到市场经济的变幻莫测和跌宕起伏。对此体验最深的大概就是广大的股民了。您看这些重庆的股民们,当股市低迷,报价牌上全线飘绿的时候,他们还能心态平和地打起太极拳。可见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已被锤炼得多么强了。

  作者不失时机地抓住了报价牌上的绿色和打太极拳的人这两个元素,使熟悉股市情况的读者看到这照片时会心地笑了。纪实摄影师的功夫不仅体现在拍照上,还体现在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力上。

  6.《中国人本》作品423号黄小兵

  1989年夏北京在胡同里边走边转呼啦圈的女孩。

  作者黄小兵的身体有些残疾,说话不太利落,但他的纪实图片拍得特好,感情特别纯真。尤其是这张玩儿呼啦圈的女孩儿的照片,曾感动了许多人。1988年,在北京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期间,我们成为好朋友。那时,他在北京市房管局做工人。此后的十几年,我们没有再见过面。但有两次为组稿的事,我曾经和他通过电话。知道他后来被《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王文澜调去做暗房工作。

  2003年,为策展《中国人本》影展,我又与他通过电话取得了联系,并选了他的照片。2004年6月,《中国人本》影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影展开幕那天,我约黄小兵在门口见。那天早上,我正在忙着招呼参展的摄影家和我的知青同学,只听背后有人小声叫我。我回头见一个蹲在花池边的头发花白的老人正起身迎过来。要不是他自我介绍,我真不敢相信他就是黄小兵。他已经下岗了,这些年也没有再拍照了。

  我始终认为,就像盲人的听力特别好一样,黄小兵虽身有残疾,但他是纪实摄影的天才。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