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0期
刘贺:“不上路子”的皇帝
作者:避雪斋主
八岁登基的汉昭帝是一个短命的君王,刚满21岁时就死了。昭帝没有子嗣,辅政大臣霍光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迎立为皇帝。然而刘贺即位仅仅27天就被霍光废掉,理由是“王贺淫乱”,27天就干了1127件大逆不道之事!刘贺被送回昌邑(今山东昌邑),身边近臣被斩杀200余人。
历代都把霍光和上古的伊尹相提并论,认为霍光笃厚忠诚,出自大义。后世统治者要废立皇帝,往往都会说“效伊尹霍光故事”。然而关于这次事件的另一主角昌邑王刘贺的生平事迹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昌邑王当初为什么会独受霍光青睐,而后来又为何如此轻易、迅速地被废黜?事实真如霍光所言,还是另有猫腻?刘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也许,只有通过追寻史料中一些零星的蛛丝马迹,才会有助于我们撇开历史的一面之词,对事件真相有新的了解。
临终一盘棋
汉武帝一生爱好神仙方术,调甘露,饮玉屑,然而最终也未能逃过生死轮回。在弥留之际,对汉武帝来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如何让年幼的刘弗陵顺利接自己的班,以便下好他人生的最后一盘棋——临终托孤。
这是一盘充满危险的棋,将如何布局?哪怕走错一小步,都将会万劫不复。把刘家江山托付给一个外姓,谁来当辅政大臣?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选择,类似于赌博,汉武帝的赌注是整个天下。把内朝外朝大臣逐个儿作了反复的权衡,最后,一个人选在武帝心中渐渐明朗起来。主意一定,汉武帝终于走出他的第一步棋:周公负扆(音“乙”)图。
这幅图被送到了霍光家中。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奉车都尉,他随侍在汉武帝身边,出入宫禁20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其为人品性端正,忠厚老成。汉武帝不希望托付之人有什么大作为,他的要求只有一个——稳!
稳定压倒一切!
霍光展开一看,明白了,画上周公正背负着年幼的成王会见诸侯。
武帝没有把赌注全部压在霍光身上,在命霍光为“周公”后,又加上了内朝的金日(石单)音(音“堤”)、上官桀辅政,外朝中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也获入选,于是成立了以霍光为首的五人领导班子。这样安排托孤人选,其目的在于使内外朝势力均衡,互相牵制。
为确保万无一失,汉武帝异常决绝,他的最后一步棋就是杀母立子!
立刘弗陵为太子后,钩弋夫人正盘算着母以子贵,哪知等来的却是杀身之祸。
汉武帝早已坚定了一个信念:从来国家生变故,多由主少母壮所致,为了防止吕后擅权的故事重演,钩弋夫人一定得死。在汉武帝所考虑的关系江山成毁并且危机四伏的全盘计划中,儿女私情实在轻得没有一点儿分量,更不要说一个小小的妃子。走错一步,天地都会翻个个儿。
钩弋夫人被强拉出去时,珠泪盈眶,频频回头看武帝。
武帝吼道:去,去,你还想活吗?
霍光揽权
在此之前,霍光一直是夹着尾巴做人的。
霍光身高八尺,肤白疏眉,蓄着一副美髯,无疑是众多美眉追求的大帅哥。大家都知道,一些容貌俊朗的臣子在武帝时期比较容易受重用,这当然成了霍光的先天资本。
霍光每次随武帝出入殿门,止步、前进都有固定的落脚之处,时间久了,引起了值班人员的注意。于是他们在霍光日常的止、进之处暗中做下标记,到了霍光入殿的时候留心观察,误差可以精确到毫米。霍光不但擅长于夹着尾巴做人,而且这尾巴夹得漂亮!这种夹尾巴表演也为他赢得“品性端正”的美名。
然而品性端正也好,忠心无二也罢,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都只不过是权臣们进行权力争夺的砝码而已。奸臣只有自认倒霉,忠臣就没事儿偷着乐了。就像唱戏的,有人戴白脸面具,有人戴红脸面具,然而他们的目的都是演戏!
尽管汉武帝如此精心设计棋局,但由于存在着激烈的权力争夺,托孤阵营在他死后不久就分裂瓦解了。
随着金日(石单)、田千秋的相继辞世,五人共同执政、权力平衡的格局逐渐被打破。
为了增加政治资本,霍光把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两人结成了亲家。不过这个亲家不仅没有为双方带来政治利益,反而使彼此成了仇人,导火线就是上官桀的儿子和霍光的女儿生下的孩子。在这个孩子刚刚六岁那年,上官桀就打起如意算盘,去找霍光商量,要把她送进宫给昭帝当皇后。然而霍光自己也有一个三岁的女儿霍成君,他早盘算着等她再长个两三岁就把她送进去当皇后。如果他的外孙女当了皇后,上官桀就成了皇后的亲祖父了,而他只是个外祖父。霍光当然不乐意,因此以外孙女太小为由拒绝了。
上官桀见霍光根本不上套,就撇开亲家公,自己动用盖长公主的关系将孙女送进了宫,照样让孙女当上了皇后。自此上官桀与霍光生恨,内朝分裂为霍光与上官氏父子两大势力。而盖长公主和上官氏父子之间的关系却迅速地亲密起来。御史大夫桑弘羊由于霍光的权力不断向自己的地盘——外朝扩张,自然也与上官氏父子结成了同盟军,权力之争日益激烈化。
元凤元年(前80年),上官桀、桑弘羊勾结燕王旦和盖长公主密谋铲除霍光,废掉昭帝。计划失败后,上官氏父子、桑弘羊等人全部伏诛。从此之后,由武帝亲自选定托孤大臣构筑起的内外互相牵制的格局完全失去了它最初的作用。
这之后,霍光更新了内外朝人员,牢牢地掌握了政权和兵权,就连昭帝本人也对霍光敬惮几分,这表明了霍光独揽大权之局的最终确立。
废立真相
伴随着霍光擅权之局的生成,诸侯王与霍光之间的斗争也逐渐硝烟散去。然而昭帝的无嗣而亡使霍光的地位又面临新的挑战。虽然昭帝只是个傀儡,但没有了傀儡,霍光存在的合法性就必然会受到质疑。
按实力来说,霍光完全能够自己做皇帝。但霍光还是识时务的,他深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况且当时社会稳定,经过武帝的努力,时人对中央强权已经习以为常。昭帝一朝,承接武帝遗制,又遵循武帝晚年撙节爱民的政策,一时化解了诸多社会矛盾,人心翕然从之,中央权威的稳固可以想见。在这样的背景下,霍光本人即使真有野心,也只能是行皇帝之实,却不能有皇帝之名。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再找个傀儡。
当群臣都推荐广陵王时,霍光当然不满意。广陵王于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获封,彼时在位已长达44年之久,有了一定的政治势力和治国经验,立其为帝,显然不容易控制。因此,霍光与丞相杨敞匆忙商定,以太后之名,派人火速征立昌邑王刘贺。由此可见,昌邑王被立,完全是霍光为了排斥广陵王和压倒群臣而使出的一招撒手锏而已。而且昌邑王刚满18岁,更便于霍光专擅朝政。
然而昌邑王即位后,霍光悲哀地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厉害。
昌邑王带了200多亲信,轰轰烈烈地来当皇帝,一即位就大力培植自己的势力,(《汉书》上说他“每日与近臣饮酒作乐,淫戏无度”。显然,事实当然并非仅是嬉戏作乐这么简单,其目的在于扩展自己的属官势力,力图改变霍光党羽扎根朝廷的格局。后来昌邑王群臣被诛时大呼“当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