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袁世凯:挥之不去的专制与皇权

作者:曾纪鑫



军事政变的记载。
  袁世凯在谭嗣同的一再追问下被迫表态,因慈禧与光绪有前往天津阅兵的计划,他流露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气概,说“诛荣禄如杀一狗耳”,但前提是“若皇上在仆营”,并表示马上返回天津加紧部署。
  袁世凯虽未进入权力中枢,但对宫廷之争多少也有所耳闻,凭他敏锐的政治嗅觉,深知帝、后两党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且摊牌在即,他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血腥味道。光绪虽为皇帝,可实权却握于慈禧之手,军权尽归荣禄。就荣禄当时掌控的军队而言,北洋其他各军四五万,淮、湘各军70多营,京城旗兵数万。而袁世凯的小站新军虽为一支劲旅,但只有区区7000人,能出动的最多有6000人,怎么也不可能在后党警觉防范的情况下贸然攻入北京。因此,他答应维新派,趁慈禧与光绪阅兵之际,在自己的地盘上收拾荣禄与慈禧。这看似托词,实则切实可行,也说明了袁世凯能够审时度势,不好虚放空言。但问题的关键是,还未到阅兵那一天,慈禧就发动了宫廷政变,将光绪囚禁在南海瀛台,宣布重新训政。
  过去的一致看法,都是认为袁世凯出卖了维新志士。但据近年来史学家的研究考证,事情似乎有了一定的变化与转机,那就是慈禧发动政变在前,袁世凯告密在后。
  以袁世凯的老奸巨滑,在没有最后角逐之前,他决不会轻举妄动,不论是帝党、后党,哪一方他都得罪不起。荣禄是袁世凯晋升得势的恩人,这对追求实利不以道德为准绳的袁世凯来说,越过这层障碍并不困难,但只要他稍有异动,或者说稍有不慎,那将不是他“诛荣禄如杀一狗耳”,而是荣禄杀他“如诛一狗耳”。光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也不敢得罪,尽管光绪无权,可要整治袁世凯这样的臣下,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袁世凯被逼到了一根细细的钢丝上,并且不走还不行。可只要一迈脚,身子就会失去平衡,直至摔得粉身碎骨。
  事实真相是,袁世凯将维新党人的“杀禄围园”计划藏在了肚里,当时并未告密,而是从北京匆匆返回天津。在天津的袁世凯得知慈禧发动了宫廷政变,心头真是又惊又惧。结局已见分晓,现在不是他袁世凯杀荣禄与慈禧,而是荣禄与慈禧决定他的命运与生死了。袁世凯心里十分清楚,“戊戌政变”的起因在于权力之争,并非是他与谭嗣同的密谋泄露,不然的话,他就不可能全身回到天津了。但是,密谋暂时没有泄露并不等于永远不被泄露。怎么办?是将维新党人的计划继续深埋心中,还是向荣禄和盘托出?一时间,袁世凯彷徨无主,怎么也拿不定主意。不说吧,又担心维新党人有所招供;说了吧,对自己也很是不利。在一个有着几千年专制皇权的国度,出卖百姓崇奉的皇帝,毫无疑问将被置于全体国人鞭挞拷问的境地。况且慈禧已是风烛残年,年轻的光绪一旦重新执政,那时的他必将死无葬身之地,甚至会招致诛灭九族之祸。并且就是说了,因有参与之嫌,且未及时告密,还有“马后炮”的投机嫌疑,不仅难以博得慈禧、荣禄的欢颜,而且很有可能会加速他的灭亡。那两天的袁世凯,可真是绞尽脑汁,左右为难。
  两相权衡,袁世凯最终还是选择了说。
  于是,袁世凯先告密于荣禄,荣禄再呈于慈禧。谭嗣同在“戊戌政变”中根本就没有引起慈禧的注意与重视,这便是直到政变发生四天之后才有捉拿他的通缉令发布的缘故。袁世凯的告密并未直接造成维新变法的失败,但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包括“戊戌六君子”在内的大批维新党人被捕被杀、被革被逐,使所有维新变法的成果前功尽弃。
  袁世凯虽然告密,但慈禧仍将他归于维新一党,且参与“围园密谋”证据确凿,居心叵测,加之并未主动自首,所以“欲置之重典”。这重典会有多重?在一个人治社会里,不论轻重与否,只要慈禧一句话,袁世凯的脑袋就得搬家。所幸荣禄出面,力保相救,总算将功折过,就此逃过一劫。而最要命的是历史评说,长期以来,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都扮演了一个鼻梁涂白的不光彩角色,背上了卖主求荣的骂名。
  就本质而言,袁世凯不仅同情维新,还真属维新一派,此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并且就维新变法这一事件本身而言,1914年,身为民国正式大总统的他,不仅追认“戊戌六君子”为先烈,还在北京建立祠字,将事实宣付清史馆立传。当然,他这样做,也不排除对当年的出卖之举有着一定的忏悔与掩盖之意。
  袁世凯简直像个魔术大师,眼看就要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他竟然摇摇晃晃地走过了那根细细的钢丝绳而安然无恙。
  将功折过,袁世凯的性命保住了,地位也保住了。走过一段人生的低潮期,他又开始往上升迁,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重要阶段。1899年6月16日,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年底署理山东巡抚。1900年3月14日实授山东巡抚,正式成为实权在握的一方诸侯,这也是他由军权向政权迈出的关键一步。这一年,以山东、直隶为中心的义和团运动高涨。如何对待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如火如荼的义和团?是剿,还是抚?对袁世凯来说,这又是一场新的考验。
  慈禧欲利用义和团剿灭洋人为己报仇,竟然丧失理智地向西方11国列强同时宣战,袁世凯却对其管辖内洋人洋教施以有效的保护措施;清廷多次令他派兵驰援勤王,他就是抗旨不遵;部下主动请缨,他也不准允,后又积极参与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发起的“东南互保”运动……袁世凯这样做,无疑是保存了自己的实力,避免了像其他几支武卫军在八国联军的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庚子之乱”(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后,清廷五支武卫军,只剩下袁世凯这支保存得相当完整的武卫右军,袁世凯也成为清末唯一拥兵自重的大臣。但他违抗朝廷圣旨,如若惹恼生性多疑、手段残忍的慈禧,决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因此,袁世凯走的又是一步险棋,但他又不能不这样做。他不能听凭拳民驱洋教杀洋人造成混乱无法收拾,他更清楚地知道,以其编练的虽是国内一流劲旅的新军去对付强大的八国联军,无异于以卵击石,除了像其他四支勤王的武卫军那样遭致覆亡的命运外,不会有更好的下场。事情既然做了,他只有尽快想法弥补,继续走荣禄的门子,向慈禧表达忠心。
  北京陷落后,慈禧让袁世凯接济经费,他半点儿也不敢怠慢,先后派人送去白银2 l万两、绸缎200匹及大量食物。仓促逃亡的慈禧得了袁世凯接济,心里的感激自不待言。慈禧到达西安,袁世凯运送大批军火以供保卫之用。和约将成之际,他又作好了迎接慈禧回銮的充分准备。袁世凯摸准了老佛爷的脾性与心思,一年多的逃亡生涯,她是受足了气吃够了苦;如今再次回京,她需要的就是金钱、体面、豪华与排场。所以,袁世凯首先献给慈禧两座豪华的彩棚,一座扎在保定车站,一座设在北京城门,犹如“凯旋门”一样,让败逃而回的慈禧在灿烂的鲜花、亮丽的彩灯照耀下,产生一种虚幻的凯旋感觉,其次,袁世凯献上的是以巧取豪夺手段搜刮弄来的100万两银子,在当时国库空空如也的情况下,100万两

[1] [2] [4] [5] [6]